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行,区域经济的竞争表现为金融资源竞争,因此区域间的金融资源流动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易形成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其经济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打造郑州都市区,使郑州成为中原经济区中的增长极,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研究影响资本形成、配置、产出效率的金融体系与金融机制,使郑州成为金融资源流入的洼地,集聚金融资源,构建区域性郑州金融中心,通过金融中心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增强中原经济区金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金融核心竞争力,进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原经济区建设离不开郑州(核心区)的发展,郑州(核心区)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拉动和促进作用。郑州(核心区)发挥拉动和促进作用要通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目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和推动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人才促进发展、发挥财税激励作用助力产业转型、为郑州(核心区)发挥拉动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环境等六项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国家城镇体系的顶层,在当今城镇化及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聚宝盆。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为郑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国家中心城市视角下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及约束条件,探析优化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全国、中原经济区和河南省域三个层面分析了航空港经济区高端产业集群的产业关联特征,认为郑州航空港经济区高端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壮大高端产业集群主导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突出的特点是经济欠发达,"三农"问题突出、城镇化率低,劳动力资源充裕、人口压力大。"十二五"规划纲要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变迁过程、现状、特点及其提出制度性的政策建议成为中原经济区应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当前国内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果颇丰,但针对中原经济区这一特定区域的特定问题——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研究仍属阙如,研究其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距离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已有两年时间,中原经济区建设问题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河南省处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因此河南的发展对整个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河南省属于农业大省,要实现全省经济的"三化"协调发展就必须首要考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个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自中原经济区正式建立以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旅游业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必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山西省和河南省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两省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的旅游合作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中原经济区正式建立以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旅游业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必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山西省和河南省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两省在中原经济区范围内的旅游合作也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贸区升格为自贸港,意味着更高的自由度、开放程度和更大的政策优惠度,申请、创建自贸港的过程就是地方提升、建设的过程。郑州申建自贸港会带动其对外开放意识、观念、政策、措施、方案、配套、水平等各方面的提升,这有利于把郑州打造成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作为内陆城市,郑州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对郑州参与全球化经济治理新体系、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推动形成新时代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为指导,以中原经济区养生旅游发展现状为基础,对中原经济区养生旅游开发进行了现状评估,从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和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体系两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的养生旅游开发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中原经济区的养生旅游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分析了农业生态文明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进而阐述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包括建立健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农村环境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农民组织、提升农民素质,培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协调"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策略,并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状况,应创造经济增长极,加速工业化进程以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而农业地位突出又要求该区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粮食、耕地为代价,不能加大城乡差距,因此必须考虑"三化"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应立足于农业资源禀赋,通过资产要素向小城镇聚集,产生增长极带动农村发展;通过农村发展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加速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创造的设备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依托产业形成村镇增长极,产业向高效农业集聚;推进土地整治和流转,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土地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标志着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种跨区域的合作模式在发展中面临着协调困难、资源重构浪费等诸多问题,而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道路。本文对中原经济区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密切联系起来,按照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培养,努力构建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服务型教育体系,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支撑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有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既是对国家加快中原崛起战略的细化和落实,是对东部乃至国际要素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的响应,也是国家培育中部地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目的: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中原经济区发展活力,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原经济区内部发展不平衡,经济实力与发展活力不协调,地区优势无法发挥。研究结论:通过开展全方位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承接周边经济区辐射,培育中心城市,加强教育和人才开发等措施,打造中原经济区品牌,促进区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二五"及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投资拉动型"仍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将大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地方政府二者结合起来,站在宏观视角,提出政府区域投资规划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现代化产业建设正在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新职位不断涌现,对大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本文根据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关系理论,通过对中原经济区现代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与调整趋势研究,分析中原经济区就业机会和人才需求走势,探讨有关产业人才短缺现象,提出河南高校教育要适应中原经济区现代产业发展进行改革,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从郑州和开封两市金融业发展现状出发,对郑汴金融同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应不断深化郑汴两市的金融合作,优化金融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配置、导向和支撑作用,为郑汴金融同城顺利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党新朋 《中国土地》2012,(10):34-36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 "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洛阳市属于中原经济区的副中心城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洛阳市市委、市政府提出,洛阳要成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板块.为此,洛阳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