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园林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要求中高职衔接教材要区别于普通的中职或高职教材。本文以《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科目为例,浅谈中高职衔接中职教材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王秋玲 《山西农经》2020,(8):124-124,126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体系逐渐向“就业+创业”双导向发展。构建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与企业直接对接促进就业,融入创新课程和创业指导内容,帮助有创业意向和能力的学生积极创业。在分析市场营销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营销课程体系的特点,提出如何在“就业+创业”双导向的趋势下构建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目前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办学模式试点工作入手,阐述了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问题;探讨在中职学校为确保办学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课程改革工作;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举措并列举了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实践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是衔接理论课程与实际应用不可或缺的部分。会计学专业作为一门更倾向于实践型、应用型的专业,在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实践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其体系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基于"双一流"建设这一战略平台,立足于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现状,探讨其与"双一流"建设要求的匹配性,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课程设置差别化、增加课程比例、调整考核方式、实现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以及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五个层面提出了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5.
工作过程是结合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程、工作过程等为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构建基础。因此,本文从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出发,结合工作过程的构建理念,对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课程内容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以四川省中职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研究中高职两个学习层级在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方面的有效衔接问题,分别从课程目标衔接度、课程内容重复度、课程内容组织满意度三个维度对中高职基础会计这门课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衔接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组织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促进中高职衔接的中职基础会计课程内容改革研究提供参考,推进两个层次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复合化,不仅要求会计人才具备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会计人才与国际接轨,学习并掌握、信息化技术、金融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成为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但结合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现状来看,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单一,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以及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缺乏逻辑梳理,导致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课程结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深刻认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新需求革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企业培养出“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多元化会计人才。高职院校应从三个方面革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基于社会、企业对复合型、多元化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以会计专业模块课程为基础,积极引入新领域、新技能的知识模块,丰富课程内容,并构建多学科、多技能、多领域的模块化课程;二是高职院校应均衡分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两个模块的课程比例,在现有课程体系中重点加强会计实务、职业素养等实践类课程教学,并将会计实务技能、职业素养等实践类课程贯穿理论知识教学全过程,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通识教育成为热点问题。全国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多数仍停留在讲授基础课程阶段,在培养模式上更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养成,因此问题百出。也有些优秀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注重通识课程自身特点,以"全人教育"为目标,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创业创新、动手能力、思维训练等素质的养成,明确课程定位,实现由公共基础课程向通识课程的转型,并进行着通识课程体系构建。从长期角度看学生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素质养成对他们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功课。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当今园林规划设计的课堂中难以发挥其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作用,反而逐渐成为阻碍中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阶段后专业领域进步的一大障碍。本文由"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思路出发,联系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堂衔接中的的现状矛盾,创新提出"海绵课堂"的建设理念,通过一定的教学探索和总结,重新审视了当前中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期对中高职衔接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及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袁莺 《绿色财会》2022,(1):44-47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牵头院校与合作院校围绕"教师、教材、教法"进行系统化、特色化、示范化的合作.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有效衔接应秉承"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原则.本文针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保障等方面问题,寻找突破困境的对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发挥好职业教育的系统工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各高等院校要强化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文章以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为例,探索基于燕园管理会计实训教考平台的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将管理会计教学、实训与专业其他核心课程有效融合,同时强化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以期为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高职计算机改革发展,应构建新的教育体系,探索和开创适合我国新形势下的高职计算机改革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点。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之一。农广校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一方面给中职教育发展带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关系到教育成败的大问题,如何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采取怎样有效方法去评价去保障,则是高职教育办学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经过对研究问题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实施多元主体内外部有效衔接的"双原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打破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改革弊端,不断更新高职教育观念,科学系统地探索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蔡颖 《中国农业会计》2023,(10):110-11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将信息化作为建设和改进课程体系的目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为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进程和步伐,让高职教育能够与大数据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另一方面是为了切实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效率和课程质量,让高职院校能够更加迅速且持久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为跟上高职院校改进和创新的发展步伐,财会专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同样应当进行更新,教师应及时发现应用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借助大数据时代的先进技术产物加以弥补,为财会专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献计献策。本文主要探究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财会专业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的建设现状和建设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设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核心。不同的课程体系结构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它是社会需求、技术进步、个性发展的集中表现,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与质量。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创新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中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的过程需要安排更加适宜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始终将实践教学放在首要位置。这种方式在中高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同样适用,需要结合实践经验对学生整体教学质量进行培养,关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中高职衔接的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     
<正>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开展全国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此次专项督导将重点围绕各地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与体制机制创新、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与现代学徒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  相似文献   

19.
当下的高职体育课程缺乏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将射箭项目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丰富课程体系,同时也能够传播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介绍了射箭体育项目的概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将射箭项目引入高职体育课程中的作用,通过这两个部分的介绍进一步论证将射箭项目引入高职体育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一个专业"怎样培养人"的顶层设计,必须符合"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要求。在遵循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基础上,结合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例,探索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