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宝贵敏 《新西部(上)》2007,(7X):116-117,121
该文试对孔子与庄子的治国思想进行比较,二者皆认为治国要以修身为本,追求“有为”与“无为”的结合,并在治国理想无法实现之时,表现出“不进则止”的生存智慧,舍“外王”而回落到“内圣”的境界,同时,二者所构想的理想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与“至德之世”有殊途同归之妙。所以,探讨庄子与孔子的治国思想,其实质在于探讨二者的内圣外王贯通之道。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儒家文化的开创者,他的思想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理财思想同样博大精深,对我们现代理财者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孔子对财务管理问题做了多方面的议论,他首先把富民作为治国的一项基本纲领提出来,奠定了儒家富民之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春秋后期的中国尽管"礼崩乐坏"、社会失序,但是动荡的环境和背景也为杰出人才的涌现提供了机遇。思想巨擘孔子和老子、治国能臣子产和晏婴等等,都是这一时期杰出人才的代表人物。事情发生在公元前517年。当时的孔子虽然不过35岁,但在鲁国聚徒讲学已有数年,且已形成较大的影响,慕名拜师者络绎不绝。正当孔子信心十足地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间,鲁国发生了严重的内乱,孔子不得不带着学生逃命到了兄弟之邦的齐国。  相似文献   

4.
《庄子》因寓言众多而闻名,寓言中又有众多的人物,而孔子是众多人物形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庄子》全书中的孔子形象也并不相同,本文就《庄子·内篇》中的孔子形象阐释庄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名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强调"为政必先正名"这一治国思想是儒家"仁""礼"思想的基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对此都有自己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庄子》因寓言众多而闻名,寓言中又有众多的人物,而孔子是众多人物形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庄子》全书中的孔子形象也并不相同,本文就《庄子·内篇》中的孔子形象阐释庄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人生     
刘德增 《走向世界》2009,(22):50-51
庄子,名周.第一个为庄子立传的是司马迁.他将庄子列为道家者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为庄子写了一篇200多宇的小传.中国人有两个符号,一是姓名,二是籍贯.故此,司马迁之庄子小传开篇即说:"庄子者,蒙人也."然而,"蒙"在何方,司马迁却未言明.庄子之籍贯,遂成千古谜案,众说纷纭,或云山东东明,或日河南商丘,或说应在安徽蒙城.东明一说最为有本.庄子为吏的"漆园"在今东明县陆圈镇裕州屯村一带;今菜园集乡庄寨村一带,乃庄子长期生活、著述、归隐及死后安葬之地.  相似文献   

8.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也有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和概念."仁"是他和谐社会构想的核心内容,"礼"是他和谐社会构想的组织形式.孔子希望通过圣人治国、渐进改良、道德修养等举措来改造现实社会,以实现自己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其思想体系一直影响着后世社会变革,从汉朝独尊儒术,到现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之中都可以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号召力.其中,孔子仁学思想是儒家学派最核心的思想之一,孔子及其弟子传人对"仁"的分析透彻而坚定,而仁学思想确实给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思路.本文首先对仁学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仁学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之后讨论了孔子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吴莎 《改革与开放》2014,(23):82-83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升到人文关怀的理论层次.他认为“孝”是美德之首,立身之本,更是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我们建议美国好好读一读孔子的文章;我们还愿意送美国另外一件礼物:四书五经。孔子的思想不但教你为人处世,还教你治国。就像孔子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谈到"直",而且多次和其他重要德目并列,显示出对"直"的重视,孔子思想中的"直"有深刻的内涵和实践意义。本文总结《论语》中对"直"的论述,探讨"直"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以及"直"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我们建议美国好好读一读孔子的文章;我们还愿意送美国另外一件礼物:四书五经。孔子的思想不但教你为人处世,还教你治国。就像孔子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15.
"孝"原始意义出现于西周,介于宗教和伦理之间.到孔子时期才具有伦理规范意义,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所提倡的"孝"是一种长幼之序和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孟子在此基础上把孝道思想进行发挥,使其复杂化.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门人之字多数为"子*"式,其中多数为孔子所取。孔子此举,在于寄托其"君子理想"于其弟子。孔子一生行君子之道,传君子之教。孔子的君子之道包括"文质彬彬"和"内圣外王"两个层面。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君子",孔子要培养出具有德性的社会管理者。  相似文献   

17.
庄子所谓中道与孔子的中庸之道均是反对走极端,看似相通,实则两者存在原则上的不同.是两种不同的处事之道和行为准则.不管是在它们的提出,本意,及秉行的准则甚至于最终目标都存在着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是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和奴隶制度趋向崩溃的产物.孔子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习仁"、"复礼"、"正名"的君子;鲁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动荡的现实加速了"有教无类"的提出;其理论基础是孔子的"重民"思想,"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学而知之"的认识论与"和而不同"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忠恕之道"是其"仁学"思想的精髓,是践行"仁爱"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忠恕之道"内涵丰富,意义深刻,无论是对人体道德的发展,还是对社会道德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西亚 《改革与开放》2016,(12):122-123
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现状,孔子和墨子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而墨子反对铺张浪费,提出了一系列节制礼仪的思想。"非乐"思想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大兴礼乐一方面违背了墨子的功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现实相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