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财政制度是地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地方财政制度在经历了明治初期具有过渡特点的民费财政、初步统一的地方税财政和1884年前后的进一步改革后,于1888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府县制郡制颁布后正式形成。其特点表现为:在财源分配上国税优于地方税;在支出上国政委任事务费占主要地位;在运营上实现了议会的参与。我国学者目前对日本近代的地方财政问题还很少研究,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日本近代的地方自治制度,乃至战后的地方自治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有两方面:一是中央对地方的高额财政补助;二是举债审批制度。日本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从税收划分看,中央税(即国税)占2/3,地方税占1/3,财力的中央集中度高。征税的机构设置是:中央税由大藏省所属的国税厅负责,在全国各大区下设12个国税局。国税局以下,城市设税务署,负责市区及毗邻町、村的征税业务,税务人员必须通过专门的考试,择优录用。都道府县税的征收由县政府所属税务课负责,各地区下设都道府县税事务所,有的地方还另设小汽车税事务所。市政府下设市民税务课、资产税课、征税课。町村税则多由相应政府的町村税务部门负责征收。个人居民税兼有对工薪收入所属的个  相似文献   

3.
在对日本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基础上,对日本近年来以三位一体改革及市町村合并为代表的政府间财政制度改革的动向与展望加以分析,并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晓 《魅力中国》2009,(36):29-30
我国自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尤其是1995年实行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以来,在积极探索和深入推进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进展,形成了与我国分税分级财政体制基本适应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税制财政  相似文献   

5.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间财政上的"分灶吃饭"始于80年代初期。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改革,即划分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这一改革并没改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上"分灶吃饭"的性质。近几年,各地区省级政府与地市级政府之间、地市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以至于县级政府与乡镇级政府间,也都陆续实行了建立在分税制基础上的"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逐级向下实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对于促进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减轻上一级政府的管理强度具有现实意义,但也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五大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实行分税改革的财政分权体制,自实施以来,遇到了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精简政府层级、合理配置税种、完善事权划分、建立高效转移支付制度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在“租税互替”机制的研究框架下,本文采用了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来解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本文对租与税的概念、特性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在现行的地方官员晋升制度和财政收支分权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偏好于追求短期的土地租金收入而非长期的税收收入;(2)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于地租收入的强烈偏好,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土地财政模式;(3)推进不动产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由偏好短租转变为偏好长税,是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土地财税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闫坤  崔潮 《改革》2012,(4):52-58
我国近现代财政形态,可归纳为从帝国财政崩溃走向公共财政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一统财政体制逐渐瓦解,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逐步融入与先发现代化国家趋同的财政联邦主义改革方向。我国有必要建立宪政化、法治化的财政体制框架,在社会监督下形成政府间稳定的法律关系,使财政体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性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9.
分级分税财政体制下的税收集中使县乡财政得到了较少的份额,欠发达地区较为依赖的农业相关税种的取消使县乡地方税体系进一步缺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较大程度地萎缩。另一方面,基层财政支出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受制于中央和省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政策控制、资金供给等。县乡财政运行的体制环境呈现出较为集权的特征。目前县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尖锐。改革财政管理层级、规范县乡财政运行机制远不能使县域财力困难问题彻底解决。必须从完善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的角度,创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来思考解决县域财权与事权不对称问题.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平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中央银行的利润主要受机会成本铸币税以及转移的机会成本铸币税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文章定义的财政铸币税(fiscal seigniorage)包括央行上缴的利润,扣除对央行支付的利息,再加上央行对政府存款所支付的利息,以及央行对政府债权和政府存款的变动等。文章理论分析认为央行利润、财政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在MIU模型下,铸币税呈U型特征或"倒U型"特征,这与铸币税因子和货币需求函数的变动特征有关。ARDL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铸币税、央行利润和财政铸币税的变动存在"U型"特征;转移的机会成本铸币税呈现"倒U型"特征;机会成本铸币税既没有"U型"特征,也没有"倒U型"特征。以MIU模型中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前提,铸币税的U型或倒U型特征取决于铸币税因子的变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
