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浦东开发》2002,(11):48-50
随着2000年中芯、宏力等的引 入,上海在2001年出现了封装、测试、 配套业的投资高峰,建设并集聚了一 大批呈现规模效应的大中型集成电路 企业,产业链得到了迅速完善。 上海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具有三大比较优势。 一是其产业综合发展环境居全国领先: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得益于上海市《关于鼓励本市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和通知》等,同时《上海市工业发展“十五”计划与到2015年规划纲要》又明确把集成电路制造业列为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之一,由此推进国外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向上海梯度转移;市场环境,上海信息产业规模最大,潜在市场巨大;配套服务环境,上海是中国现代工业的重要基地,具有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人力资源丰沛,  相似文献   

2.
台湾微电子产业发展迅速,自台工业研究院电子所1977年从美国RCA引进7微米(μm)的MOS生产技术不到20年时间,1995年台湾信息产业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日本。而集成电路产业近年以50%的速率增长,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半导体工业基地。集成电路总产值1994年为12.3亿美元,占1994年电子工业的10.9%,IC产值/GDP已达0.51%。新建的八英寸0.5μm和0.35μm技术的生产线共有15条,总投资为3390亿台币(也有报道说19条生产线,总投资4100亿—编辑注),相当于125亿美元,月产8”片38.4  相似文献   

3.
王玥 《首都经济》2005,(12):45-46
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化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集成电路产业作为这一趋势中的中坚力量.业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通信及消费电子业已经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主要驱动力.而以集成电路技术作为支撑的微电子产业在最近30年保持了超过15%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全球销售额高达2,000亿美元。预计在2007年左右.微电子产业的产值将超过钢铁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近几年来.集成电路产品的性能更以惊人的速度提升,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潜力以及带来的广阔市场均令人侧目。  相似文献   

4.
何海燕  梁洁 《科技和产业》2021,21(3):189-194
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给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欧美等产业强国针对关键核心技术采取以"组合拳"的形式形成新的贸易壁垒,遏制了中国的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因此基于产业运行绩效、产业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以及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识别出关键风险,并根据因子得分对6个省市进行比较,得到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的特点,基于此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这期的主题策划时,业内人士众口一词地向我们推荐王阳元院士。凭直觉,这一定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真实的王院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谜底直到见到他的那一刻才真正揭开。王阳元院士在微电子学领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被业内称为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和实干家。交谈中,他风趣爽朗的笑声、敏捷的思维、出色的口才、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大家。让我们领略到一位实践者科技强国的梦想情怀,感受到了一位学术大家评判产业历史的战略眼光,更听到了一位科学家对快乐和幸福的独特解释。  相似文献   

6.
7.
8.
9.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具有极强的创新力和融合力,已经渗透到人民生活、生产以及国防安全的方方面面。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寻经济转型之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发展和竞争中赢得先机。拥有强大的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已成为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回顾过去,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迅速壮大并已具备较好基础:展望未来,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以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提升综合国力、发展经济、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美国、日本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起步较早,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由于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推动因素不同,美国和日本所选择的产业发展路径以及产业发展前景也不尽相同,影响和决定着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当下也应该把集成电路作为浦东的支柱产业。因为集电领域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一项关乎国家安危的产业。  相似文献   

12.
吴德馨 《浦东开发》2001,(10):48-49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集成电路采取重点支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大改善了我国IC产业的投资和运行环境。一年多来,新建立的IC设计公司大量涌现,海内外投资我国IC制造业的资金明显增加,同时也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北京、上海、深圳、福建、安徽、四川等地都在制订发展本地IC产业的规划,海外留学人才也纷纷回国创立IC企业,形势越来越好。但是应当冷静地看到,我国IC产业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实质性的差距,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各界人士下大力气去解决。首先,我国集成电路的自给率低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前,中国集成电路芯片需求八成靠进口,且供需缺口正逐步扩大。虽然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比较落后,大部分特别是关键的集成电路主要依赖进口。据预测,在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量强劲增加的带动下,中国今后2年对进口集成电路的需求每年将平均增加20%。  相似文献   

16.
集成电路是工业化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当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部件,同时也是制约工业现代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把集成电路定义为战略产业。本文通过对江苏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加速江苏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正>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设计产业与位于其上游、下游及与之并行的各个产业相互依附、相互带动,谁也离不开谁。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国家集成电路产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自主创业、引进提高和重点建设三个阶段,尤其是通过“909”项目的实施,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现已形成了制造、设计、封装测试三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从总体上来看,1999年—2002年这三内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是不平稳的(如图1所示)。集成电路产业主要由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三个领域构成。现我们分别作简要的介绍。1、集成电路设计业。我国目前有各类设计企业360余家,从业人员16200人,目前国内年设计能力已超过500种,最高设计水平达0.25-0.…  相似文献   

20.
李少育 《珠江经济》2007,192(8):54-60
产业链的区段化和全球扩散带来IC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和集聚。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典型的IC设计产业发展中,前者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规模,但后者的企业与整机产业、本土产业链衔接紧密,企业发展较快、效益较好。在产业升级过程,二者虽然技术均有所进步,但与国际先进企业差距拉大,竞争力较弱,仍被锁定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企业自主创新和国家产业政策向高端环节的转移是该产业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