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的“新网工程”,在天津就具体表现为“三进工程”。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村庄、农副产品进市场的“三进工程”,是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惠民工程,是加快天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5年6月“三进工程”启动,截至目前已培育农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16个,建成区域性配送中心17个(农资9个,日用消费品8个),农资连锁经营超市(店)536个,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超市(店)1150个,总经营面积达到52.5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连锁配送率达到60%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市农资公司为龙头、区域配送中心为骨干、乡镇农资超市(店)为终端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和以区县城区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重点构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农副产品市场购销、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网络。这一重大工程的提出,顺应了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突出了流通在农村商品生产中的反作用,为长期从事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供销合作社开辟了大有可为的用武之地。充分、深刻认识“新网工程”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充分、深刻认识“新网工程”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每个供销社人的首要。  相似文献   

3.
陈伟 《发展》2006,(9):13-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4.
杨丹 《老区建设》2006,(9):22-2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新时期、新阶段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诸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村庄建设凌乱无序、农民素质不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农民自身积累能力差、建设资金匮乏和基层组织活力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组织建设的节水工程是一个造福子孙的好工程,然而,这项“民心工程”却未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甚至还挨了批评。“我们实实在在做了事情,有些领导却不满意。”5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一位旗领导和记者谈起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时,情绪有些低落。(《新京报》报道)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作为青岛最大的郊区市,有条件、有责任、有义务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我们将按照郊区经济的发展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机遇意识,牢牢把握“融入青岛、接轨半岛、兼收并蓄、乘势而上”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解决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按照规划先行不千篇一律、量力而行不搞形象工程、梯次推进不一哄而起、典型示范不搞一刀切、村民主体不搞政府包揽五项原则,制定规划,明确标准,搞好示范,分类推进,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其列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今年年初下发的《中共  相似文献   

8.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们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劣势,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布局规划,进而使“三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江苏省江都市供销社把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作为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举措和工作重点来抓,以主营公司为龙头,以连锁经营为为载体,以比较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为依托。着力构筑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四条连锁经营网络,形成连锁经营、商品配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农村流通网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新的执政理念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这一根本方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关键时期,要统筹规划,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农村牧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扎实有效地做好起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认真总结了我国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安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显得更为紧迫和艰巨。“十一五”和今后—个较长时期内,安徽农村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及解决的如何不仅关系到安徽农村的发展,还将直接决定着转型时期安徽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和态势。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昔日偏僻、贫穷落后的甘肃省华池县五蛟乡南湾村被这股春风吹绿了,吹活了。中共华池县委、县政府以整村推进项目为平台,以探索纯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为目的,在南湾村进行整村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使该村农业基础条件有了新改观,农民增收有了新途径,文明程度有了新提高,生活环境有了新变化,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呈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山区农村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项任务,这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社会明进步,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业持续发展,粮食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少有的好势头。但是,农业、农民、农村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  相似文献   

15.
《唐山经济》2007,(3):37-38,40
古冶区有农业人口9.2万,耕地面积11.7万亩。近年来,古冶区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三化”(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减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7.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12.2%,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江苏供销合作社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领导下,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有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新网工程”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支农惠民政策。江苏农业生产连续实现七年增产,农民收入超万元,  相似文献   

17.
《唐山经济》2007,(3):1-1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省第七次党代会要求唐山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示范作用,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四城”的奋斗目标。完成省委交给的任务,实现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突出“一个中心”(农村经济发展)、“三大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保障、新农村建设体制保障),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途径,以县域经济为基本支撑,以创建文明生态村镇为有效载体,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任务,狠抓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作出新的贡献。要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四点,一是要注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要坚持工业强县理念。把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关联互动道路。  相似文献   

18.
《青海经济研究》2009,(3):88-88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是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为切实做好这项关系到我省农牧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惠民工程,解决农牧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我省“十一五”期间共规划建设2857个已通电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工程。  相似文献   

19.
黄志超 《老区建设》2006,(12):42-4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项任务,这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的又一重大举措。2005年以全面取消农业税为标志,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序幕,也揭示了中国农村改革已进入新阶段。因此,全面统筹城乡发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06,(3):52-53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区联系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村干部“清风工程”为载体,坚持教育明廉、制度保廉、监督促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和探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