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机关以一定的形式记录、保存,以及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信息,自2008年5月1日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将依法、率先、无条件进入公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根据《条例》规定,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原则上都应向社会公开。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按法定范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可以根据自身特殊需要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如果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可以通过举报、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第十六条规定: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7年4月5日公布,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行政法规.而行政机关作为政府信息的主要拥有者,是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条例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是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日前联合财政部下发通知重申,行政机关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主动提供政府公开信息,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这一通知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收费问题的规定加以细化。  相似文献   

6.
秦鹏飞 《魅力中国》2010,(29):94-94,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本文集合了多名学者的观点,从多角度对行政信息公开作了界定;并从实践角度简单介绍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的背景及价值。针对目前行政信息公开制度中存在的申请主体过于限制、公开内容较窄等问题,提出了完善主体资格、扩大行政信息公开范围、将知情权写入宪法等方面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2011,(2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扩大主动公开信息范围,提高信息公开量。9月1日罗崇敏厅长带头在腾讯网上开通了个人实名认证的微博。通过微博与更多关心云南教育发展的网民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广大群众对云南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培力 《宁波通讯》2014,(21):29-29
<正>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缩影。2008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被专家称为继《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之后的"第三次重大革命",是继《行政诉讼法》之后行政法治发展道路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它首次将信息公开规定为政府的法定义务,将公开透明原则确立为政府行为的基本准则,从而为公民的知情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进入新时期,政府信息公开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不断凸现。党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行政机关常常会遇到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不明确的情况,类似申请公开"相关材料""相关批准文件""相关拆迁安置协议"等表述比比皆是。这些不明确的申请如果申请人到最后都无法提供明确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其他特征性描述,行政机关是否可以视为申请人放弃了申请?一起来看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这起信息公开申请案例。  相似文献   

10.
武新力 《发展》2009,(3):49-50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既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是各级政府的一项法定义务,又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同级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这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一项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1.
正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需要进行汇总、加工、分析或者重新制作的政府信息"属于可以不予公开的情形之一。但实践中,什么形式的信息属于"需要汇总、加工",却常常困扰行政机关。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但近几年行政机关以此为由拒绝公开相关政府信息而败诉的案子不在少数。那么,判断"汇总、加工"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政策·要闻     
《中国招标》2012,(30):57-59
国务院:政府采购禁购奢侈品或超标服务国务院日前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活动的行政法规。《条例》指出,政府各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规定采购机关运行所需货物和服务,应当采购经济适用的货物,不得采购奢侈品、超标准的服务或者购建豪华办公用房。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采购的项目,不得违反规定自行采购或者以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政府集中采购。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采  相似文献   

13.
王怡 《天津经济》2010,(9):24-25,3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正是在这种要求下,《条例》的实施推广不仅是人民的诉求,同时也标志着政府行政职能已经开始逐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宁波通讯》2014,(21):24-25
<正>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我区以打造阳光为民政府为宗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精神和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意见要求,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内容、拓展公开渠道,积极营造为民、便民、利民的政府信息公开环境,较好地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斌 《新财经》2010,(5):30-31
一直以来,中国的财政预算被视为“国家秘密”不予公开,造成了行政成本高居不下,“三公消费”触目惊心。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财政预算公开的呼声愈演愈烈。《新财经》2010年第4期“本期关注”以《行政成本的魔棒》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我国行政成本管理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李琳 《东北之窗》2008,(11):50-51
2008年5月1日,是中国政府变革和民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一部名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行政法规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原有的自我主导信息公开将向制度主导转变,我国将走向一个"信息公开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政务信息公开实施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小强 《魅力中国》2009,(4):123-124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保密法》《档案法》与《条例》的一些规定的冲突、《条例》执行中“例外”和“底线”的难以确定性、政府部门滥用“保密优先”的原则加之“官本位”的思想的作怪使《条例》的初衰很难得到体现,政府信息并不会因此真正公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步入法制化轨道。作为硬性制度约束规则,《条例》的颁布对于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合法化、规范化和保障公民知情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增进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如期实行。按照条例规定,公众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知情权,将有权利要求政府以及其他单位公布应该公布的相关信息。这是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进步,同时也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次坚强探索。  相似文献   

20.
石耀权 《魅力中国》2014,(23):394-394
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范围、方式和操作程序。从而向全国各级公共档案馆、政府机关档案室等有关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内容包括:深入贯彻法规精神,加快档案管理配套设施的建设,确保档案馆内政府信息查阅功能的实际运用。本文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档案管理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管理制度优化策略,以期为政府信息公开及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