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  相似文献   

2.
美国白宫消费者事务办公室1985年提供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1)企业一般只能听到4%的不满意顾客的抱怨,另外96%的不满意顾客则选择默默离去;其0791%的不满意顾客日后绝不再上门光顾。(2)一位满意的顾客最多只会把他的满意告诉3个人,而一位不满意的顾客则会把他的不满意告诉9个人,  相似文献   

3.
唐骏一路通关,成为身价10亿元的经理人。他的6个密码在于: 目标 把做职业经理人当作事业。我做职业经理人是在做一份事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做企业家才是做事业。  相似文献   

4.
西方有许多调侃经济学家的笑话,比如下面这个:神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三人结伴去打高尔夫球。他们前面的一对球手打球进度缓慢,这使三个人很不耐烦,他们故意大声抱怨,希望那二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加快打球速度。可惜那二人似乎无动于:裹。三人终于忍无可忍。心理学家走上前,要求二人的球童让他们让路,因为他们妨碍别人打球很不道德。球童解释说他们之所以打得慢是因为他们是盲人,他们以前是消防员,在一次救火行动中被灼伤,成为盲人。神父和心理学家听后很是后悔,立刻表示歉意。经济学家却没有道歉,他对球童说:“我建议他们今后最好晚上来打球。”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夏,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迎来的客人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博斯玛教授,荷兰参议院副议长,荷兰特文特大学公共财政教授”。在我国,参议院副议长应是国家领导人了,这么高的职务居然就这么一个人不远万里而来,让人简直有些不可思议。但据博斯玛先生介绍,他一个人以教授的身份来中国学术交流是正常的,因为他是职业教授,官员则是兼职的,他平均一周只有两天在议会工作,那时才是官。  相似文献   

6.
《经济纵横》2007,(11):71-72
一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多年的朋友认为,好的人才应该从那些经常跳槽的员工中去寻觅,找到合适的,然后用好的条件留住他,必定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因为人多能够经常性跳楷的人走两个极端,要么是非常有能力的人,要么是非常平庸的人,聪明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用自己的眼光,去寻找前者,然后留住他们。你是怎么看待那些经常跳槽的人的呢?如果要根据他跳槽的原因来不同看待,那么,又如何做到能真正了解他跳槽的原因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广州一位黄姓手机用户投诉,他6月份话费忽然从平常每月200多元猛增到13万元.他当即停了机。岂料停机后的半个月话费又增加40多万元,计费清单上的记录叫人文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中记着6月16日19时02分40秒在珠海打长途23分钟476.0元;同一天的19时02分45秒又在汕尾市打长途11分钟207.90元。黄某愤极而无奈道:“我就是会飞,也不可能5秒钟内从珠海飞到汕尾呀!”广州市电信局保卫处毛科长告诉记者,他们天天都接到用户手机被窃打的投诉,到年底手机被窃打损失金额可能达到亿元。前不久,广州公安和电信技术人员联手,经过缤密侦察…  相似文献   

8.
1、日本的幸运的逆转在八十年代我们常常听到关于骄傲自大的日本的工商业人士在外国为何能仿效日本的经济成功上渴望来向他们的外国对手方给予忠告的笑话。三个工商业人士,一个日本人,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欧洲人,在暴风雨中一起航行。他们的船正在下沉而他们将要溺死。突然地,上帝显现了并问他们,“在你们死之前,你们将喜欢做些什么?”日本的商人告诉上帝,他想要讲讲日本的经济。美国的商人告诉上帝,他对那个题目是真正地厌烦了,他比之必须去听关于经济的演讲他愿意快点死。欧洲商人很惊讶,在像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李开周 《环境经济》2010,(1):111-112
电影《墨攻》大伙都看过吧?《墨攻》里有个赵兵,大个子,高鼻梁,深眼窝,黑脸膛,长相与众不同,一瞧就是个老外。该老外被梁城人俘虏,小命眼看难保,他一边挣扎,一边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喊道:“我是奴隶!我是被他们抓来的!”这段镜头,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珐斯先生将他的困惑,留在了投给<大西洋月刊>的稿纸上.在美国,那是一份最受尊敬的杂志. 他的困惑正在于我们面临的"中国梦"问题.作为一个旁观者,这位先生与不少到过中国的其他朋友一样,发现当今中国人几乎无所信奉,改善物质生活成了他们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阿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相似文献   