税收是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政府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之所以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税收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与较早地确立了有效的税收管理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日本人称自己的国家是“税国”,甚至有人说在日本除了空气以外没有不纳税的,这虽然夸张了一点,但税收种类之多,内容之繁杂则是无可争辨的事实,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如何依据法律顺利地进行税收工作,纳税人如何在履行义务的同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日本能够基本上做到这一点,与日本国民文化素质较高,法律意识较强有直接关系,同时,税理士制度的早期确立和执行也起了重要作用,在此仅就这一制度做以下分析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地方债发行数量巨大,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已经成为地方债依存比重最高的发达国家。由地方债许可制、地方财政计划以及财政再建团体制度构建起来的日本地方债制度是一种由国家主导的债务运行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地方债的资金来源结构严重依赖政府资金,通过政府交付税来确保地方债本利偿还财源,从而保证了债务的安全性,降低了债务风险,成为一种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但也因此加重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弱化了监督动因,从而使日本地方债陷入"预算软弱约束"之中。其改革方向和总体趋势是市场化,在增强地方自立的背景下,建立与地方财政力相适应的举债制度,以提高地方财政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一、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关系 1994年,中央对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作了重大调整。调整之后的基本框架是,在收入方面,税收分解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在支出方面,中央财政向省级财政提供转移支付。但这一调整并不彻底,许多在此之前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通过一对一谈判形成的关系仍保留下来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逐渐陷入停滞,地方债务风险快速积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也从另一方面凸显了继续深化分税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该文通过对比中西方分税制改革具体实践,总结了我国分税制改革成效,指出:当前分税制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实质上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两种制度之间矛盾的综合体现.后续改革深化要着力于财力与事责匹配、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更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型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5.
明代省级官府负有将中央各部下达的财政任务分配给下属府州县的责任。随着财政运作中白银使用的扩大,在米银双元核算基准下,省级税粮、物料的再分派核算呈现出从坐定仓口到通融分派的变化趋势,打破了税粮项目、府县区划及坐派年度界限,出现了以银为基准、全省统一核算分派的“一条鞭例”。这不仅扩大了省级财政运作的自主空间,构成晚明省级官府与中央各部间所掌握财政核算信息差异的一个原因,而且强化了省这一层级在财政管理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市町村合并及其对现代化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日本在实现农村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市町村合并”曾是多次被运用的手段。鉴于地方自治,日本市町村是否合并主要取决于市町村民的自主选择。进入21世纪,受地方分权、财政状况严峻、少子高龄化发展及“町村”改“市”必要条件放宽等影响,日本又出现了被称之为“平成大合并”的新一轮市町村合并浪潮。大量撤销“村制”地方公共团体,跳跃式推进农村城市化,涌现出一批城乡一体或以城带乡发展型的田园都市,提高了市町村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行政服务的内容与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冯杨  李炜光 《南方经济》2014,(4):1-8,98
凯恩斯革命颠覆了平衡预算的古典财政原则,而代之以倾向于赤字扩张的功能财政,功能财政下产生的预算赤字实际上是借助公债货币化来弥补的,由此,铸币税、通货膨胀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深刻地引发了税收国家的危机。本文从财政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这一理路发展,并从财政立宪和货币立宪的角度审视了现代国家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木 1975年12月以法律形式承认发行赤字国债。福田 1977年10月在政府税调委及中期咨询期间确定实行一般消费税。大平 1978年12月政府税调委就1980年度实行一般消费税进行答辩。1979年9月首相表明实施一般消费税的决心;10月大选中自民党落选;12月国会通过重建财政决议,否定了实施一般消费税。1980年3月通过限度管理漏税信用绿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在2008年1月1日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对于这一税收政策变化,本文建立了一个动态递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税收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政策变化当年,对除政府财政盈余外的其他经济变量冲击不大。在动态递推期内,模拟情形下政府财政盈余与基准情形相比逐渐减小。尽管影响程度有限,但税收政策变化在递推期内降低了投资,提高了消费,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于居民福利和宏观经济而言,企业所得税政策变化后,为保持政府财政盈余不变,消费税变化是较生产税和增值税更有利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经历了由从紧到积极,再到稳健,直到向中性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国债水平不合理限制了财政政策效果发挥,财政政策手段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仍存在财政冲突。对此,今后应重点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借助税费改革放宽企业经营空间,完善分税体制下的地方税体系,适时下放税收立法权,协调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