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朱琨 《审计文汇》2010,(5):10-10
2002年8月,刚走出校门的我,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来到大连市审计局工作。当时的我年少青涩,甚至不知道审计为何物,而当时的审计局,已是十二年没有接收过应届毕业生了。局党组和处室领导的亲切关怀,同事们的热情接纳让我—下子就融入到了审计的大家庭中,甚至让我觉得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相似文献   

2.
走出校门后进入中央部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倏忽之间就是两年光阴.眼见一茬又一茬应届大学生加入到文秘队伍中来,不禁回味起往日磕磕碰碰的心路历程.突出的感觉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从高校毕业生向中央机关文秘人员的角色转变,不仅需要领导和同事的教诲与帮助,也需要自己用心领悟、悉心感受,避免在思想上心理上出现误区.……  相似文献   

3.
明旭 《中国就业》2010,(6):5-7,43
夏日的骄阳映着年轻人的脸庞。火样的季节里,又一届毕业生即将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那么,他们的现状如何?感受怎样?又有哪些愿望?为探究这些问题,近期,《中国就业》杂志社组织北京地区几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召开就业专题座谈会,倾听“80后”年轻人们的困惑、诉求、愿望;分享他们的信念、热情、梦想。  相似文献   

4.
在星罗棋布的城镇中,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他们或许是满怀梦想、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或许是东奔西走、为生存而竞争的求职者;或许是奋战在各条  相似文献   

5.
童瞳 《人力资源》2011,(9):90-91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很多日本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外国雇用应届大学毕业生,条件之一就是让他们到日本的总公司工作,而中国的大学生最受青睐。这和我们对日本企业的普遍了解颇有不同,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多日本大学生都很难跻身其中。一般情况下,很多日本公司雇佣外国留日学生后,大多会将其派回到母国工作,总公司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前透露,北京市今年共选聘2958人到社区工作,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2534人,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干部424人。这标志着北京市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据了解,在今年选聘的2534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北京生源880名,非北京生源1654名,分别占选聘毕业生总数的34.7%和65.3%。  相似文献   

7.
尹辉金 《人力资源》2007,(8X):32-36
目前社会上面对“80后”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花大量精力招聘培养的大学生流失率太高,以致有些企业已经放弃招聘应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8.
杜京 《价值工程》2011,30(10):298-299
近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人数逐渐增加,应届大学毕业生不考虑机会成本而盲目考研是不可取的。本文通过从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的个人经济成本、就业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四个方面分析,提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机会成本意识,从而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做出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毕业生理性的对待考研,推进理性就业,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尹翔 《价值工程》2014,(6):149-151
招聘应届毕业生是企业人才引进的常规方式之一,90后应届毕业生势必成为企业未来年轻人才的主导军。本文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岗位特点,浅谈90后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培训工作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2007,(8X):68-73
七月已过,全国400多万刚刚跨出校园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们纷纷进入职场。面对这个朝气蓬勃的特殊群体,企业一方面对他们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心存不安。在应届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解决户口等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同时,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新员工的录用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期邀请知名的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张驰先生为大家详细解析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法律风险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市场求职时,都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及专业特长,选择用人单位及职位应聘。但是,如果某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或不能适销对路,他们求职就业就很困难。有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自己的潜能,串位求职应聘,取得意想不到的就业成功。这里不妨举一例:沈倩在大学读的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奖学金。但她在求职应聘时却屡遭挫  相似文献   

12.
雷薇 《企业技术开发》2008,27(6):104-106
文章从高校应届毕业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应届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势在必行,并提出通过加强毕业生自我保护、行政保护、信息保护和社会保护等方面建立起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离职率是影响企业市场形象和企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团队稳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X企业当前应届毕业生的离职率逐年升高,应届生的离职给X企业带来较大的培训成本,招人难,留人难,如何将应届生留下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X企业应届毕业生离职现状调查和离职原因归纳总结,深入剖析造成应届毕业生离职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因素理论从保健因素层面和激励因素层面提出降低应届毕业生离职率的措施建议,从而为像X企业一样的餐饮行业在新的人力资源环境下提升企业稳定性和吸引优秀应届毕业生加盟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宝钢人走出了一条以高起点的创新赢得竞争优势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方法,大批人才的涌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岗前培养让人才“带电”宝钢对人才的培养,是从新职工人厂开始的。把一个新毕业的学生培养成对企业有用的人才,他们形象地把这一过程称之为让人才“带电”。宝钢于1986年就提出建立动态型的“两支300人后备骨干队伍”,一是党政管理300人;二是专业技术300人,其来源是每年分来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从中选优秀者入列。培训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宝钢后备人才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他…  相似文献   

15.
王静 《人力资源》2005,(8):58-59
当今世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谁在教育领域占上风.谁就能在激烈的国力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我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然而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即将走出校门的师范毕业生们客.有时路过美景.有时路过风雨.距离终点还有一段很艰辛的路程。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南开大学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典当专业,去年首届48名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就被400多家典当行以惊人高薪竞相抢夺.随着典当行业的复苏,如今典当师已成为十分紧缺的时尚金领!  相似文献   

17.
尹辉金 《人力资源》2007,(16):32-36
目前社会上面对"80后"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花大量精力招聘培养的大学生流失率太高,以致有些企业已经放弃招聘应届毕业生。难道应届毕业生真的不值一用?显然不是!像IBM、宝洁、微软、联想等无数知名企业都在校园招聘中持续地加大投入,一些中小企业也更多地走进了校园,这些都印证了应届毕业生是企业人才的重要来源。然而,"80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确实让不少企业深感困惑,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这些应届毕业生真正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呢?  相似文献   

18.
陈玲 《企业活力》2008,(9):50-51
<正>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一项针对200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约95%的应届毕业生工作一年就要跳槽,60%的毕业生对现有工资不满意,表示想跳槽。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一年内的流失率最高,尤其是中小企业到岗才几个月的大学生跳槽的现象则更为普遍。2006年11月9日《广州日报》刊登了一  相似文献   

19.
25年前的那个火热七月.和许多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怀揣斑斓梦想的大学毕业生一样.血气方刚的谷训才洋溢着”财务报国“的赤子激情迈进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的大门.投身祖国的旅游事业.一干就是25年。25年的岁月轮回.  相似文献   

20.
经历去年一轮大学生创业热潮后,今年应届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的意向上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选择创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同比下降一半;学历越高,选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比重越大.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之所以回落,原因在于,他们毕业后,还没有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