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化解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诸多矛盾及制度转型有效支持不足等因素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于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在化解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总体思路应是:有效化解旧债、积极防范不合理新债,同时“开大门、关后门”,允许地方政府为地方公共产品融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2.
潘宁  刘彩丽 《山西财税》2007,(12):43-44
一、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效政府 在经济建设型政府的定位下,完善地方财政体制将会遇到强大的体制性障碍。因此,只有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才能打破体制性障碍,为完善地方财政体制提供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理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高财政分权程度会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然而,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还存在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因此,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克服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与行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偏差,必须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效率问题日渐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公共选择和委托代理两个方面探讨了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制度,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问题与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地方政府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受财力不足等限制,服务型地方政府建设并不能够一蹴而就。地方政府应从维护效率和保障民生出发,兼顾财政约束和“地方公共经济人”特性,尊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客观事实,设计良性委托一代理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维护地方公共经济的效率,降低公共服务和政府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杠杆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地方政府作为经济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层次,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和实施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中央宏观调控权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履行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责,保障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快速发展。但是,在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地方政府管理区域经济的政策空间较小,政策手段较少,因而,地立税收作为服务于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的政策工具,在地方政府管理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更为突出,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以税收为主,地方税收也是地方政府引导和规范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主要工具,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应更加注意发挥地方税收的作用,增强运用税收手段管理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已逐渐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量、规模、融资数额以及涉及范围的不断增加与扩大,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和问题,如何合理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地方投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发挥其规模效应,推动地方经济转型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朔州市投融资平台运行的现状出发,在充分分析平台建设特点、存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期的研究支持了转型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却少有研究关注政府公共治理效力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为对象,将政府公共治理因素纳入到企业行为的分析中,观察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发现,与央企和民企相比,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增加更有助于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增加对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政府公共治理影响企业价值的经验证据,丰富了转型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的行为分析框架。并且本文对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责任型政府建设,亦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惠 《现代金融》2010,(10):26-26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把加快县域经济转型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县域经济的转型,升华了增长方式,加快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对金融业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前锡林郭勒盟正处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特殊历史背景.随着市场供给格局的变化,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对于继续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地方政府投融资有着其他政策手段难以替代的功能。本文对锡林郭勒盟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将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求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缺乏独立的权利,也就缺乏制度创新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地方政府既是制度的供给者,又是制度的需求者,从而推动了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在当前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双重角色诱发了地方政府意愿性制度供给减少扣制度创新的形式主义,造成地方政府动机目标矛盾与经济行为异化。  相似文献   

13.
政府举债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平衡政府收支和调节市场的手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伴随改革开放整个历史进程出现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改善紧密相联,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地方举债管理机制不健全,地方债务规模呈无序扩大之势,有些地方超越了自身财力,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财政经济的安全,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会积极干预金融资源配置。文章将经济增长目标作为“有为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代理变量,通过研究我国2003—2019年290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增长目标降低了金融发展深度,与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呈倒U型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会增强经济增长目标对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转型则能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对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通过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挤出流向工业及商业领域的贷款影响地方金融发展。本研究拓展了有关金融发展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关系的认识,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三十年的实践表明,地方制度实验导致地方制度多样化,乃是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成因之一。这种地方制度多样化,可以用多个中国来形容之。此外,在借助地方制度实验推行市场转型和政府转型的过程中,各地速度不一,  相似文献   

16.
直谏政府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金融》2004,(4):8-9
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从现实的矛盾问题看,还是从可操作的方面去分析,最关键的是解决政府转型问题,并且应当把它作为下一步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中心和重点。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要求来看,政府转型涉及三个方面:第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经过25年的改革,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  相似文献   

17.
论地方政府投资行为规范化陈功,徐益清分税制改革把中央与地方政府各自的收入项目和范围划分得非常清楚,各级地方政府再也不能无限量、无休止地向上伸手要钱,唯一的出路是眼睛向内,抓好地方经济的发展,突出解决好地方财源建设问题。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投入,只有投入...  相似文献   

18.
为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增长,近年来,地方政府以公开发行和定向承销方式发行一般债券置换地方债务,对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区域金融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以景德镇市为样本,结合辖内城商行、农商行和农发行三家金融机构定向承销省级政府发行的一般债券基本情况,在研究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商业银行正面效应的同时,也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从微观角度提出了规范地方债务管理,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计划,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保持本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在保增长中,某些措施与做法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地方政府保增长政策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大力推动“四个转型”,努力防范“四种风险”,深入推进“四项改革”。  相似文献   

20.
企业临考     
《新理财》2008,(4)
相对于中国政府悄然推动经济转型和地方政府预先调整经济战略,中国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在认识和应对大势转变所带来的生存考验上,反应明显不够清晰和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