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高校为顺应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化的发展潮流,纷纷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以改善和提高办学条件、缓解办学压力。一方面由于基建规模扩大带来资金需求量剧增,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收入无法实现等量的增长,这就使得众多高校面临着基建资金缺乏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高校基建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拓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角度出发,多视角探析解决基建融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吕峰 《济南金融》2007,(7):76-77
<正>近年来,高校借扩招实现跨越式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改善教学设施,高校贷款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高校对贷款风险缺乏认识,盲目扩张贷款规模的情况普遍存在;商业银行一般将高校作为优质客户,对部分高校过度授信,导致当前高校贷款风险积聚。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对高校贷款的风险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化解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扩招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地方高校的扩招,高校在大规模建设中出现了盲目扩张、高标准建设的倾向,贷款规模急剧扩大,使地方高校财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地方政府、高校要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强化政府责任,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长期贷款:增长态势与因果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显著事实是我国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的发展较快,金融机构对中长期贷款表现出明显偏好,这一现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从中长期贷款的产生历史看,中长期贷款具有典型的财政替代性质,财政能力下降和高涨投资冲动是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1998年后商业银行为降低不良贷款率的压力开始主动追求中长期贷款规模的扩张,直接推动了近几年中长期贷款扩张。无论商业银行被动还是主动发放中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增长一直是粗放型扩张,这种扩张将带来诸多问题,诸如潜在信用风险的积累、流动性与利率风险、经济的波动等。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优化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资本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规模扩张之后,应该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也就是要把质量提升、集约经营作为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在控制环境方面仍存在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偏差。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规范,只图规模扩张,不求质量.对内控工作口头上重视、思想上近视、行动上忽视。执行贷款限制性条款不严、放宽条件进行资产业务营销、不计成本竞争.使业务发展的规模、速度与稳健经营的要求不能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6,(20)
1999年以来的扩招政策使许多高校纷纷走上举债建设之路。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使不少高校面临十分艰难的资金短缺局面,这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建立一种多元化、健全的融资机制,以期更好的实现资金筹集,保证高校健康稳定的发展是高校管理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尽管近些年财政拨款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高校规模的扩张速度,根本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1999年开始,银校合作成为一种风潮,一度以来银行贷款甚至成为高校办学的主要资金来源。然而随着2004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银行紧缩信贷规模,高校举债难度加大,资金匮乏严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为此,很多高校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多形式的筹资方式,为其规模扩张提供更多的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9.
一、浙江省高校贷款的基本情况(一)浙江省高校贷款的背景1.高校新校区建设引发了大量的贷款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教育迅速发展,浙江省委、省政府在2000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切实解决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高校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的问题,消除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前实现教育现代  相似文献   

10.
高校融资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融资问题不仅是院校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而且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不发展不行,要发展不贷款又不行,但贷款多了难以还本付息就成了问题。如何规范公立高校融资行为,从银行角度、贷款高校角度和教育主管部门角度都要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民办高校在融资方面,就风险来看好于公立高校,但关键是如何优化制度环境、扩大融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票据市场的票据签发量和贴现量均大幅增加,整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票据量及价格的大幅、频繁波动,也影响了票据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贴现余额增量与实际信贷余额增量以及货币供应量M1余额增量均呈反向变化趋势,表明贴现量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信贷考核指标中包含了票据贴现数量,票据贴现成为贷款数量调节器。为此,文章就如何完善金融机构票据管理,进而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彭伟 《财务与金融》2009,(5):17-21,28
从对高校贷款债务的研究方式来看,现有的研究方式显得比较单一。研究方法多属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研究的成果往往不容易转化为实践。正因如此,进一步推动高校贷款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充分结合就显得十分必要。应该增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比重,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规范性,本文试图从政府角度研究解决高校贷款问题提出具体的方案和对应的实施细则,对高校如何控制贷款的风险和多大程度上控制贷款风险提供可操作性的办法,更为国家和政府如何调整高校贷款政策、规范高校贷款行为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末开始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促使地方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地方高等教育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供给不足问题。为此,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具体案例,首先详细分析了我国地方高校的投融资结构和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地方高校经费仍以财政拨款为主,难以适应高校发展需求。针对我国地方高校投融资渠道中存在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商业贷款过多等问题,结合经济学有关理论分析了形成地方高校投融资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为下一步的地方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缓解中小企业旺盛的过桥资金需求,山东省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依靠特殊的行业禀赋、股东结构和信息对称的比较优势,成为中小企业过桥资金的提供者。本文经过调研分析认为,应为中小企业设计市场主导的过桥资金融资,在业务透明化、公开化基础上给予合理监管和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2~2008年中国能源工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面板数据,综合考察融资的规模、结构与能源工业的产值增长、能耗强度之间的关系,并基于79家上市能源企业的角度进行拓展和再证实。研究结果显示,融资规模扩大有利于能源工业的产值增长,但融资的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不断降低;不同的融资结构对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和能源消耗存在明显差异;国内贷款不仅对能源产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还提高了单位增加值的能耗;相反,利用外资却能二者兼得;此外,增加股票和债券融资有助于促进自筹资金对能源产业产值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分析和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贷款现实数据的引入,论证了中小银行市场定位是中小企业,是符合中小银行发展优势的.结合安徽省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中小银行发展规模与中小企业获取信贷借款的显著正向关系.最后站在中小银行角度对如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提出有效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分组研究了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结果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体规模经济略好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但在贷款特定产出规模经济方面要逊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要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特定产出范围经济方面,贷款与存款、投资与存款存在成本互补,贷款与投资存在较轻程度的范围不经济。  相似文献   

18.
关系型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检验企业贷款是否存在关系型借贷,结果发现:大型企业的确存在关系型借贷行为,且对企业的贷款量有显著性影响;中小企业关系型借贷对于贷款量的影响较小,且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商业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时,注重对“硬”信息的考察,同时中小企业并没有同某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保持长期关系。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体系,并实现信息共享,在贷款过程中增强对“软”信息的考察,积极培育一批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客户并建立密切的联系;中小企业则应该规范财务制度并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同银行建立长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产生原因有,银行和政府、融资平台的信息不对称;官员考核机制、领导任期与贷款期限不对称、借新钱还旧钱;银行对政府过度授信、银行对贷款资金监管不规范;平台公司的经营制度不规范、抵质押不到位。  相似文献   

20.
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阶段性特点与国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发达国家自公司制企业诞生以来企业融资方式的变化,发现企业融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工业化阶段广泛选择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中以股权融资为主,在后工业化阶段以内部融资为主,外部融资中债权融资比重提高;差异性源于金融体制的不同,市场主导国家股权融资是分散的,债权融资以公司债券为主,在银行主导国家股权集中化程度较高,债权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结合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企业制度和金融体制现状,本文认为银行贷款仍将是不可忽视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偏好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公司债券融资在短期内不会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考察发达国家自公司制企业诞生到以成熟的股份制公司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发现,虽然公司制企业的长期融资方式不外是内部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但在融资顺序选择上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国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