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状况和治理结构的特点 1、股权结构呈现"一股独大"现象 笔者对《新财富》贩杂志2005年家族上市公司100企业家所有的家族上市公司进行考察,发现前10名的家族上市公司家族平均所持控制权比例为56.17%,前20名的家族上市公司家族平均所持控制权比例为55.28%,前50名的家族上市公司家族平均所持控制权比例为50.93%,上述数据均远远高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近40%的持股比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9年~2012年342家创业板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性家族利益获取方式。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族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利益共享而非控制权私利方式获取利益;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家族控股股东通过发放现金股利获取利益的动机将受到抑制,会将现金用于企业未来的成长机会。  相似文献   

3.
家族控制、法律环境作为重要的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都会对公司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中国2004~200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家族控制、法律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与非家族上市公司相比信息披露质量较低,法律环境较好地区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高,进一步地,法律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推动家族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前,家族类上市公司企业已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家族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的策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文章从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两个方面对家族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家族上市公司具有独特的控制权结构和较高的股权集中度,两权分离程度的提高为家族实际控制人利用并购进行利益侵占提供了便利,通过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高有助于解决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何鸿燊家族争产事件波谲云诡,变化周期以半天计,争执不限于家族争产,还涉及上市公司。最好等尘埃落定再讨论,现时对广大读者有启发的是诉讼前的准备,无论争产,内争外争,尤其上市公司,从高管到董事,以至大小股东及其代理人,随时会被动/互动/主动地牵涉其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家族上市公司的问卷分析,探讨了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内聚力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团队任务内聚力与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社会内聚力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为家族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楠 《现代管理科学》2012,(3):105-106,109
文章以2006~2008年披露了R&D支出的180家家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控制性家族的现金流权对于影响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R&D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董事会独立性在这一过程中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家族上市公司而言,控制性家族的现金流权与公司的R&D投资显著正相关;而且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以及家族成员在上市公司中担任董事长的职务,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即会更有助于公司开展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睿明 《会计之友》2005,(11):47-49
笔者认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可能具有的特点影响了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并进而影响了公司绩效。本文将实证分析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没有出现我们预期的倒U型形状,而且Z值的倒U型也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伊敏 《经营者》2005,(5):84-87
同在一个家族下管理的企业,上市公司债台高筑,家族私人公司收益累累。强烈反差的背后,是由郑氏家族在这个公司所占股份的多寡决定的,而上市公司更多时候都只能服务于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0.
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与债务筹资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新娅 《财会通讯》2008,(11):22-25
本文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债务筹资影响的分析后发现,在我国民营全字塔股权结构上市公司中,当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大时,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越高,集团控制上市公司以及非创始家族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分别显著高于非集团控制上市公司和创始家族上市公司,是否指定管理者上市公司的负债比率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家族上市公司终极股权结构方面的差异性,并实证检验了控股家族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避免了将家族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所产生的结论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2.
高管薪酬契约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者用于减轻代理成本的一种手段.通过选取2009-2010年家族类上市公司492家和国有上市公司521家,实证结论表明:家族类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家族高管薪酬比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水平平均要高,并且薪酬业绩敏感性低;独立董事作为保护外部中小股东利益的监督机制,与国有企业相比,家族企业的独立董事对高管(家族高管)薪酬治理作用更为有限;这一结论表明,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发挥还需一个合适的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金字塔结构下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民营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与东南亚国家相类似,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处于家族控制的金字塔结构下,控股家族是否会利用其控制权对上市公司进行疯狂的隧道挖掘?管理者与控股股东是否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这些问题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韩志丽 《会计之友》2006,(12):76-77
随着民营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与东南亚国家相类似,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处于家族控制的金字塔结构下,控股家族是否会利用其控制权对上市公司进行疯狂的隧道挖掘?管理者与控股股东是否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这些问题均与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案例分析方法研究了借助反向收购国有股份而形成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宏盛科技被其控股股东龙氏家族掏空的过程。研究表明,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在两权分离度畸高、缺乏股权制衡、法律对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既有动机也有条件掏空上市公司。本文建议从建立债权人治理机制和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入手,监督、遏制掏空行为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秩序。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在中国,伴随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扩大就业、活跃我国经济以及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年以后,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和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从2001年上市的天通股份、康美药业、用友软件等到最近天价发行的海普瑞,国内家族企业掀起了上市融资的热潮。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家族上市公司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1-2003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或其家族成员出任关键领导职务导致企业价值下降,同时导致了上市公司对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需求,而且上市公司为此支付了审计费用溢价,但市场并没有对聘请此类事务所做出正面评价。这说明投资者对该类事务所的声誉和审计质量并不认可。  相似文献   

18.
自2001年证券发行核准制正式实施以来,家族企业上市控股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与此相关联,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状况也越来越受到业界及股民的关注。由于七市公司一般都由董事会掌握着信息披露的权力,因此,加强对董事会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国外关于董事会与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主要是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蕞事制度、两职合一性等几个方面展开,本文也将遵循这一研究思路和方法,从这几个方面对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与信息披露的关系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人物·声音     
李嘉诚“内地股市绝对有泡沫”,刘冀生着眼未来的竞争,李维安上市公司治理呈现新趋势,李文达家族企业需要“家族宪法”,中国社科院中国劳动力将现短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潮商》2011,(6):34-35
据《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度《财商》A股千富榜显示,A股千富榜中的潮汕富豪有21人,其中竟有多达16位富豪是以家族形式登上A股富豪榜,占比超过七成。而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也是分散在各个家族成员手中,父子、兄弟、夫妻乃至姻亲关系都或多或少存在于潮汕富豪的家族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