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碳市场是履约驱动下的现货交易市场,碳配额价格无力动态传导真实供需信号和发现最低减碳成本,市场主体无法灵活应对经济波动并获得低碳投资激励。碳配额价格疲软及波动反映了碳市场效率偏低、传导不畅。在跨期市场机制缺乏的背景下,碳市场效率依赖初始分配。现行碳市场规则不够清晰、缺乏协同、位阶偏低,无法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规范基础。遵循以市场逻辑为基础的政府规制路径,跨期交易理论拟合碳市场主体的行为逻辑,碳排放权跨期交易属性亦具备法理支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具有载明碳市场跨期交易制度的文本空间而且位阶更高,是跨期交易制度法律化的适当立法形式。为防止跨期交易可能造成的主体垄断、价格操纵等市场失范,需要明确跨期交易的制度边界和市场规制安排,促进跨期交易与其他价格调控制度的协同,通过行政处罚、创新补助以及市场扩容等手段维护碳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碳信息披露日渐成为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重要因素。基于“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降本减负政策,选取2017-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数据,在对碳信息披露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碳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以及内控质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碳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呈显著“倒U型”,内控质量在其中起到负向调节效应,在倒U型拐点两侧分别表现出抑制和补充效果。异质性分析发现:碳试点市场地区的倒U型关系显著,非试点市场不存在倒U型关系;国有企业碳信息披露已率先越过拐点,民营企业仍处于碳信息披露初期阶段。研究结论为规范碳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主动性、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光豪 《海南金融》2023,(12):49-59
碳市场是通过市场化机制以最低社会成本实现既定减排目标的重大制度创新,建立市场稳定机制防止碳价异常大幅波动对其市场减排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与欧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和区域试点碳市场稳定机制不够完善和成熟,碳价波动较大。碳市场价格波动来源于长短期、供需等多方面因素,在制定市场稳定机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在充分总结欧盟、韩国等国际主要碳市场基于价格或数量的碳市场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剖析国内碳市场在价格形成、市场稳定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完善国内碳市场稳定机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具体建议,以期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伍星星  熊源 《金融与市场》2022,(11):35-41+76
科学准确地测算我国碳价对电价的传导率有助于协同实现电力市场改革与碳金融市场中碳减排的气候政策目标。本文选取2014-2020年我国6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的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测算了市场关联下碳价对电价的传导率。结果显示,我国碳价对电价的传导率仅为6.8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我国电力市场未能与碳金融市场实现有效关联。碳金融市场配额免费分配以及电力市场电价“双轨制”是传导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电力企业在购买不同配额比例的情况下,碳价对电价传导率的变化走势。结果表明,在电厂营业利润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购买碳配额比例增加,碳价对电价传导率逐步上升,当购买碳配额比例为8.81%时,碳价对电价的传导率将达到100%。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蔚 《时代金融》2014,(12):36-37
日本的碳金融机制设计与创新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由政府干预转向自主发展的媒介。中国应立足于试点,附与法律法规和信息公开建设,完善初始碳排放额度分配方法,建立以社会为监督手段的全国性限量排放交易市场,为加入国际碳排放市场做好充足准备。  相似文献   

6.
引言 碳金融泛指一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创新和融资活动,包括基于项目开发的投融资,碳排放权的交易和投资,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交易和一切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相应地,碳金融市场包括基于配额的市场和基于项目的市场,前者是指国际组织指定一个总体一定的配额,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参与者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易,它的好处在于控制了污...  相似文献   

7.
