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文类纪录片创作时往往离不开人物,对人物的巧妙运用可以推动影片故事表达,因此人物故事在纪录片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本文以英国广播公司推出的纪录片《耶路撒冷》为例,从挖掘人物的典型意义出发,分析借助人物完成叙事的纪录片特点以及运用人物故事构建内容的逻辑特色。  相似文献   

2.
郑兴 《中国报业》2024,(1):142-143
人物纪录片运用故事化的叙述和艺术化表达,能够引领读者沉浸在影像世界,在深度交融中实现情感的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物纪录片的创作理念和策略也要与时俱进,只有持续追求更新潮的叙事语态、更丰富的表达视角、更立体的呈现方式,才能适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让人物纪录片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3.
程丹 《中国报业》2022,(13):58-59
人物纪录片是纪录片族群中重要的一种类别,它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和故事化的再加工,使观看者从他人的生活中得到启示,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本文以人物纪录片《生如夏花》为例,从叙事策略的角度探析该节目如何成功塑造英雄形象,在真实性、艺术化、故事化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让叙事更好地服务于主题。  相似文献   

4.
王茜 《中国报业》2024,(3):24-25
本文对电视纪录片解说进行了系统概述,通过对多种情感表达方式的分析,总结了有效的情感表达技巧,为电视纪录片解说的情感表达提供了实践建议,有助于提高电视纪录片解说的质量与观众体验。  相似文献   

5.
禹玲玲 《中国报业》2024,(1):122-123
本文从做好充分准备和采访技巧两个方面,结合实际采访经验,论述人物采访相关问题。采访准备工作方面,从心理、素材、思路、礼仪和物质等角度论述采访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采访技巧方面,探讨面对不同类型采访对象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6.
马钊 《中国报业》2023,(7):176-177
广播剧是以听觉为基础,使听众在听觉上获得美学体验的一种艺术形式。广播剧的最大特色就是没有影像,只有声音,而广播电视中人物的刻画也必须用声音的形式来表现,使观众在声音的传递中“看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个性鲜明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于婷婷 《中国报业》2012,(14):221-222
随着《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二次改拍的浪潮,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名著翻拍的饕餮大餐。电视剧《新水浒传》也于2011年三度改拍后登上荧幕。较此前改拍,《新水浒传》不仅在剧集上远远胜出,更为明显的区别是对故事结构的扩充、情节设置的更改、以及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颇多迥异之处。较之前两版《水浒传》,《新水浒传》对梁山泊一百零八将在人物塑造的处理上不尽相同,结合相关资料,本文将从男性、女性两方面着手,分析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对梁山悲情英雄以及其他颇具争议角色的塑造。  相似文献   

8.
孙弯弯  徐娜 《商》2014,(49):166-166
《寻找小糖人》和《音乐人生》是两部讲述音乐人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成功摘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音乐人生》获第46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最佳音效。这两部音乐类纪录片之所以如此成功,引起人们关注,并且摘得奖项,不仅仅在于他们对于人物的选取和记录,纪录片叙事手段的把握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詹姆斯·沃勒(1939年——至今),美国著名作家,摄影家、音乐家。1992年罗伯特·詹姆斯·沃勒以《廊桥遗梦》一举成名,该作品又与其后期创作的《梦系廊桥》、《高原上的探戈》合称为“廊桥三部曲”。在小说创作过程之中,罗伯特·詹姆斯·沃勒擅长于将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结合在一起,在营造典型环境的同时塑造典型人物,以此来表现作品内容和作品中心主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对小说《曼舞雪松湾》中故事情节、文学语言等进行描述,探讨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独特之处,展示作者为美国文学创作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孙健 《中国报业》2023,(12):69-71
纪录片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不同题材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基于纪录片的特点,本文首先对纪录片结构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行介绍;然后对纪录片的5种叙事结构类型进行分析,包括递进式、串联式、随笔式、嵌入式和板块式;最后从设置结构、叙事悬念、细节刻画、叙事节奏和语言处理等方面,阐述纪录片结构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冰  王薇 《商》2014,(28):91-91
对比作为写作中运用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小说等各类文体中。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效果和魅力。本文简要分析了侦探小小说《午夜来客》这篇文章中运用对比法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情况,旨在全面分析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对比法的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围绕人物采访的科学方法提出了三点建议,即提前充分了解专访对象并完善准备工作、在采访过程中保持平等尊重并构建和谐关系、在采访中保证准确提问;并就如何进行写作提出了四个观点,即重新核实信息、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人物的立体化描写、保证书面语言的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13.
郑茜 《科技转让集锦》2012,(17):205-205,215
《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是《史记》中流传最广的篇目之一,司马迁通过选取典型事件,描写尖锐的矛盾冲突,提炼精准对话,刻画传神的细节,相互对照衬托以及疏密相间等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廉颇、蔺相如两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二度创作的影视作品,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加入导演的意图,运用多种手法和方式还原真实使观众“信以为真”.本文从纪录片中镜头的运用手法、在历史题材影像的展现和搬演等方面,结合当下流行技术CG、VR的运用,阐释纪录片中的真实感与现实空间中物质的真实不同.  相似文献   

15.
话剧《钟声远去》是陕西人艺为2007年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而策划运作的大型主旋律话剧,同时也是为纪念党的十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30周年创作的精品剧目。该剧的成功演出,使观众深深地记住了一群陕西咸阳的农民形象。笔者作为主演之一,结合在《钟声远去》中的角色创作,谈一些角色塑造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曹雪莹 《中国报业》2023,(12):20-21
在电视台的摄像工作中,新闻和纪录片的摄制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并对电视节目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摄像的工作实践中,有必要对新闻和纪录片摄像本质异同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完全掌握并遵循二者的摄像规律,创造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和极具吸引力的纪录片,满足受众各自不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开始动笔的《保卫延安》,通过选取保卫延安这一对解放战争其关键性作用的系列战役,塑造了周大勇等一批忠诚勇敢、不离不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极具英雄气概的艺术形象,艺术地概括了我军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一决定性的转变,在当时引起了文学界及广大人民的极大关注和热烈响应。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它更要求作者有把握作品的能力,将情感、经历有节制地融进精心设置的结构之中,讲究人物、情节、环境的巧妙安排及相互配合,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钟睿 《中国报业》2014,(22):75-76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纪录片运动”的兴起,影像本体与纪录片独立性的问题得到重视。纵观中国当代独立纪录片的发展,镜头表现手法的转变也标示着作者身份从凸显到公开的悄然发展。外国纪录片的大量流入,使我国纪录片作者更专注于本土化的灵活创作。本文将纪录片运动后的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阶段,试图探究每个阶段的纪录片如何完成作者身份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李浩婕 《中国报业》2022,(19):22-23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纪录片《琼崖纵队》的创作分析,展现海南琼崖革命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展现海南岛上英勇奋战的革命先烈所具有的革命奋斗精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新时代,学习和传承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将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注入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陈璐明 《中国报业》2012,(8):104-105
网络媒体的逐渐强势发力让长期占据传统传媒龙头宝座的平面媒体——报纸深感压力,而伴随着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的逐渐盛行,报纸所面临的冲击进一步加剧。而电视、广播等没有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和报纸媒体的较量。面对声屏密集,网络纵横,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外患,而都市报为代表的报纸媒体不仅陷入到了版式雷同,在面对同类型题材的逐渐同一化,也令报纸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内忧。本文将结合目前国内都市类报纸在报纸个性化塑造所面临的瓶颈以及所作出的努力出发,从都市类报纸的个性化塑造来谈一谈目前都市类报纸一种可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