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让中国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亿万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承载中国现代化使命的城镇化,再次被推上了更上层楼的历史关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走而且必须走城镇化的道路,但这个城镇化被界定为"新型城镇化"。什么是"新型",我们认为,新就新在提高质量,惠及人民、融合生态文明理念上。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蓝图中,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城镇化进程面临粮食安全、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低碳经济的道路。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全新的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最佳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发展现阶段,推进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统筹构建低碳城乡必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5,(33):238-239
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例,以翔实的数据从城镇人口、规模、环境和城镇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从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碳排放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以此透视我国当前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形势,以期为进一步提出有关我国新型城镇化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中更加突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同时也力图扭转传统城镇化建设的思维,解决当前城镇化的问题,由此生态城镇化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可行的方案被广泛讨论。本文从生态城镇化的基本含义出发,集中探讨了生态城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希望对此类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所引发的工矿污染、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城镇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认为其原因主要是对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环境安全维护的意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环境监管能力不足。从建立健全基本制度、合理制定规划与管理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和科技创新、加强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原则之一。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体系已初步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在扎实推进。目前,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城镇化规划不科学、生态文明理念匮乏、城镇化方式粗放、城镇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科学规划,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发展生态生产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围绕"五个湖北"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党的十八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推进新型城镇化,土地问题是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未来十年是湖北省城镇化加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较为实际的两方面,一是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二是助推新型城填化,未来北京和天津周边城市的发展机会来自于产业承接。在产业链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城镇化建设和脚步也将随之加快。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走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将成为未来我国绿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标志及特征。因此,本文从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等角度进行分析,对在新一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廊坊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宏周 《中外企业家》2013,(6Z):233-233
新型城镇化将与工业化、信息化良性互动,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化质量还有待提高。我国城镇化行政力度过大,城镇化用地管理粗放,城镇化三农矛盾突出。笔者认为只有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核心、关键和本质;防止圈地化、造城化、抢劫化和私有化四个"红箍咒",才能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增多、城镇用地面积比例增加、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的动态过程。人口集聚与产业的发展伴随着资源消耗、生活废弃物和工业"三废"增多等引起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城市病"。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既是城镇化的主导者,也是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核心力量。政府可通过合理规划城镇发展路径、提供生态制度与公用产品等来有效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确保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思考和理论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大自然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过去100多年的现代主义理念认为"功能城市"是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方式。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也没能摆脱这种发展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分析,作者认为"生态文明"作为战略,明确了新发展模式的目标。这是一个过程、一种进步,是为了转变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方式,而新型城镇化则是"生态文明"的具体载体。推动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转型和创新,特别是各不同系统在转型过程中的整体的运作和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3.
应用STIRPAT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高级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富裕程度、碳排放强度和人口城镇化率,弹性系数分别为4.5058、0.3135、0.2829和0.2890;而且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其正处于排放量上升、排放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最后提出要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进程、以财税政策引领产业的低碳化转型、以碳交易市场激发企业的低碳转型动力等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阶段,国内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乡村地区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绿色生态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旅游事业的管理工作中加强生态管理,既有助于现代农村改革,也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本文介绍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并提出当前阶段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旅游管理发展不足,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希望能为促进乡村地区发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使我国城镇化走上绿色、低碳的健康发展之路,必须考虑碳排放成本的问题。文章以汉寿高新区太子化工为例,以循环利用、全程追踪以及积极披露为切入点,帮助企业准确地核算碳排放成本,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智慧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越过中期,当务之急是要将原有粗放的城镇化模式转变为能承载生态文明转型的"智慧式城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之后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从数字化城管升级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有机组合、明确智慧城市创新重点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最后对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安排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受到城市内涝的困扰.我国政府创造性的提出了"海绵城市"构想,逐渐成为解决城市水和生态问题的综合性理念.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海绵城市的理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在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基础上,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城市治理为核心思考"海绵城市"建设框架,利用治理理论在多元主体协商、利益调和等方面的优势,探索从根本上治理城市内涝.  相似文献   

18.
付素霞 《河北企业》2014,(10):50-51
<正>我国现代化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程度,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农村城镇化的建设。2013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一亿"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在2020年实现一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建设与环境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7,(6):11-16
城镇化是区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而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先导。因此,剖析人口城镇化下的碳排放机理,探寻人口城镇化低碳转型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治理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受到分权体制刚性、激励机制扭曲和代理机制失灵等内生性机制约束,人口城镇化低碳转型面临着诸多障碍。本文在深入解析人口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下的碳排放分解框架,阐释了人口城镇化下碳排放机理与效应,探求人口城镇化低碳转型的内部约束机制,进而构架了"五大驱动、三大主体、四大路径体系"的人口城镇化低碳治理框架,以探索推进人口城镇化低碳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民就地城镇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模式,有效缓解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需求和大中城市人口容纳能力之间的现实困境,提高了城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辽宁省兴城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城镇化的新路径,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推动农民生活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