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峻,世界范围内的减排措施正在积极展开,发展碳金融市场是实现减排的有效路径。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主动控制碳排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碳交易市场。本文分析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体系构建和发展现状,剖析我国碳金融市场的不足,提出国际碳金融市场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欧盟国家对中国的"碳泄露"问题得到了很多关注。从"碳泄露"主要渠道之一,碳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替代入手,首先,介绍了进口替代引发"碳泄露"的传导机制;接着从出口量、出口价格,以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对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出口现状做了阐述;最后,分别从中国进口欧盟碳密集型产品、中国碳密集型产品生产,以及欧盟碳密集型产品进口替代对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对中国进口替代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碳金融业务是目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的业务模式,对碳金融业务的开发,目前还处于一定的探索阶段.碳金融业务在我国银行业中发展,是金融业和碳市场发展的结合,通过金融市场对碳市场发展的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市场和金融市场双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已经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碳也成为和石油、矿产等同样重要的战略大宗商品,然而中国同样面临着碳定价权缺失的尴尬局面。本文首先分析了碳市场的发展以及中国碳市场定价权缺失的现状,其次从大宗商品定价权影响因素出发,探讨了碳市场定价权缺失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最后指出金融支持是争取碳定价权的重要手段,并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欧盟国家对中国的“碳泄露”问题得到了很多关注。从“碳泄露”主要渠道之一,碳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替代入手,首先,介绍了进口替代引发“碳泄露”的传导机制;接着从出口量、出口价格,以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对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出口现状做了阐述;最后,分别从中国进口欧盟碳密集型产品、中国碳密集型产品生产,以及欧盟碳密集型产品进口替代对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欧盟碳密集型产品对中国进口替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碳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的分配进一步加剧碳交易市场的潜在风险,因此,构建完善的碳市场监管体系十分必要。自律监管模式发挥着政府监管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发挥行业本身优势,强调简政放权,放松行政管制,释放金融自由,是对政府监管死角与漏洞的重要补充。当前,我国碳市场自律监管模式存在法律依据位阶低,自律监管模式定位不清晰,监管模式相关制度规则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建议通过构建专门性法律规制体系,厘清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的界限,健全行业自律监管模式程序性建设以及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等完善碳市场交易体系,为中国碳市场行业自律监管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韩洁平  刘璇 《时代金融》2013,(24):211-212
碳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在借鉴其他领域保护价格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在中国的碳市场中制定排放配额价格下限,且排放配额价格下限应等于边际减排成本。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回归参数进行最小二乘估计,构建了幂函数形式的排放配额价格下限计算和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出了中国1960-2008年历年的边际减排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碳市场-能源市场-金融市场”的系统观出发,研究碳市场、能源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出前,能源市场对碳市场具有正向影响,而碳市场对能源市场存在负向影响;低碳转型行业的股票收益率上涨会增加对碳排放权的需求,而碳市场对低碳转型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推出和运行对“碳市场-能源市场-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产生结构性影响,全国性碳市场影响区域碳市场,反之影响特征不明晰;金融市场与碳市场、能源市场与碳市场的关系呈现一定的全国与区域分割性特征。建议发挥碳市场约束机制,推动区域性碳市场与全国性碳市场协同发展,联通碳市场与金融市场,促进经济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30· 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国内外碳市场相关体系和机制建设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以"30·60"双碳目标为背景,结合国内外绿色低碳经济布局和双碳市场发展现状,围绕青海省省情和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金融支持青海省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和服务模式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制度创新,二者相互作用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7—2022年中国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数据,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由广义方差分解谱构建的溢出指数方法,探究两个市场间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溢出效应,且碳市场与绿色债券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强于绿色股票市场;(2)短期内碳市场是溢出的净接收方,受其他市场的溢出影响较大,而中长期碳市场对外溢出增强,转变为溢出的传播方,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3)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在正收益环境下大于负收益环境,两个市场之间的正向情绪传染占据主导地位;(4)特殊事件降低了碳市场与绿色债券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但是对碳市场与绿色股票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对中国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碳绩效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内在影响机理,并检验审计质量与管理层薪酬激励在碳绩效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碳绩效与债务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审计质量强化了碳绩效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向影响;在管理层薪酬激励对管理层行为的影响下,管理层内部薪酬差距的缩小强化了碳绩效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对比非重污染企业与东部企业,碳绩效对债务融资成本的约束效果在重污染企业与中西部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碳金融市场上,国内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国内中介力量不足,影响碳商品开发,;国外中间商赚取巨额差价,国内市场政策依赖性加重;交易平台发展迟缓,商业银行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低等.应对这些挑战的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气候治理催生碳资产这一新型资产类型,随之产生碳资产管理需求,后者集中于影响碳资产价值的数据、技术和交易三要素。从管理模式看,主要包括组建碳资产管理公司或专业部门的自主管理,以及碳资产托管的委托管理。当前,国内外企业纷纷采取不同的模式开展碳资产管理实践,有力地推动了碳资产管理发展,但也面临碳排放数据管理不规范、高成本等因素抑制低碳技术发展、碳市场交易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数据、技术及交易层面进行改进,以加快碳资产管理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0.
碳信息披露、碳业绩与资本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越来越多企业自愿披露碳信息。本研究考察碳信息披露、碳业绩与资本成本之间关系。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和标准普尔500企业样本,我们发现:资本成本与碳信息披露负相关,这符合自愿披露理论预测。而且,对于碳业绩好的企业,这个负相关关系更弱。我们还发现,碳信息披露与碳业绩负相关,这与合法性理论预测一致。研究表明,碳信息披露是企业的理性选择。企业披露碳信息旨在减轻合法性压力,降低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