12.
《经济》2005,(11):54-55
《经济》:您在前面提到要鼓励农民进城务工,但是很多人担心这样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郝福满:问题可以解决。社会给了进城的农民一份工作,他们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缴纳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3.
据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的一份联合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内地私人拥有财产超过5000万元的有27310人,超过1亿元的有3220人。在超过1亿元的富豪当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占据了亿元户的91%,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据6月25日《时代周报》)  相似文献   

14.
海盗分金     
经济学上有个“海盗分金”模型,是说5个海盗抢得100枚金币,他们按抽签的顺序依次提方案:首先由1号提出分配方案,然后5人表决,超过半数同意方案才被通过,否则他将被扔入大海喂鲨鱼,依此类推。  相似文献   

15.
同途殊归     
一个经济学家在沙漠里旅行,遇到一个因缺水而濒死的年轻人。经济学家带有足够的水,这时恰好可以和青年做一个交易。但是水应该卖个什么价钱呢?显然此时一瓶水对于年轻人的效用是极大的一几乎等于他的生命,因此年轻人应该为一瓶水付个好价钱。这样,经济学家就提出一瓶水的价格是一百万美元。然而,青年没那么多钱,他身上只有i00元。是否接受100元一瓶水的价格昵?经济学家不愿吃亏,他很聪明地想到另一个办法:他要青年和他签一份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6.
严睿 《经济纵横》2006,(4):70-72
前段时间听一位企业管理人员说起他在成都工作时的一些经历,很有意思。他说刚被公司调到那边的时候很不适应当地员工的工作方式,经常是上班时间到了,会议室里只坐着他一个人,一通电话之后,手下的人才懒洋洋地游荡而来,会开着开着大家的话题就不知不觉得跑到最近的输赢手气上了,散了会,要想再找他们,都不用想,十个里面有九个都上了茶楼。这位老兄翻了翻公司的管理规章,然后作出谁不遵守公司制度就重罚谁的决定。结果,手下兄弟没几个当回事,等到发工资的时候大家又都跟他急了,说他是“瓜娃儿,啥子都不晓得!”。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经济纵横》2005,(11):8-8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地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真心为我们的员工着想。”——李嘉诚  相似文献   

18.
《商周刊》2014,(2):102-102
去年平安夜,一个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决定去体验一下清洁工人的生活、在妈妈朋友的介绍下,他找到一份在尖沙嘴清扫街道的临时工作.从半夜11点到凌晨5点,短短6个小时,让他对人生有了不少新的感触。  相似文献   

19.
《大陆桥视野》2006,(10):78-78
坛子(网名)是个网络写手,经常为了工作生活方便变换住所,这是他们这类人最大特点之一。坛子的上网年数至少有五六年了,好歹算得上是个老网虫,他专门给一些生活类休闲杂志和网站投写情感、体育评论、美食、旅游等方面的文章。他说,他写作时所需要的素材,大部分都来自于网络。可想而知,网络对于坛子的工作生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他们是一对古怪的组合,相似处极少。时代华纳的杰位尔德一莱文 (Gerald Levin)早年受过律师培训,在一家公司呆了28年,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公司政治,很快攀升到权力的巅峰。美国在线(AOL)的史蒂夫-凯斯 (Steve Case)在27岁时放弃了两份他认为很无聊的企业工作,在一个新兴的行业创建了他自己的公司。8年前,当莱文参与一项董事会政变,最终将他自己推向媒体巨头时代华纳的首席执行官宝座时,凯斯则忙于将问题多多的AOL上市。 但现在这两位企业高级领导人下起了赌注:尽管他们有着南辕北辙的职业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