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杜晓娟  李绍敏 《活力》2011,(16):94-94
新闻的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性,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那么何为新闻的真实性呢?新闻真实性指的就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相似文献   

2.
一、新闻真实性的概念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真实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是指新闻报道反应客观事实的准确度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的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徐力军 《活力》2011,(5):158-158
一、新闻真实性的概念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真实性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是指新闻报道反应客观事实的准确度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也的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芳 《数据》2008,(8):54-55
数字是重要的事实材料。新闻报道离不开数字。恰当使用数字,能给新闻报道锦上添花。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数字是一种最准确的表达方式。新闻中的数字有时可以直接代表一篇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有时则可以增强新闻的可信性,有的能直接反映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成就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发生在先,新闻报道在后.新闻报道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个永恒命题.通过报道事实,让社会更加进步,让生活更加美好,是-个新闻人的基本理念,也是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徐永进  王迎欣 《活力》2004,(7):153-153
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辩证关系,说起来是一个老问题。但它经常没有被处理好,又是一个新问题。前些年,一家国家级报纸发表一篇通讯,说一个老头和自己的女儿生了外孙女,回头又和这个外孙女同居在一起。我认为这篇通讯的作者就没有处理好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辩证关系,所报道的事实确曾在生活中发生过,但它代表不了生活的本质,不是  相似文献   

7.
潘淑馨 《活力》2014,(10):94-94
近些年“真实再现”手法不断被运用于法制类电视节目中,让许多案情复杂而有趣的案件在观众眼前重演,它不仅增加了收视率,也拉近了电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一、新闻传播理论分析 新闻理论中新闻真实性是最核心的关键词之一,它是指新闻报道对客观事物所做的真实地反映。它既反映事物的真实现状,又符合事物发展趋势。那么,“真实再现”是不是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呢?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质与量的统一.质的真实即与虚假对立,是性质上的定义.量的真实即真实是有限度的、有程度的,是在度上的定义.新闻真实也包括新闻真实性和新闻真实度.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求我们杜绝虚假新闻,同一切造假现象作斗争.在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追求新闻真实度最高化.  相似文献   

9.
张金磊 《活力》2011,(15):48-48
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是新闻的灵魂。这就要求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在认识、判断和推理方面是真实的。真实是广大受众对新闻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舆论宣传的正确导向,完成新闻工作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坚持新闻现象的本质与真实。讲真话,报实情。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电视新闻应该如何表现真实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下面从电视内容的真实、电视新闻图像的真实和电视新闻音响的真实等三个方面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表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新科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科技新闻成了人们了解新科技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在有些记者,为了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为了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为了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不惜扭曲事实,在新闻报道中将本该坚守的新闻科学性与真实性而不顾,导致失实的科技新闻屡见报端,误导广大读者,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和危害。记者在科技新闻报道中,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必须坚持科学性,要准确、及时、客观地报道科技新闻本身,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但如何在理论上正确评价新闻的真实性,并在实践中运用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近年来在新闻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赵琼 《民营科技》2013,(9):249-249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实在的客体,人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所以相信以事实为载体的新闻,其真实性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但不同的思想则认为,人是以符号形式来认识和再现世界的,因此人类对外界的认识就有了主观性和相对性,这样主观认知的真实就不再具有绝对性了。事实上,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导致新闻失实的一些客观因素。比如体制性失实、业务性失实等等,这些因素往往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何种论点,避免新闻失实,追求新闻真实永远是业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李涛 《活力》2005,(11):157-157
虚假新闻直接损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新闻界的大敌。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基石,是新闻报道不可动摇的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报道,终将得不到受众的信任,而为受众所抛弃。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访问、观察、调查分析的一种业务活动,也是一种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也是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的重要方法。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由事实到新闻,新闻采访是第一个环节。在新闻采写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遵守党的宣传方针,本文运用典型事例证明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彬 《活力》2013,(5):58-5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不仅要求新闻反映的具体事实准确无误,同时要求从总体上、本质上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但近年来,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挑战,一些虚假新闻、失实新闻和失实情节,也竟然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新闻版面,造成这些虚假新闻、失实新闻和失实情节的原因是如何产生的呢?又如何避免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6.
朱佳美 《活力》2011,(6):254-254
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及原因五大要素写新闻.只有报道内容与事实的本来面貌相符。与当时产生的新闻的条件状况相符,新闻才能真实。而新闻本质的真实也只有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基础上才能实现.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指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马军 《活力》2011,(6):186-186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是由广大受众的需求决定的。新闻报道是新近变动的信息的传播。新闻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受众的接受为前提,尤其是网络新闻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受众在新闻传媒中的主体地位愈来愈突出。无数事实表明.受众所期望的、所青睐的往往是那些篇幅短小、新闻事实鲜活、意义重大,而且又触及他们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的作品。这种传播效果的反馈给记者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在新闻报道中要多多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善于把较大的主题寄寓到简单、平凡而又鲜活的小事中传播给广大的受众。  相似文献   

18.
孙锐 《活力》2011,(12):240-240
“流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像新闻;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越来越像流言。”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条短信,这个流言讽刺了目前有些新闻报道.夸大失实的现象。开始听到这个短信.心理颇有些不是滋味,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谁愿意听到这样讽刺的话呢!可细细想来,目前新闻报道失实的情况的确存在,仅自己所见所闻这样的事情就可以用“可观”来形容了。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事实”就已经严格界定新闻报道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失实的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是新闻了。  相似文献   

19.
文天心 《活力》2014,(10):89-89
细节对于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重大报道还是一般报道,首先离不开支撑新闻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轮廓,也就是常说的新闻“骨架”,但是,只有骨头没有肉的新闻,还不能使报道丰满充实,不能把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也就不能生动感人,也就达不到宣传报道的目的。新闻报道要打动人、吸引人,一定离不开细节描写。在新闻报道中,细节的描写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闻,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真实.真实,是报纸生存众要素中的重中之重.报纸登刊的新闻如果失真,那么这张报纸的生命力将会逐渐衰弱,最终必定要被读者所遗弃.一条新闻报道是否真实,与第一采写者--记者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失实新闻的产生,与部分记者对政策的掌握不准确、掺杂个人感情、采访技巧和采访不够深入等画等号.下面,笔者就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与各位新闻工作者进行一下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