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沈84-安12块为高凝油油藏,油藏含蜡量达到35.6%,单纯的聚表复合二元驱不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无法达到二元驱技术要求。经室内实验研究,证实采用三段式弱碱三元配方进行化学驱设计,可有效提高驱油效率。三段式主段塞在化学驱降水增油中起到主要作用,文章在沈84块优选先导试验区6个井组,在注入速度(0.15pv/a)及段塞尺寸(主段塞0.8pv)相同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三元配方中主段塞部分不同浓度的碱、表活剂和聚合物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主段塞配方浓度为0.20%P+0.20%S+0.20%Na_2CO_3为最优方案,计算结果室内研究结论一致,为方案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高凝油的化学驱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世高 《中国石化》2013,(11):60-61
向储层同时注空气和泡沫能发挥空气和泡沫复合驱的技术优势,比较适用于中高渗、高含水、非均质严重的油藏提高采收率。 6月17日下午,中原油田采油三厂明19号空气泡沫驱注入站内一片繁忙.该厂工艺研究所调剖室主任吝拥军正在仔细查看明1 5块明486井空气和发泡液的注入量、注入压力等工艺参数."注入井明486井只对应明408井一口油井.明408井2009年底见效,初期日增油5.1吨,目前已累计增油5120吨."吝拥军说. 2007年5月至今,中原油田在高温高盐油藏开展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先后注入1322.5万立方米空气和8.7万立方米发泡液,累计增油3.55万吨,采收率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胡12块空气泡沫调驱采收率提高5.52个百分点,明15块空气泡沫驱采收率提高8.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三次采油中重要措施之一的聚驱技术,是油井的降水增油的重要措施之一。渤海某些油田经过多年聚驱的实施,注入管线中存在了大量结垢物,造成注入压力高、设备负荷大,使聚合物驱注入端受到严重影响。文章针对海上某油田情况和聚驱设备、流程,分析结垢原因并提出了一种适合海上解决聚驱注入流程管道结垢的方法,即“化学除垢法”。该工艺占地小、易操作,可有效地解决渤海油田聚驱流程除垢困难的问题,保证聚驱作业的高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油进行原油开采,是一种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聚合物驱油已经在油田采油增油降水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油井聚合物注入量的增大,注聚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了聚合物注入效果。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研究了注聚井欠注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提高注聚井注入效率的措施。通过研究对于提高注聚井注聚效率,提高聚合物驱油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升油田火驱区块主要有高3618块和高3块,火驱井组66个。自2011年规模开发之后,井组产气量逐步上升,注气井油套管、油井管杆泵及地面设备腐蚀加剧,导致作业及现场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查找设备腐蚀原因、提高设备抗腐能力成为火驱采油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多项实验研究发现,火驱尾气中H_2S和CO_2在特定含量及温度下,极易造成设备腐蚀,严重制约火驱采油生产工作,为此提出了下步防腐工作的攻关实验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三元复合驱油术在三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经过多年开采以后,各区块地层和注入体系发生较大变化,驱油效果和采收率也逐年下降。因此,在地质研究和典型区块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影响驱油效果主要因素,并形成了同心分层注技术和分质注入技术,在现场规模化应用中,含水率大幅度下降,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油是目前推广程度很高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在中国的很多油田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聚合物驱油的过程中注入聚合物溶液的性质、注入聚合物的量以及聚合物的注入速度、开发油层的非均质性、开采油层的物性参数等均可以影响聚合物驱油的开发效果。实践证明,在采油开采过程中注入聚合物的浓度越大、注入聚合物的速度越低、聚合物驱的采油井的含水率越低,采出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Nroth Cross油田发现于1944年,1964年开始一次采油,因为储层致密,无法注水开发,因此1972年采用连续注CO_2气体开发。目前油田CO_2驱已40多年,累计注入CO_2超过200%HCPV,CO_2利用率0.13t油/tCO_2,采出程度达60%,是CO_2连续气驱有效开发特低渗油藏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CO_2)驱气窜后产出气中高含CO_2,CO_2驱油效率显著降低,产出气污染环境。针对这一难题,开展CO_2驱产出气回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研发了智能化橇装式高效液压装置,形成了CO_2驱产出气直接压缩回注工艺,实现了CO_2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驱油效果影响因素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室气体CO2使全球气候变暧,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CO2的地质处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入油气田,不但封存了CO2而且还可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国外很多油田已成功地进行大规模CO2驱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证明CO2驱是三次采油中最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储层、流体性质等方面因素对CO2驱油效果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CO2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为油田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进入产油量递减阶段的油田,通常会实施多项措施以有效减缓油井递减速度。