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为流通? 流通指的是将商品转交于终端顾客的零售业与批发业.在从制造、分销、零售到顾客的供应链中,流通处于供应链的下游,是最靠近顾客的地方(图1).制造业处于供应链的上游.流通业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流通是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地方.从价值上来看,一个产品的价值只有在顾客购买后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零售业在流通产业供应链中处于最下游环节,是最靠近顾客的地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前沿,谁掌握了流通产业终端的零售业,谁就掌握了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消费观念已从注重数量向注重品质转变的时代,广东零售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要围绕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来展开,积极探索增强经营活力的路径,提升零售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服务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分析及其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产品供应链是一条连接供应商、生产者到顾客的产品物料链,也是农产品在供应链上增加价值的增值链。文章以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特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围绕核心企业组织供应链资源、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建立协调的利益一体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经营运作模式,在国外企业中已经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则刚刚起步。可以说。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仍是一种较新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整个链条的全部环节所构成的全过程管理,它通过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谋求从成本、时间和柔性等方面的最佳效果,从战略层次上把握顾客的需求。这里提及的顾客是广义上的顾客,它既包括外部顾客义包含内部顾客。外部顾客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企业产品的使用者、消费者,内部顾客是指企业的员工。  相似文献   

5.
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供应链整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岩  王家斌 《价值工程》2006,25(9):34-37
优化供应链管理水平,构建一体化的整合供应链,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供应链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创造顾客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供应链整合管理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增强产品功能和质量,提高服务水平,降低顾客成本,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基于Internet和EDI技术的信息共享系统及进行关键业务流程重组是提升供应链顾客价值的重要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的竞争环境实际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建筑企业价值的创造取决于客户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三个方面。文中具体阐述了从这三个方面如何使建筑企业在供应链中实现价值创造。顾客价值创造应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通过流程、物流、信息管理,推动顾客价值的最大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建筑企业要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相关企业之间强强合作以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洪肯堂 《物流技术》2010,29(1):99-101
供应链合作价值创新是企业发挥供应链成员间合力满足顾客需求和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方式。区分了供应链合作与供应链合作价值创新,并探讨了价值链合作价值创新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物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早在 1 91 5年 ,美国学者阿奇·肖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到物流一词。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 1 998年对物流的定义是 :“物流是供应链程序之一部分 ,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 ,从起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及储存的企划、执行与控制 (即管理 ) ,以达到顾客的要求。”也就是说 ,物流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不仅仅限于生产企业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市场流通的下游阶段 ,还包括其上游阶段和中游阶段。上游阶段指企业从生产资料供应商进货所引发的产品流动 ,而中游阶段则指生产企业的内部物流。进…  相似文献   

9.
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特性及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分析服务供应链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模式.从供应链结构、供应链运营模式、供应链稳定性和供应链管理内容几个方面分析了服务供应链模式的特性,并从顾客价值、服务运行绩效、协同发展绩效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面向客户的、基于服务过程的、通用有效的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传统顾客关系研究的焦点是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品牌社群”概念的提出,则着眼于购买使用同一品牌或对该品牌深感兴趣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解析品牌依恋和品牌社群的内涵入手,通过分析品牌社群经营的理论基础,提出强势品牌是品牌社群构建的基础,顾客价值是品牌社群维系的纽带,情感营销是品牌社群发展的保障。有效经营品牌社群是企业维系进而发展顾客关系,提升顾客品牌忠诚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莉  杨曦 《价值工程》2008,27(6):128-129
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加强,顾客消费更倾向于个性品牌获取价值,企业则是借助品牌与顾客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来赢利。品牌关系便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揭示品牌关系的内涵,并从中分析品牌关系的驱动因素,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中,顾客需求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特征,要求企业必须以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这些变化做出敏捷反应.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使得企业竞争的要素与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从占有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的竞争转向夺取合作伙伴关系的竞争;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传统供应链管理存在诸多弊端,而RFID技术打造了新型供应链管理,提升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价值网     
《财务与会计》2008,(8):16-16
价值网是以顾客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它结合了策略思考和供应链管理,取代了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以满足顾客所要求的便利、速度,可靠与订制服务。传统的供应链是对消费需求进行预估,然后据此制造产品,经由通路推出产品,期望消费者购买。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供应链延迟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延迟技术是一种为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而采用的策略,通过这种策略能够使企业实现产品多样化,从而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延迟化策略的关键技术是模块化,即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工艺过程、模块化分销网络设计。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在供应链中,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通用化阶段与差异化阶段,生产企业事先只生产中间产品或可模块化的部件,尽可能延迟产品差异化的业务,待最终用户对产品的外观、功能与数量提出要求后才完成产品的差异化业务。  相似文献   

15.
在客户化供应链中,顾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缺乏对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计量的有效探讨。为此,基于客户化供应链的研究背景,在综合现有研究顾客生命周期价值不同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计量模型,并针对该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修正方案,从而获得最终的顾客生命周期价值计量模型,为提高供应链企业顾客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供应链企业顾客资产的增值提供计量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论企业管理信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对我国企业而言,信息化则处于起步和待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基于延迟策略的推-拉结合式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彧 《财会月刊》2004,(1):59-60
一、供应链的基本运作模式 1.推动式供应链.推动式供应链是以制造商为核心,产品生产建立在需求预测的基础上,产品生产出来后从分销商逐级推向顾客.一般来说,制造商利用从零售仓库接到的订单来预测顾客的需求,因此,推动式供应链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可能降低制造商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尤其是当某些产品的需求消失时,供应链库存将过时.推动式供应链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流程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俊 《企业经济》2002,(8):80-81
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联结上游与下游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供应链管理指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的管理,对公司内和公司间的这些流动进行有效的协调和集成.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众多优秀企业竞相采纳的管理模式,而延迟策略在供应链运作中具有特殊的功效.简单介绍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延迟策略的内涵,分析制造延迟、物流延迟和流通加工中的延迟策略在供应链运作中的作用.这三种延迟策略不仅能降低供应链整库存,实现产品和服务多样化,而且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最后指出了延迟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顾客视角城市品牌概念模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城市也可以像产品一样通过品牌来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建设城市品牌的关键是明确城市顾客的需求,找到顾客期望的价值点;分析了顾客视角城市品牌概念模型的功能体验和象征性这两个维度,并讨论了影响城市顾客城市品牌感知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