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转轨时期,商业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的模式转变过来,甚至仍然扮演着“官商”的角色,从而在整个金融运行体制中出现了不可忽视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整个国家的金融秩序带来隐患或混乱。我们以商业银行和中介机构为例,分析国家同商业银行及中介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和商业银行同工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国家同商业银行及中介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国家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对商业银行拥有全部的控股权。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是国家的雇员,他们受…  相似文献   

2.
张文利 《经济论坛》2007,(15):106-109
引言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我国银行业中监管机构、商业银行在监管与被监管,商业银行合规经营与违规经营的策略选择和行动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监管机构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与商业银行进行博弈,从而导致银行监管的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经济学认为,现实经济运行中交易者之间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事前的逆向选择和事后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分析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并从成本效益角度,运用博弈论理论分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形成的原因,就如何减少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提出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决定中国金融业开放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国内金融部门的运行效率。目前影响我国金融部门运行效率的症结主要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节效率不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低下,以及金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必要通过深化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更富弹性汇率制度、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以及改进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等策略提升金融部门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中的KMRW声誉模型来分析信息不对称下银行声誉机制如何降低风险,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成熟的银行体系、有效的银行内部治理机制,公开的银行业信息评估机制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信息不对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晓娜 《经济论坛》2009,(22):39-41
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提出了重要课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管理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彭珊珊 《新经济》2014,(11):27-28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主要的实体之一,它的经济运行情况的好坏与金融界的安全与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行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疑难问题:信息交互、沟通不及时、不对称;体系透明度差;资产流动性不足;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借短贷长期限错配等等。而解决商业银行产生的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资产证券化。本文通过工商银行分析资产证券化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对其提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的一般策略与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银行系统运作的透明度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共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缺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艳蕾 《现代财经》2003,23(3):42-45
证券市场的最基本作用在于优化资产配置,促进有限的社会资金向量有前途的行业和最优质的企业流动。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导致市场价格背离证券的真实价值,从而阻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采用充分披露政策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敏 《财经科学》2006,(12):18-23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特殊视角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不安全的形成机理,并创造性地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内涵进行了界定,总结和提出了信贷交易中存在的5种主要信息不对称形式,特别是创新地提出了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与信用中介评级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当前形势下加强和防范信贷经营中的超额授信、过度授信、关联企业等风险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1年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突出贡献都在信息经济学领域、他们分别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旧车市场交易过程、银行信贷配给以及保险领域的投保等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认为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就有可能限制市场功能的发近,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市场不复存在,上述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现代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而我国证券市场中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如果不能逐步缓解,那么对整个市场中长期的稳步运行和规范发展必将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谭文 《经济师》2004,(11):230-230,232
发行次级金融债券是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进行补充的有效途径。但是 ,文章的分析表明 ,在不完全的市场情况下 ,由于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层和次级金融债券的购买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因此 ,当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对其资本金进行补充时 ,极有可能会产生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度扩张和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文章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对其资本金进行补充时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谭文 《财经科学》2004,(5):33-35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是对商业银行资本金进行补充的有效途径.但是,本文的分析表明,在不完全的市场情况下,由于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层和次级金融债券的购买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当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对其资本金进行补充时,极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度扩张,进而会导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过度扩张和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最后,本文还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对其资本金进行补充时将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银行间的竞争逐步加剧。特别是加入WTO后,银行准入制度的放宽和世界大型跨国银行的进入,我国的商业银行面对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在新的竞争格局和市场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活动日渐活跃,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各商业银行纷纷结合自身优势,革新和提升营销理念,推进CI建设,塑公众形象,营销层次迅速提升,国内银行业开始迈入了营销时代。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争夺客户的重要手段——营销,必须不断地被发展和创新。而创新不是盲目的,需要有一定营销理论作为指导。商业银行的营销理论主要涉及金融营销理论、金融创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价值链理论和客户经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将使商业银行产生巨大的利率风险和其他方面的影响,需要从资产负债管理、业务创新、信息传递方式等方面积极应对,以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和银行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视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兴 《经济论坛》2004,(10):153-154
1.解决市场经济固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新古典理论学派认为在理想状态下,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帕雷托最优的资源配置,然而现实的市场经济却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的信用交易中,多数商业银行由于缺少对借款人信用情况的了解,经常产生逆向选择的风险,把高额贷款贷给信用记录不好的客户,导致坏账增多。建立个人信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与政府规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生活领域,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不对称对市场运行效率有着深刻的影响,会降低市场运行的效率。因此,应弥补信息不对称缺陷,加强政府的经济规制。  相似文献   

18.
王静 《时代经贸》2011,(12):170-171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交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越来越大。信贷风险是银行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认识、管理和控制是我国银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激烈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银行业现有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风险管理体制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猛 《经济研究导刊》2009,(29):132-133
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在保证银行稳健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今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基于银行业的特殊地位,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现状,并相应做出改进,对稳定银行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融资制度绩效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洁 《经济问题》2004,(7):65-67
融资机制的运行效率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制度性基础。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普遍存在,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了融资绩效。因此,判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孰优孰劣及其适用性,关键在于这种融资制度能否有效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进而促进金融体系的有效性。一般而言,直接融资要求的信息充分程度较高,发展中国家具有发展间接融资的相对优势,应重视培育有效的银行体系,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