在对常规注水开发、聚合物驱以及其他措施增油效果对比分析的过程中,为更准确的确定措施增油量,应对每项措施进行增油量劈分。本文将以绥中油田为例,对其油田各项措施增油效果劈分方法进行讨论,通过对聚合物驱效果评价进一步论述增油效果劈分,如动态法、数值模拟法等。希望能够对我国石油开采技术工艺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大港油田在"七五"期间成功地开展了国内第一个清水聚合物驱现场试验取得成功,但受清水水源限制及环保要求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污水配制聚合物驱油技术逐步取代清水配制聚合物驱油技术。随着注聚区块实施规模却来越大,聚合物溶液注入工艺由原来的单泵对单井已变为一泵对多井的注入方式。文章通过近些年来大港油田注聚区块现场聚合物溶液注入过程中,注聚泵存在的震动大、维修周期短、粘损率高等工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及试验,解决了现场存在的工艺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调剖与表活剂驱是提高采收率常用的手段,如果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多裂缝非均质复杂油藏,在实施过程中,先以少剂量的调剖剂调整主裂缝,后期再注入大剂量表面活性剂体系提高洗油效率。采用该方法在腰英台油田腰北1区块实施一井组试验,对应油井取得了显著的降水增油效果,为该工艺的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华东油气分公司大力开展CO_2驱油,范围不断扩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带来如注气模式、地面管道设备腐蚀、气窜等问题。文章通过对注气模式研究,地面设备优选,地面防气窜措施技术研究,拟解决CO_2驱油带来的负面效应。部分成果在各区块进行了实际应用,目前整个地面系统运行情况良好,为CO_2驱油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红河156井驱油试验工程是利用CO2与泡沫液交替向井底加注,从而达到驱油目的.试注对CO2加注量,加注时间有严格的规定,但在试运期间经常出现喂料泵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试注数据采集及试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沈阳采油厂潜山区块储量占全厂三分之一,由开发初期的高液量、高产量、低含水正逐步向低液量、低产量、高含水的趋势发展,剩余油动用难度加大。通过开展高凝油潜山油藏注空气机理研究,原油静态氧化实验及水和空气交注轮次注入量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实验,证明水和空气交注技术可以作为高凝油潜山水驱后的有效增产技术。在沈阳油田沈625潜山油藏实施规模空气驱,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胡尖山油田安83区长7致密油藏由于储层致密,启动压力梯度高,常规注水开发压力传递较慢,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加之存在裂缝等优势渗流通道,整体表现出注水不见效、见效即见水的水驱矛盾;定向井开发递减大,单井产量低,开发效果差。近年来对安83区定向井重点开展体积压裂改造储层,探索了周期注水、空气泡沫驱油有效注入、补充地层能量的方式,达到了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总体来说,体积压裂改造储层提高单井产量效果显著,特别是增大滞留液量、不返排闷井扩压工艺,与同改造强度体积压裂井对比具有稳产时间长、增油效果好的特点;注水井体积压裂后变抽油井累计注水量与日产油相关性较好,分析认为体积压裂结合注水闷井扩压能有效补充地层能量,且形成的人工改造缝网系统能为油水置换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油井稳产,后期可持续扩大实施,对致密油藏突破常规注水开发、采用不断重复压裂改造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多数稠油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高周期、低压力、低油汽比矛盾尤为突出.平均吞吐超过周期;油井周期油汽比低于0.3,针对吞吐后期产能低问题,开始规模实施二氧化碳、氮气助排等增能技术,取得一定效果,但受成本、来源等因素限制,两项技术难以进一步扩大实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含水率高难控制的问题,提出了CO2水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采取室内驱替实验和矿场试验对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室内实验表明:岩心高含水阶段水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明显,原油粘度和水气体积比对驱替效率的影响存在最佳区间。矿场试验表明:水气交替注入后单井日产油量提高22倍,含水率下降24.7%,阶段累积增油4721.2t,具有向其他高含水油田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碳排放第一大国,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埋存已被提上日程.其中,利用二氧化碳驱油在提高低渗透储层有效动用储量和单井产油量方面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美国的“清洁能源和能源安全法案”“能源政策法”“国家提高石油采收率计划”都促进了美国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美国是世界上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最多的国家,历经60年的实践,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美国已发展成熟.中国具有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和驱油的巨大潜力,但由于与美国相比在地质条件、气源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都有差异,不能照搬美国的技术和经验,需要理性推动中国的二氧化碳捕集、驱油项目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合作,创造适合中国低渗透/超低渗透油田特点的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