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会计准则是一种具体的制度准则,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制度,具有不可执行性,如果要想让会计准则能够有效执行,就要依赖于其运行的制度环境。文章从制度环境中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一些企业探究会计准则执行力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提高会计准则执行力主要取决于如下四个基本条件:其一,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包括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等。会计准则功效的发挥固然取决于会计准则本身的先进性,但协调的制度环境也是必不可少。首先是政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提高会计准则执行力主要取决于如下四个基本条件: 其一,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包括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等。会计准则功效的发挥固然取决于会计准则本身的先进性,但协调的制度环境也是必不可少。首先是政治和法律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政策、法规等,为会计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是制定先进会计准则的有力保障。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会计法基础之上的,法律体系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会计准则的质量。会计准则属于经济规范体系,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与配套经济法规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路径及最新进展,从盈余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可比性、资本市场等视角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效果,并指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不一定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还受到管理层动机、制度环境、监管力度、社会文化等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为此,提出要重视会计准则的实施成本与执行效果,结合制度环境、社会背景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加大对财务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5.
会计准则政府目标的解读及准则差异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用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在分析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基础上,讨论我国会计准则的目标。与西方财务会计理论比较.我国会计准则的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反映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本文以制度经济学为分析工具,从制度供给、制度需求和制度环境三方面对我国会计准则目标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会计准则以政府为主导的目标体系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一种制度安排。以此为基础,本文还分析了在政府主导的会计准则目标下的准则制定过程,解释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形成。  相似文献   

6.
会计准则是一种产权制度,而制度变迁是制度研究的重要领域。会计准则从其产生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经济和客观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面临了创新和变迁的问题。会计准则变迁是指会计准则变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会计准则的替代、转换与交易的过程。在这一变迁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会计准则存在经济后果,经济后果体现在会计准则变迁的动力、主体、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刘国文 《财会通讯》2007,(11):85-86
一、会计准则执行的影响因素第一,会计准则设计的合理性。会计行为执行者对会计准则理解透彻与否,决定了其对会计实践的把握程度。会计准则的设计必须与制度环境、生产力水平、人性假设、道德水准、社会文化心理等基本环境相匹配,同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认同感)一致,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8.
论制度环境制约下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逻辑是首先确立财务报告的目标,然后确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再通过概念框架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这一模式为保证准则的质量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国家所借鉴与仿效。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过程中,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应充分考虑中、美两国在制度环境差异的基础之上确定适合我国当前制度环境的会计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而逐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相似文献   

9.
赵虹 《会计之友》2008,(1):40-41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现状的基础上,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的会计准则完全是为了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并且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契合。为了探索会计准则在现实操作中的路径方法,本文研究了制度环境对会计准则实行的影响,以期能够使我国的会计准则早日与经济、国情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1.
胡玉红 《价值工程》2010,29(28):62-6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会计国际化呈现出全球加速的趋势,作为规范会计信息标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核心。尽管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发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的准则体系,然而由于我国会计改革起步较晚,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基于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分析,提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面临的一些障碍,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我国应采取的一些策略建议,以期能够对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会计稳健性作为一种治理机制,其运行机制是内外部治理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从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公司特质三个方面对国内外会计稳健性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单纯强调会计准则中会计稳健性的变革并不能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稳健性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还需要配套的法律和执行机制。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对会计稳健性的运用要充分考虑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改革国内相关的制度,如法律实施环境、公司治理等。  相似文献   

13.
刘扬  高玉凤 《物流科技》2004,27(6):102-104
美国是现代会计准则的发祥地,也是目前世界上会计准则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通过对中美会计准则制定环境、制定机构、制定人员、制定程序四方面的比较,找出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差异和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赵津宁  王颖驰 《价值工程》2014,(11):171-172
本文通过对现代会计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提出了几点提高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质量的对策,有效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与运营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初宜红 《价值工程》2006,25(11):155-157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面临着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本文通过对新基本准则(2006)与原基本准则(1992)的比较,揭示新准则在确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拓展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明确会计目标等方面与原准则间的差异,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基于英美会计模式,欧美会计向国际趋同过渡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大陆法系国家,它们受会计规范的法律层次、会计与税收的紧密联系的影响,其过渡只能是渐进的。而部分趋同又不可避免会增加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降低财务报表的清晰度。在过渡期它们的会计学界也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依据,包括"概念框架"的缺陷,会计确认依据不当等提出了质疑。对比欧美国家,中国会计与国际趋同的最大优势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国家监控强而有力,经济国际化构成长足的动力。而不利条件是会计职业队伍在质和量上的差距,对"公允价值"的实践缺乏最起码的经验,以及面对国际会计准则本身的动态变化引起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的立法环境和执法环境决定了我国法务会计的发展方向,无论从法律体系的构建看,还是从法律实践看,法务会计都需要有明确的执业规范和依据。法务会计得以在我国出现和发展的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涉及市场经济新环境、诉讼制度变革、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和专家辅助人制度建立四个方面,若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务会计法律环境,还要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会计制度是特定会计环境下的产物,加入WTO对我国的会计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要求继续深化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阐述了入世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以会计国际化作为会计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会计法律法规作为会计制度改革的指导依据,以会计准则作为未来会计规范体系的核心内容,以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作为会计规范体系的基础,以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规范体系的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9.
赵丽 《价值工程》2010,29(9):9-9
会计准则的质量标准,对于会计准则研究和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自20世纪末以来,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特征成为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已初步形成,其质量如何应该有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本文拟对该评价标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文章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进行了分析,就如何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了探讨。在会计国际化的今天,尽快建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是大势所趋。为了适应客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计理论界的专家和学者极力呼吁应构建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财务会计趋同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