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伴随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加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本文基于DQP框架下,将五大学习领域与学生就业质量相结合,通过打造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校企协同机制、以“巅峰谈判”为导向、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以全球素养为导向培养视角等路径提升学生DQP五大领域的技能,把就业能力提升与培养自身“硬实力”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及岗位胜任力,更加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评价高等院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院校声誉的重要指标。在新常态的历史时期,依据大学生就业的特点,探索大学生就业质量控制模式,各个相关模块协同作用,遵循行动原则,可以为广大大学生就业质量提供保障,实现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95万,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而农科院校大学生因专业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文中分析了当前农科高校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思想认识层面存在误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不尽人意、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职业价值观引导不到位等问题,提出树立全新的教育培养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备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等建议,来提升农科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再加上人们择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创业已经由最初人们认为的"不务正业"发展到现在大学生创业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研究探索分析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将有助于社会、政府、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合理、有效、可行的帮助,更有助于大学生自身学习借鉴,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本文对大学生创业中的关键因素从自身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因素、资金因素五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希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王立  赵亮 《农业经济》2023,(9):81-8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劳动力的支撑,在农村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不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人才支撑,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然而目前受传统历史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赴农村实习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农村就业数量少、时间短、形式单一,农村相关政策保障不健全;加之社会对乡村的偏见和误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赴农村实习就业的意愿;高校学生对农村实习就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因此,要全面分析当前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的策略,建立健全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体系;构建新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长效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当前农村劳动力质量低等问题。探索大学生农业基层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二者互惠、互促、互进新范式。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而基层地区急需人才的背景下,提高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意愿迫在眉睫。本文以湖南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意愿受就业形势、基层就业政策、父母态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受性别、家庭经济背景、基层就业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凸出。除了就业岗位有限、学生数量增多,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是其中主要的问题。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促进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对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调研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从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用人单位3个角度提出了提高高职经管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心理韧性作为积极心理资本,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依据心理韧性理论,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民生"工程。精准帮扶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结合学校就业指导实践经验,分析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精准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指导体系与就业帮扶体系,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余应坤 《南方农村》2012,28(2):75-78
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然细究高校就业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态势,农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这就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在寻求政策支持的同时,切实摆正人才培养主体位置,积极探索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设法引导学生服务“三农”,使人才培养真正惠及“三农”。  相似文献   

11.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许多,但从毕业生自身的特性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差异性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角度考虑,胜任力理论符合实际要求。本文从胜任力引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不足及其表现,并分析其背后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胜任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本文首先对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和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回顾,然后以秦皇岛在校的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职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个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能提供的岗位却没有增加多少,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就业市场的压力,也为了响应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已经走向了创新创业的道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与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息息相关,高校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地。高校教育者应承担起大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努力促进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的提升,引导学生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创新创业激情。营造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以及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今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关因素,同时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的有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就业创业工作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高校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学生的群众组织,是高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助手。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关注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环境的发展建设与学生的成长、老师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如何坚持人本思想,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教师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对高校的环境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高校毕业人数逐渐增多,就业岗位增加的速度却远不及学生毕业人数增加的速度,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越来越难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在理解就业援助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援助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就业困难援助体系,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索了地方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构建了"1+3+3"的培养模式,明确了该专业毕业生的3个就业路径,构建了以专业方向、职业能力教育训练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和4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做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国家非常重视和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这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选择有很大影响。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不仅可以促进乡村快速发展,还可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基层就业和返乡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平台,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既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符合乡村振兴对于人才资源的需求,两者有机结合将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发展。通过分析乡村振兴与高校及毕业生的关系,黔南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趋势、就业政策,讨论了黔南州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就业创业的优势和困境,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民办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地位和社会美誉度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不断提升。在高校纷纷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弱势日益凸显。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高低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民办高校的未来和前途。本文以黑龙江东方学院管理学部为例,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质量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进行探讨,构建"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监督机制和评价机制等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