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国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框架协议,为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的扩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双边贸易必将因此获得很大的增长空间。基于更好地应对双边贸易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考虑,在分析双边贸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对双边贸易的前景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是一个多样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的地区。东盟要在这样的地区建立一个以经济合作、政治-安全合作和社会文化合作为核心的东盟共同体,无疑面临着巨大困难。本文认为:东盟的共同体建设是在多样化中求统一,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但各国之间合作发展的统一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厦门台商投资区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既有政策方面的,又有台商本身方面的,也有投资区自身方面的。厦门台商投资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切实珍惜“台商投资区”品牌,并在充分挖掘内在潜力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台商投资区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梁婷 《改革与战略》2008,24(5):104-106
在CAFTA的建设进程中,上海对东盟的投资项目近年来迅速增加,投资规模、投资领域扩大,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探析上海加强对东盟投资的动因,可得出结论:东盟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寻求对外投资机会的上海企业;通过对东盟的投资,可实现优化上海产业结构以及提升上海竞争力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金杨 《亚太经济》1998,(2):33-36
1989年国务院批准厦门海沧、杏林、福州马尾设立台商投资区,分别享有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1992年,国务院又批准设立厦门集美台资投资区,并在厦门象屿和福州马尾分别设立保税区,由此营造出一种独有的复合政策优势,为吸引台资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6年底,四个台商投资区共批准台资项目1300余项协议利用合资超过2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多亿美元,约占全省吸引台资超过2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0亿美元,约占全省吸引台资的34%、45%和40%。经过近十年发展,台商投资区已成为福建吸引台资的最密集区域…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越南经历了战争的磨难和蜕变的痛苦,今天其经济增长呈现出了不可阻挡的态势,如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利用地缘优势发展中越边贸,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大市场,已经成为今天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理顺厦门海沧投资区行政建制研究报告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海沧课题组ToRationaLizeTheAdministrativeSystemofHaichangInvestmentZoneinXiamen:ASurveyReport¥Haichang...  相似文献   

9.
10.
泉州台商投资区拟建成全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之一,文章根据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理论,借鉴其他的台商投资区建设、尤其是"东莞模式"和"昆山模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分析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在主导者的定位、资本引进和产业选择、技术的引进和生产、服务业的合作等方面应遵循的路径选择,并强调了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是建立在泉州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以各地的人均实际GDP、实际投资、消费者价格指数等为变量,本文建立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脉冲响应模拟结果显示,我国的投资政策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效应,投资对东部省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对西部的影响甚微。各地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别是造成投资政策省际差异效应的主要原因。为了加快中西部落后省份的发展,充分发挥投资政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加大对中西部物质资本投资力度的同时,要着力提高其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特别是法律制度、组织框架、运行机制方面的特点和内部走向一体化、外部更趋开放性的特点;继而在评述其成就和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正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提出了若干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全球反倾销案例的快速上升,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以实证居多,但理论分析比较鲜见.本文通过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寡占竞争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开放经济体系的寡占竞争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进出口国的行业集中度、进口集中度、进出口国厂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等因素影响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的内在机理.理论推导发现:本国进口竞争行业集中度、本国厂商间的产量推测弹性以及本国厂商对外国厂商的推测弹性都对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进口集中度会对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在投资规模、国别分布和行业结构等方面呈现出显著变化。文章对影响日本向东盟直接投资的内、外部要素进行了六大假设和预期,运用2000~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程度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预计短期内日本仍将重视在东盟传统产业的投资,长期看东盟也将是日本未来新兴产业投资转移在亚洲的主要承接区,并将成为中国引入优质日资的有力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5.
建设梅山保税港区,是国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浙江省推进港航强省的重要载体,也是宁波市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支撑.在国务院的批复中,国家赋予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与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一样的功能、税收和外汇政策,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对每个保税港区都寄予很高的希望,给了每个保税港区广阔的探索和创新空间.同在长三角区域的梅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并不存在错位发展的问题,而是围绕积极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广泛参与世界港口竞争的目标,共同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形成长三角地区洋山保税港区、梅山保税港区双中心带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东盟国家和墨西哥参与自由贸易区的国际直接投资效应为例,揭示自由贸易区作用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经济学原理,以及自由贸易区共同的政策制度挑战跨国公司原有优势和改善成员国投资环境的可能与途径。本文的研究将给正在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走出去,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遭遇的政治、经济以及金融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5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开始快速发展,在分析了对东盟投资的主要特征基础上,研究指出投资活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整体投资力度偏弱、投资布局不均、投资层次偏低,融资渠道不畅,管理人才资源匮乏以及东道国政局不稳带来的政策风险等。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从金融扶持、政府功能以及发展思路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网络,分别从全局和局域层面考察投资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关系模式,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从内生结构效应、行动者-关系效应和协变量网络效应剖析投资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投资网络全局结构呈现东亚和东南亚密集、中东欧隔断和中亚游离的格局,投资活跃度整体偏低,高介数节点集中于少数核心国家。(2)模体分析体现了互惠性在沿线国家投资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该区域投资集团化特征不显著,中国和印度、新加坡和波兰具有相似的投资模式,俄罗斯主要以吸引外商投资为主。(3)国家的经济水平是影响投资网络形成的关键因子,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间投资行为差异显著,高经济水平国家之间具有相互投资倾向,高经济水平和中等经济水平的国家具有对外投资倾向。(4)资源寻求型投资和技术寻求型投资是具有网络形成的重要推力,然而市场寻求型投资的驱动力较弱,且不存在劳动力寻求型投资;空间邻近、共同语言和投资协定的签订是该区域投资网络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生力量。因此,中国要发挥在网络中的枢纽优势,遵循适度均衡化的原则,重塑沿途国家投资格局,引领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向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国际投资协定中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条款的评分,检验协定中该类条款的设定对双边外商直接投资流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双边投资协定中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条款的设定没有对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产生影响;但区域贸易协定中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条款的设定则促进了双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动。不同类型国际投资协定中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条款设定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流出具有异质性影响,北-北型区域贸易协定中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条款的设定对投资来源国的投资流出、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产生了正向影响;南-北型双边投资协定中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条款的设定则降低了投资来源国的投资流出和东道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而东道国制度质量的提升能够提高区域贸易协定中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条款对外商直接投资双边流动的正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