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利用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农作物,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我国自1979年才从日本引进这一新技术,开始薄膜生产和地面覆盖栽培试验,当年全国覆盖面积660亩,1980年发展到25,000亩,1981年达22万亩,1982年增加到140万亩。已有60多种作物进行覆膜试验,蔬菜、花生和棉花已  相似文献   

2.
丰抗3219是淮海农业科学新技术研究所培育的山药抗重茬耐病新品种,2006年通过审定,获江苏省作物新品种证书,已在苏、鲁、豫、皖、冀等省推广。表现为高产耐病,亩收益超过万元,2010年最高产值超过3万元。经多年试验和示范栽培,形成了丰抗3219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昌图有耕地面积419万亩,是一个以种植玉米为主的粮食大县,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的拉动,政府的引导,花生的面积一跃成为我县第二大作物,由2002年的25万亩,发展到2019年的80万亩,面积的扩大随之而来的品种、施肥、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经过五年的实践,最佳的栽培模式是大垄双行机械覆膜栽培.  相似文献   

4.
稀土用于农业,是近年研究推广的一项新技术。经我们在5.2万亩粮食、蔬菜作物的试验、示范表明,这种以稀土肥料和农业物理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具有促进作物早熟、增加产量,投资少,施用技术简便的特点。技术效果 1.稀土生物增光剂是以地区增光,捕捉光量子,致使光质波长有利于促进农作物光合作用,提高光合强度,同时增强根际吸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截至2008年底,全市已建成粮食、蔬菜瓜果类示范园区75个,其中经过省农林厅认定的省级农业示范园区4个,园区总面积174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5.03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成为我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展示的窗口,在推进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化、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现有森林药材面积为25.4万亩,规划到2010年,通过规范化集约栽培和林下栽培或仿原生环境栽培,新增人工培育面积15.3万亩,达到40.7万亩;到2020年实现58.2万亩的森林药材资源栽培总规模。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少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农家之友》2009,(6):41-41
夏大豆是我县的第二大秋粮作物。全县常年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以前生产上通常采取铁茬播种的方式。近几年来,虞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我县实际的大豆少免耕栽培技术。这项技术不但吸收了精耕细作的优点,而且在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资源、节本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夏大豆是我县的第二大秋粮作物,全县常年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以前生产上通常采取铁茬播种的方式。近几年来,虞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我县实际的大豆少免耕栽培技术。这项技术不但吸收了精耕细作的优点,而且在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资源、节本增效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水稻大棚盘育苗、机械插秧技术,是利用塑料大棚保温功能早播种、早育苗和插秧机带土移栽实现早插秧的一项新技术。吉林省从1979年开始引进这项技术,五年来,推广面积迅速增加,1983年已达近80万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垒省采用这项技术种植的水稻亩产达八、九百斤,平均每亩增产200斤以上,增长35%右左。实践证明,这项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在较早的农事季节,增加热能,早育壮苗,早插秧,对解决我国北方稻区低温冷害,促进水稻稳产高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灌云县大力发展农业设施栽培,力争“通过3年努力,确保建成10万亩设施栽培示范基地”。至目前,全县设施栽培面积达4万亩,培育了2万亩芦蒿、1.5万亩苔蒜、1.5万亩辣椒、1万亩浅水藕、1000万平方米食用菌等五大高效农业规模基地。去年,全县发展农业设施栽培可实现农民增收1.6亿元。在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过程中,突出“三个强化”。  相似文献   

