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是大学德育弱效的主要原因,实施主体性德育是增强大学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而要实施主体性德育,需要首先构建科学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德育主体间性是对德育主体性的扬弃,不仅吸取了德育主体性的合理内容,而且极大的发展了德育主体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网络成为德育主体间性实现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德育主体间性在实践中的实施提供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主体性德育理念入手,在分析主体性德育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根据这一理念的要求来完善德育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主体性德育理念入手,在分析主体性德育理念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根据这一理念的要求来完善德育评估。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校园网络环境中开展德育工作,应注重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应意识到主体性意识的思想方向是德育的核心内容;主体性能力的发展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主体性精神的培养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广西高校通过校园网络在这些方面积极有效地实施了德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在发展中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许凯 《理论观察》2005,(3):64-67
社会转型期高中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中学生的道德失范问题考验着我们的德育工作模式。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处理好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德育导向的一元化与道德实践的多元性的关系等三个关系的前提下,努力构建高中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郝长虹 《魅力中国》2014,(8):172-172
当前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但还是有部分高职生日常行为不规范,人生观、价值观不清晰,心理素质脆弱,意志力较差等,而德育效果也欠佳。围绕如何体现德育对象主体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作用,真正做到人人德育等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要转变育人观念,确立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三要创新德育内容,彰显学校德育的时代性特征;四要改进德育方法,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受教育的角度看,德育应包含主体性、社会性、实践性、发展性的特点,而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则具有多样性、渗透性等特点。必须紧紧把握上述特点开展工作,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孔子德育首位论的研究性学习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孔子德育首位论与其德育目的的关系出发,认为孔子的德育首位论是由其德育教育的“立己”、“立人”论决定的;以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角度重新解释“内圣外王”的“己立、立人”目的;并着重阐明孔子教育思想中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认为孔子的德育表现为德育首位、终身教育、注意主体性的培育,以及德育与其他学科的“兼荣并茂”、不可分割、融为一体等特色,具有鲜明的研究性学习特质。  相似文献   

11.
董平 《黑河学刊》2014,(7):82-83
基于对我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特点的分析,笔者发现《守则》的制定虽然是符合我国文化特性的,但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故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现实为依据,以内容的具体性和主体性为原则,制定《小学生守则》和德育内容,以明确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2.
李良玉 《魅力中国》2010,(31):380-380
在网络信息传播条件下,高校德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虚拟网络空间逐步成为高校德育发展的新境遇,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德育理念、改进方式方法,做到牢固把握高校德育的主导权。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1、疏导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渗透性原则是当前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天芳 《魅力中国》2014,(1):229-229
内化型体验式德育模式强调突出中学生的主体性,在环境的熏染和实践体验中水到渠成的形成中学生文明、进步、乐学善思、比学赶帮等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4.
教育者漠视学生的主体性,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为了切实提高其课教学实效,教育者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构建"思想道德修养"课主体性教学模式需做好课前调研-增强教学针对性;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注重课后延伸--调动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认为,要培养自由美丽的人格,首先要通过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来完成从现实世界到实体世界过渡的外向自由和内向自由的双重结合,同时实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教育改革。现今德育也应该借鉴蔡元培先生的理念,重视"自由"在德育中的积极意义,在德育的实践中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结合德育的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主体性和个性得以积极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一、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一直是"高投入,低产出",这种现象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造成德育效率低下的原因虽是多种多样的,但长期以来有些学校或教师把德育视为单向的活动,从而把德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烁过程,就是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服从,忽视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深刻地影响并潜移墨化地改变着今天校园的青年大学生。它使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出现明显变化,并由此带来与传统德育的冲突:1.个性化的倾向与合作精神培养的冲突;2.网络的虚拟化与现实社会化的冲突;3.科学理性的增强和人文精神的淡化的冲突;4.学生主体性增强与教师权威性下降的冲突。面对网络时代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种种变化,大学德育的创新成为必然的趋势。德育创新将函盖德育观念、教育技术、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素质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刘军 《魅力中国》2010,(4):166-166
德育教学多为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单调,手段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没有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我立足于课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也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网络生活是一种符号化和精神性的虚拟生活。网络生活的规定性和它所具有的特点,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网络生活的不规范性以及人的理性的存在,网络生活具有内在的道德要求;同时,由于网络生活所具有的开放、自主以及虚拟性,使网络生活具有现代德育的生成条件,成为网络生活走向伦理生存的基础。网络生活要走向伦理的生存,主体性教育是根本,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张杨 《黑河学刊》2013,(7):150-152
心理场是对创造主体的创造性活动产生心理效应的周围环境系统。心理场的性质不同,所发生的心理效应也不同。因此,学校教育要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群体共性与个体个性、师生之间的关系,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主体性德育以及转换教师角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