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料护理问题的长远性制度安排,其实施意味着传统的"五险一金"将变为"六险一金"。北京市2016年开始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方案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因素,导致试点过程中存在保障对象范围不全面、居家照护资源未充分调动等问题。以东城区失能老人能力评估和需求调查数据为样本,利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失能老人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经济来源和失能等级是影响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需求的显著因素,借此从保障对象、资金支付和待遇标准三方面提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期照护≠长期+照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长期照护的关注和研究已有多年,然而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关于长期照护的专题讨论会上,仍然看到有学者列出了这样的等式:长期照料=长期的照料,并认为我们中国本身就有着几千年家庭照料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如今所提的从西方舶来的"长期照料"这一术语,只是因为老年人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照料的时间更加长了,并因而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罢了.  相似文献   

3.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我国的民间俗语,反映着老年人对于子女长期照护的照料期待.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需求的增加、家庭规模小型化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认同状况如何?受什么因素影响?以全国性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老年人对于这一传统观念的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对于子女的照料期待相对较低.其中,女性、年龄较大、无配偶、老化态度较为积极,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更期待久病时有孝子照护.此外,享受社会保障以及认为养老需要由社会承担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同意“久病床前无孝子”.  相似文献   

4.
高龄空巢老人相对于其他老人有着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双重需求特点,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和护理机构长期的稳定照料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但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护理机构、法律和资金的保障,基础生活设施不完善。为满足高龄空巢老人的需求,我国应提高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建立稳定的长期照料模式,完善老年人基础生活设施以及有关空巢老人的法律和政策,社区为空巢老人的活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人社部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15个城市进行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待遇初步解决了参保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但还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保险需求。以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情况为例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商业保险公司引入多层次、多样化的商业护理保险产品,把商业补充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基本护理保险的有益补充,成为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逐步建立多层级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6.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定点专护机构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应对家庭照护资源不足、社会保障支持欠缺的重要政策.该制度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总结试点地市的实践经验.通过对青岛市、潍坊市和聊城市6个定点专护机构16位被访者进行实地访谈,探讨医疗专护制度的运行模式特征.结果表明,定点专护机构以基层单位为主;除青岛市外,试点地市的目标人口仅覆盖职工医疗保险,且均存在户籍限制;服务项目排除生活护理,抑制了照护服务需求;生活护理管理模式影响专护服务质量;结算标准比例与不断变动的医疗服务价格不吻合.探讨生活护理员的管理模式、筹资机制的顶层设计以及政府多部门协同是解决上述问题,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根本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5-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的分析,评估失能老人的照料需要满足状况及其变化,探讨什么因素会影响未满足的需要,并重点比较这些因素对部分未满足与完全未满足的需要的影响的差异。研究的主要发现是:截至2018年,超过一半的失能老人的照料需要部分未满足,照料需要完全未满足的比例约为3%,并且2005-2018年间照料需要未满足的比例始终维持在50%以上;照料资源倾向于中重度失能老人,轻度失能老人是照料盲区;虽然中重度失能老人几乎都有人照料,但他们仍需更多照料。据此提出,关注长期照料服务与一般养老服务之间的空白地带,构建从重度失能到健康的连续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为功能严重衰退的失能老人建立以专业长期照护为主、家庭照料支持为辅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期CFPS面板数据,以我国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年人主观及客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观福利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参保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客观福利方面,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不减少代际情感联系的前提下,显著减轻子女对父母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和自付医疗费用实现医疗控费。(3)调节效应显示,失能等级较高的参保人受益更多。(4)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农业户口群体和城镇职工群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善福利的效果对农业户口和城乡居民群体更加明显。总的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使得包括被照护者和照护者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受益,而且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效果差异明显,这对我国后期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重庆市老年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着手,客观分析现在重庆市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资源,阐明目前在重庆市构建和谐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现在国际上及国内比较提倡的长期照护方式,提出居家式长期照护与社区式长期照护结合发展,构建一个有组织的、高效的、客户导向的、成本效益的长期照护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从重庆市老年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着手,客观分析现在重庆市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资源,阐明目前在重庆市构建和谐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现在国际上及国内比较提倡的长期照护方式,提出居家式长期照护与社区式长期照护结合发展,构建一个有组织的、高效的、客户导向的、成本效益的长期照护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调查海口市老年人社区照护需求情况及海口市老年人对社区照护服务的认识情况,有针对性的、精确的提供照护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选择海口市四个区每个区100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海口市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进行调查,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持。调研发现:有23.9%的老人所居住的小区并没有社区服务,而76.1%的老人所居住的小区有社区服务,并且58.3%对其服务感到满意,41.0%的对其服务感觉一般,还有0.7%的老人对其服务并不满意并希望得到改善。本次调查显示老年人主要的照护需求是:定期体检、血压监测、安全用药指导、健康指导、饮食指导。建议积极开展慢性病宣讲;加强慢性病管理和社区照护服务;培养高质量的老年照护人才;设立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纳入各类医疗保险基金管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状态生命表方式,使用中国老年健康长寿2008-2012年纵向调查数据,将我国失能老人照料成本分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医疗成本,重点关注机会成本,设计出高、中、低三种机会成本方案,对我国城乡失能老人余生照料成本做出估算.根据城乡失能老人照料成本特征与规律,建立和完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针对老年照料提供者的帮助计划是解决城乡失能老人照料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开展农村长期护理保险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我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农村务工人员的大量外出,大量的农村老人在生病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时的照料和护理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经济不够发达,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尚不完善,还不具备将护理保险作为强制性社会保险的条件。现阶段应当以探索为主,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有偿的商业保险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陶裕春  申昱 《中国市场》2014,(7):115-117
采用2013年江西省老人长期照料调查数据,探索其生活满意度因素。结果发现,在需求满足程度方面,经济、生活照料、情感慰藉、社会支持的满足程度与老人生活满意度正相关;在个人是否易于满足方面,个人承受能力、社会相对地位对老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我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农村务工人员的大量外出,大量的农村老人在生病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时的照料和护理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经济尚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尚不完善,还不具备将护理保险作为强制性社会保险的条件。现阶段应当以探索为主,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有偿的商业保险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护理保险及其启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阐述了日本公共护理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在中国老龄化进程中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照料问题的紧迫性。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护理模式转型、培育护理产业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低水平、广覆盖、经济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日本公共护理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中国老龄化进程中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照料问题的紧迫性.在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护理模式转型、培育护理产业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低水平、广覆盖、经济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医养结合模式下,为了适应老年人日常医疗护理需求,减轻家庭养老照护的压力,我国有必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遵循立法先行,广覆盖、保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思路,在参保对象与护理对象,保费筹集,服务内容,运营管理等方面借鉴德日两国及青岛市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实施运行方面的经验,采取注重居家与社区护理保障、鼓励志愿者队伍的参与、融入传统中医药等对策,构建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赵旸 《品牌》2014,(12)
翻译实质是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转换活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区别于其他翻译形式的一种特殊翻译活动,由于民族、生活背景、文化差异的存在,中西方文学作品有不同的表达技巧。新媒体时代带来许多新的传播媒介,对于中西方文学作品翻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对翻译技巧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本次出台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36条措施,就是要加快培育家政服务新供给,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民生消费新需求,通过建设更加强大的家政服务消费市场,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服务改善的良性循环。一、把家政服务作为社会民生消费的新增长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需求升级,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通过有偿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家庭保洁、烹饪和成员照护等生活照料需要。特别是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速深化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宏观背景下,家庭承担了更多养老、育幼责任,加快扩大家政服务有效供给,减轻家庭照料负担,是中等收入人群日益增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