11.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全市以“四青”、“蔬菜”、“特经”为主导的高效作物种植面积4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2%。其中“四青”作物面积45万亩,被列为江苏农业百项投入工程项目;蔬菜常年播种面积已发展到50多万亩次,设施农业8,5万亩,建有多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特经”作物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亩,四色豆面积达50多万亩(铺地),蚕桑面积达5万亩,优质梨2万亩。畜禽生产稳步发展,年饲养生猪22万头。家禽1300万羽,山羊125万只,全市高效规模养殖占比达87%(按照省统计口径)。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南海县地处珠江三角洲,全县耕地面积65万亩。鱼塘11万亩,年种水稻50万亩,甘蔗4.2万亩,桑地3.2万亩,常年蔬菜、作物地2万亩。有“鱼米之乡”之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挥了“鱼米之乡”的优势,使农、林,牧、副、渔的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嘉兴市新埭镇是平湖市第一农业大镇,农业基础扎实,西甜瓜、辣椒等果蔬作物是新埭的传统产业,西甜瓜面积常年稳定在1万亩左右,辣椒500亩以上,产业优势明显。1999年,镇农技站从日本引进优质微型西瓜新品种,并进行大棚设施试种获得成功,受到广大种植农户的欢迎。2000年,大棚设施栽培面积扩大到480多亩,每亩平均效益达到5000多元,一举成为效益农业发  相似文献   

14.
嘉定区位于上海市西北部,全区总面积463.5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0万,全区农用地面积24.6万亩,其中水稻面积6.8万亩、蔬菜面积4.1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8万亩、经济果林面积2万亩,水产面积1.5万亩、其他作物面积8.4万亩。  相似文献   

15.
玉米间旱稻,增产又增收董绍贵章长青鲁军玉米是辽宁省凤城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45万亩,占全市粮食面积75%,由于一直延续传统栽培形式,玉米单产一直徘徊在350—370公斤,每亩纯收入一般30-50元。1995年开始在小面积采用玉米与旱稻等作物间...  相似文献   

16.
现状 近几年来,平度市为加快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实施农、科、教结合战略,深入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使农业在高产高效的路子上不断迈出了新步伐。 1、狠抓种植结构调整。该市在稳定粮、棉、油三大主要作物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一方面调整种植业布局,扩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使全市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4.9万亩,创汇作物面积达到25.7万亩。其中蔬菜33万亩,瓜类4.3万亩,辣椒7.3万亩,大姜4.2万亩,芋头2.3万亩。新发展果园3万亩,桑园2万亩。通过调整结构,全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之比达到0.9:1。千元以上高值田占耕地面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沙腹地,面临南海,紧靠广州,毗邻港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历来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全市直属四县一市一区。近几年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农作物布局和产业结构有所调整。1984年与1978年相比,全市水稻面积减少22.06万亩,甘蔗、鱼塘、水果、蔬菜、花生等的种植面积都有所增加。现在,全市有水稻193.3万亩,鱼塘55.22万亩,甘蔗43.08万亩,水果7.43万亩,蚕桑13.02万亩,花生11.53万亩,蔬菜、花卉等其它作物25.61万亩。  相似文献   

18.
桂平市在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工作中,十分注重技术指导,积极实施示范带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市“三免”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并取得显著的成效。2006年,该市水稻免耕抛秧、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玉米免耕应用面积分别为45.18万亩,8.51万亩和1.63万亩,各占全市播种面积的38%、85.1%和9.52%,共增收节支4500多万元。去年“三免”技术推广面积达62.5万亩,同比增加10万多亩。  相似文献   

19.
旱地宽带多熟持续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在四川获成功。经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在南方栽培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四川农业步入旱地耕作多功能、高效益、多样化的发展路子。目前,该技术已推广100多万亩。据悉,旱地宽带多熟持续高产高效种植新技术,有效地缓解了间套作物之间共生矛盾,提高空行利用,提高复种指数,变三熟三作增种型为三熟四作正季主作型,实现了旱地周年粮饲超高产,全年光能利用率提高了36-5%。1998年创造了丘陵区亩产142…  相似文献   

20.
一、现状(一)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较大。2000年,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46万亩,比1999年增加140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1999年减少110万亩,辣椒由1998年的30多万亩扩大到80多万亩,油菜由常年的160万亩扩大到200万亩以上,蔬菜也由常年的80多万亩扩大到120万亩,并且开始实施饲草饲料种植示范。虽然这几年全市的种植业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开始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但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仍处于绝对优势;现有产品中,优质产品、特色产品、创汇产品少。(二)农产品优质化推进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