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光起 《商界》2010,(6):92-94
“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理念,传到中国后被我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译为了“顾客就是上帝”。但现实是,即使把顾客当作上帝,也不会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甚至被宠坏了的顾客会反复无常,使企业忙前忙后,焦头烂额,却还讨不到顾客的好。我们似乎应该摘下顾客头上的上帝光环,以发现的目光,重新定义一下顾客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商界经常流传的一种说法是“顾客就是上帝”。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卖乖的噱头。这种谬论成立的唯一前提就是“商家都是活雷锋。”商家逐利,天经地义;顾客“上帝”,欺人自欺。试想,谁敢跟上帝要钱?你敢跟人家要钱的人怎么可能是你的上帝?你给上帝捐钱可能还来不及呢。  相似文献   

3.
“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对于提高中国企业营销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如果不能真正把握“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对于企业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05,(13):53-53
顾客是“上帝”,这在日本可不是一句口号,在商家心目中顾客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比虚幻的上帝更实在,欺骗和得罪顾客就等于砸自己的饭碗,简直“不想活了”。  相似文献   

5.
在产品丰富、竞争激烈的时代,被商家尊称为“上帝”的顾客却是越来越难“伺候”了,有人做过实验,把不同品牌的啤酒标签撕去,请消费者来品尝,结果是,大部分人根本无法分辨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但在现实生活中,贴了标签,就是会有那么一部分忠实的“粉丝”固执地认为这个品牌的啤酒好喝。  相似文献   

6.
把顾客当成上帝,和把顾客当成女朋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前者,在今天看来,明显是认错了“神”。  相似文献   

7.
对超市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顾客的全面争夺,而是否拥有顾客取决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取决于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顾客满意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市场占有率就越大,企业效益就越好,这是不言而喻的。“顾客是上帝”、“组织依存于顾客”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让“顾客满意”也成为企业的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8.
面临矿区系统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油田物业企业干部员工都要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在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方面采取新措施、新办法。加强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做为服务型企业,要的产品就是服务,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讲,服务是市场、服务也是饭碗。油田职工家属就是顾客,顾客就是“上帝”,要必须树立责任至上的服务理念,时时、真心实意地为油田职工家属着想,切实把不断满足油田职工家属的需要当成要不懈的追求,真正把“服务第一,油田职工家属至上”、“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落到实。进一步落实问责制,完善责任体系,严格责任追究,着力推进“责任物业”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凡 《经贸世界》2000,(9):58-59
现代人的营销观念已逐步从4P转向4C.带动这一转变的核心思想就是顾客导向型战略。“顾客是上帝”,从顾客的角度看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探索他们的心灵世界,当然也包括了解他们心目中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0.
王友珏 《商业时代》2004,(22):44-45
“加油吧”把顾客当兄弟不当上帝,兄弟需要的是真情相待,“加油吧”就是给顾客带来轻松愉快和真情。  相似文献   

11.
<正> 顾客是指买商品或买服务的人。对商家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就有了不同的理解。有人奉顾客是“上帝”,有人称顾客是衣食父母,更多的人则将顾客看成普通的消费者。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推敲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些观点都有点功利主义的痕迹。奉顾客为虚无飘渺的“上帝”,充满着神秘感,不仅没有拉近与顾客的心理距离,反而使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变  相似文献   

12.
商场顾客服务软环境的系统诊断单伟辽宁商业专科学校经济信息管理系教授121013顾客是企业的命脉,赢得顾客就赢得了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这便是近些年来各家商场纷纷打出“顾客至上”旗帜,推出一系列吸引顾客新举措的原因。然而,“顾客至上”所引发的一系列吸引顾客...  相似文献   

13.
“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应建立在“顾客利益至上”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企业真诚服务于顾客的态度。基于价值工程理论提出了顾客效用价值工程的概念,研究了其构成要素,探讨了其分析方法。认为这是一种解析顾客“满意差距”的有效工具,企业可围绕缩小这种差距而获得“忠诚顾客”,进而建立其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上帝”不好当杨建华“顾客是上帝”,本意是说商业、服务要像基督徒尊奉上帝一样来尊奉顾客。这方面实际做得怎么样,众说纷纭,各有各的凭据,这里不想饶舌。忽然想到的是“上帝”还有另外的涵义:必须无所不能。每年的消费者权益日,在众多的活动中,必有一个活动且历...  相似文献   

15.
刘涛 《上海商业》2013,(4):23-25
售后服务是企业产品销售的最终环节,是产品价值的体现和延续,售后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顾客对产品与服务的满意程度,也是当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上海烟草集团秉承“顾客至上”的售后服务宗旨,多年来致于为消费者投诉、咨询提供便捷、快速的渠道,倾听顾客的投、抱怨,寻找短板,并通过企业PDCA循环管理,持续改进和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追求顾客满意。为打造顾客赞许的服品牌,结合长期以来集团售后服务的实践,进一步探索提升顾满意的服务之道。  相似文献   

16.
乐之 《中国市场》2003,(10):44-49
又逢“金九银十”,上半年被SARS蹂躏惨了的商家现在目的更加单纯:让顾客快点把钱尽数从钱包里拿出来。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顾客也不再是容易上商家的“当”。 顾客的意识在改变,那么商家的意识也必须改变,而且要比顾客变得更快,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顾客的“心”。当顾客意识到自己才是“上帝”时,商家就要卖力地舞起“撒手锏”来讨好“上帝”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的“面子”是在社会交往中因他人的评判而产生的自我价值感。对“面子”的维护,演变为对“品牌”的追求、对产品外在包装的重视,以及希望得到营销人员的尊重。基于中国人的“面子”观,在市场营销中要尊重顾客的价值选择、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做好售后服务、注重品牌建设及发展商业友谊网络  相似文献   

18.
“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经营管理理念一度风靡各行各业。在酒店服务业,“顾客第一”更被奉为至理名言。所谓顾客第一,是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列为最高准则,每一位员工都以解决顾客的问题、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己任。  相似文献   

19.
<正> 顾客不是"上帝",是亲人商家都说"顾客就是上帝",双星人却认为上帝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远不如把顾客当成"朋友"和"亲人",更实在,更亲切。为此,他们成立一支"销售敢死队",背着双星鞋,南下北上,用感情和上门服务敲开了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感情+产品=市场,把顾客当朋友,让顾客感受到双星亲情化服务,这是双星人的营销之策。已经83岁的青岛离休干部宋时珍脚部严重畸形,因出门不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双星写封信,没想到双星人三次登门,为她现场测量定做了2双可脚的鞋子,这令她十分感动,感受到双星的亲情服务。这样的小事在双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0.
江志明 《商业时代》2004,(26):29-29
一对一营销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以来,就以其神奇的魔力迅速风靡全球。它所倡导的一次一个顾客地建造关系、关注顾客份额而非市场份额、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等理念,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迅速征服了营销理论界,而“顾客不再是上帝”等口号更是为人津津乐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IT技术的实际推动,以及CRM热潮的兴起,一对一营销大有甚嚣尘上之势。在这股潮流之中,有人大肆鼓吹大众营销战略已经没落,一对一营销将重新改写营销概念,甚至引爆中国营销的第三次革命。然而,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