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基于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寻求理论上的借鉴,本文利用1978—2003年度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对我国居民的现期持久收入、现期暂时收入与现期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现期持久收入。 相似文献
2.
3.
消费倾向是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收入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弗里德曼认为,消费者的收入包括一时收入和持久收入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应当加以区分.本文从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持久收入假说出发,结合消费行为分析当前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方面原因:即持久收入增长缓慢造成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4.
关于前期消费、暂时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消费函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消费占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二,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自凯恩斯提出绝对收入假说以来,对于消费问题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广大经济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重点对消费进行了深入研究,创立了不同学说,对消费理论作出了不同贡献,为实际经济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基于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寻求理论上的借鉴,本文通过建立模型、科学测算经济变量、实证研究分析了前期消费、暂时收入与现期消费的关系,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得出现期消费主要取决于前期消费的结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4-200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社会保障与消费的相关关系做面板数据分析,实证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对除了浙江、新疆、上海外的其他省市的消费影响均不显著,对浙江、新疆的消费起促进作用,而对上海的消费起抑制作用。最后,本文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政治-经济理论模型作了大幅度的改进,并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提出了初始收入不平等与后续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不确定关系的假说.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使用中国21个省区的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收入分配不平等进行了结构分解,测度了农村不平等、城市不平等以及城乡之间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农村不平等在解释人均产出增长时比城市不平等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农村不平等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大,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城市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城乡之间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城乡部门之间的不平等在解释城乡两部门的经济增长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区域公平和城乡统筹方法必须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52~2007年我国31个省际地区人均GDP数据,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从整个样本期间来看,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分不同时段,检验结果表明改革前我国省际地区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而改革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对上海1952--2002年的消费数据进行了分段实证研究,发现在此期间消费函数发生了显著变化:处于计划经济年代的1952~1978年,消费决定因素很难用流行的西方理论来解释;改革开放后的1979--1992年,消费决定模式较好地由当期的绝对收入决定;人们生活奔小康的1993--2002年,消费更多取决于持久收入。由此本文验证了:正如理论本身提出的先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决定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消费决定理论各有自己的解释能力,分别适用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收入较低的温饱阶段,消费与当期绝对收入关系比较紧密;在收入相对提高的小康阶段,消费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持久收入。 相似文献
11.
论文采用了弗里德曼和苏良军的分解方法得到持久收入、暂时收入,并运用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QR)方法验证持久收入假说,结果表明持久收入假说失灵。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超过60%的重庆农村居民按照当期收入消费,重庆农村居民的消费对当期收入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过度敏感性,这是持久收入假说失灵的原因。研究还发现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对重庆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流动性约束却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城乡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同变化。本文通过历史数据研究发现,经济较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明显低于经济较落后地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证实: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关系。无论对外贸易,还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是动态的。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出口和外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趋势,而进口的影响则与出口相反,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因此,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下,我国各省、市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市场和技术,改善贸易和投资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了研究,找出适合两者关系的面板数据模型,发现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最为适合。并对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文章选取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总水平也越低,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构建起收入公平分配的各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框架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收入差距越大,居民消费需求越低.文章使用1978—2008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收入水平提高10000元,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25.6%,边际消费倾向下降7%;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单位,居民消费率下降6.5个百分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居民消费率在2000—2008年间下降了3.42个百分点,解释了这一期间居民消费率下降的30.8% 相似文献
18.
财政农业支出、农民增收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上认为,通过增加财政农业支出促进农民增收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化解“三农”困境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估算了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财政农业支出确实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但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并不明显.这表明,财政农业支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逻辑并未得到实证支持.究其原因在于,财政农业支出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还带来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同步甚至更快速增长.文章认为,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减少财政农业支出的“非农化”倾向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1978-2010年省级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政府民生支出对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民生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挤入作用,但其政策效应存在着的地区和城乡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城乡居民具有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其中支出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大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国内的消费倾向则呈下降趋势,这与收入差距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构建新的衡量收入差距指标衡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建立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收入差距方程揭示二者相关关系,证实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进而提出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和转移支付、开展农村内部循环就业、完善税收结构以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政策措施,以减小收入差距,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