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30日宣布,从2007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央行在年内第六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2.
陈序 《商界》2008,(1):18-18
将来.回头看从2007年年底开始的一轮货币政策“从紧”,12月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报幕。才隔三天,中国人民银行四年来首度以1%的较大幅度调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3.
央行今年4月16日宣布.将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今年1月16日、3月18日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全率。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6%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创造了1985年以来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实施以来的最高。央行4月16日还发布公告于当日发行总量达1080亿元的央票。加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锁定的2115亿元,将收缩将近3200亿元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数字     
《中国市场》2008,(16):6-7
<正>0.5%存款准备金率据搜狐网报道,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5.5%。  相似文献   

5.
李玉荣 《理财周刊》2006,(12):16-17
央行11月3日晚宣布,从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8.5%调高到9%,冻结资金15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先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实施存款准备金率,旨在加大流动性管理,稳定金融市场,为百姓谋利益。  相似文献   

7.
《财经界(学术)》2007,(6):12-14
一、2006四季度政策动态 (一)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2006年11月15日,央行再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9%,自2006年以来第三次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收紧流动性,0.5个百分点的上调,意味着一次性冻结流动性资金15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事件/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年内第二次上调加息10天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以来央行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年内第二次上调,这距离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仅仅36天。  相似文献   

9.
《WTO经济导刊》2006,(8):10-10
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0.5个百分点;中石油打通中俄能源并购通道;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将不让投机者得逞;八部委欲联手监控外资;我国出口产品向高端转型。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7):189-190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不断加强。但是,我国的经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应对国际通货膨胀问题时还很坦然,但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压力,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落实货币政策的要求,中央银行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自2007年至今,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多次调整,这对于维持我国充分就业、价格总水平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做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金融运行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也经历了逐步完善和改革的过程。本文列举比较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年调整,分析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改革的现实意义及其缺陷,最后提出了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进一步改革的措施建议,以便寻求更好地发挥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资本存量、技术水平以及居民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选择,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具有功能放大的作用堪称货币政策的"巨斧"。它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从1984年我国建立法定准备金制度到2006年6年,由于各个阶段不同的宏观经济运行特点,为了熨平经济波动,中央银行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从近十年的调整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央行5月2日宣布,从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  相似文献   

14.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通过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达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既有作用大、见效快、强烈的宣告效应等优点,又有容易引起经济震动,不宜经常调整等缺点,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谨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骏  文杰 《新财富》2006,(7):19-20
近十年来,央行首次在两个月内两次使用重要的货币紧缩工具(即4月27日调升利率和6月16日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们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将货币政策从“中性”转向真正紧缩的重要信号。这意味着最高决策层对采取更强硬的货币紧缩政策的支持度在加大。  相似文献   

16.
余丰慧 《华商》2011,(5):10-10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近来货币政策调整情况,从对外贸易面临下滑趋势的角度说明了近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并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说明了货币微调对外贸的影响,文末提出要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总实力,应当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以及积极扶持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8.
汪涛 《新财富》2011,(12):32-33
中国将放松货币政策,但政府不太可能高调声明重大的政策转向或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我国贷币政策经历了从上半年的“紧缩”基调到下半年的“宽松”基调的转变。该文对2008年我国的货币政策分领域做了介绍,并且就政策实施效果问题对目前已有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最后根据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缺陷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的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