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项兵教授提出收购沃尔玛的意义在于,提示中国企业应该把自己的销售渠道逐渐延伸到国外去,但管理跨国的销售网络,需要一个团队,中国还没有具备这种管理大型销售网络的实力。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个事情不好,而是说"你准备好了吗?""买下沃尔玛"不需要很多钱从技术层面上看,在资本市场上买下沃尔玛其实很容易,只需要沃尔玛的管理层和收购方的管理层达成协议,把收购沃尔玛的支付价格、手段、方式以及对收购后的业务整  相似文献   

2.
"没有和沃尔玛打过至少五年交道的企业,根本不可能理解买下沃尔玛对中国制造的意义!"金王集团董事长陈索斌对《中国企业家》杂志表示。"我是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人!""我们终于找到你了"1998年,创立5年的青岛金王集团首次进入沃尔玛全球采购系统。这一年,陈索斌在金王青岛总部的办公室里会见了来自美国阿肯色州本顿维尔的沃尔玛高级买手(全球采购员)。见面伊始,后者喜出望外地表示,"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相似文献   

3.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自从1996年进入中国,一直用天天平价策略侵占着中国的市场,并促使中国的零售企业不断的压低自己的成本。是什么使得沃尔玛可以有如此低的成本呢?发达的配送中心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然而如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目前云南沃尔玛有限公司思考的问题,将以沃尔玛配送中心来对建立与发展云南沃尔玛配送中心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亚洲首富、香港商界巨鳄李嘉诚先生的新动作,再次吸引人们的目光。李嘉诚旗下新加坡上市房地产企业泓富资产(ARAAssetManagement)正通过自己的"顶峰发展基金"(SummitDevelopment Fund)配置资本,布局澳洲与东南亚房地产市场。泓寓资产基金总裁Ng Beng Tiong也公开表示,公司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悉尼与墨尔本的房地产市场。澳洲房地产市场不单吸引亚洲首富的关注,在中国的投资市场也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开始关注并置身澳洲房产投资之中。  相似文献   

5.
沃尔玛有许多地方疑拟“中国血统”,它实在太像是一家中国企业了“成为低成本世界工厂,不再是中国惟一的抱负。这也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最近在一篇封面文章中提出下面这一问题的原因:中国应该收购沃尔玛吗?”(《纽约时报》6月29日网络版——《在中国是品牌,在国外却是低档货》)。“买下沃尔玛”是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提出的一个大胆的商业设想,本刊2005年第9期封面文章介绍、分析了这个设想。按照他的推算,投资230亿美元,收购沃尔玛10%的股权,就可获得这个全球零售业巨无霸的控股权,“这将是一个几乎没有全球品牌但产品数量巨大的国家向价值链上方攀登的好方法”(《纽约时报》语)。这个设想在商业上有没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我们应该买下沃尔玛吗9在同一期杂志里,我们就此广泛采访了  相似文献   

6.
买下沃尔玛?     
一个国内知名商学院的院长,郑重地提出"买下沃尔玛"的宏大构想,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如果要买下沃尔玛,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无异于天方夜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在接受本刊采访的人士中,这个构想已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相信这样的争议在本组文章发表之后,还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展开。"买下沃尔玛",这可能是2005年最大胆、最富创意,也最具争议的一个商业构想。  相似文献   

7.
大型跨国零售企业频频出现商品质量问题的现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并不多见。而在我国,洋超市商品却屡亮“红灯”。2006年7月20日,上海市消保委列举“问题超市”,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跨国企业名在其中。前不久,本刊编辑部又相继接到消费者对家乐福三元桥超市、沃尔玛知春路大卖场食品卫生方面的投诉,以及对迪亚天天自有品牌黄酒仿冒“古越龙山”驰名商标的投诉。值得人们关注的是,投诉涉及的商品大都是洋超市自己加工和委托他人生产的所谓“自有品牌”商品。虽然“自有品牌”营销模式备受各大超市青睐,然而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洋超…  相似文献   

8.
"买下沃尔玛",将中国的制造业和全球最好的销售网络结合在一起,从直观逻辑上看,是一个比较说得通的设想。不过,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全世界每年进行着成千上万宗收购兼并,大部分的并购都是从美丽的愿望出发,却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收购者过分陶醉在"自恋式"的主观幻想之中,没有客观地对自己的收购  相似文献   

9.
媛柯展清 胡白中葛 卷首语厂ROM THE EDITOR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刘东华 24一17 观察家OBSERVER 亮柯彤 杜白李 风险2005 亚洲式商业灾难 创始人为何过早退居二线, 迟到的重型化争论 我们的商业年轮 企业风险可以量化吗, 中国式的品牌事业 鱼鹰蝗虫与沃尔玛 创业期是个围城 艰难时刻回看日本企业 关注江浙企业的‘’走出去‘’困境 欧美道路“是喜是忧 假如买下沃尔玛 李嘉诚的下一个“艺术 品牌之父.品牌之父母 建立“走出去’‘的评价体系 新同盟的破裂 长江两年 另外一种价值承认 “自主二字好沉重 德鲁克.及学者的立场 金融业…  相似文献   

10.
正"潮商"在海内外是一个响亮的名字。2006年福布斯公布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业领袖中,有2位是我们潮汕人,其中一位是李嘉诚先生、一位是谢国民先生。潮商中,世界华人首富是李嘉诚先生,泰国首富是谢国民先生。年轻一辈的有马化腾等。"潮商"为什么这么有名?其特质是什么?其成功的秘笈又是什么?多年来,许多人在探讨这些问题。这里,我想结合我对李嘉诚先生、谢国民先生等商界领袖的了解,来谈谈潮商的特质。潮汕人是从中原移民来的,  相似文献   

11.
大型跨国零售企业频频出现商品质量问题的现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并不多见。而在我国,洋超市商品却屡亮“红灯”。 2006年7月20日,上海市消保委列举“问题超市”,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跨国企业名在其中。 前不久,本刊编辑部又相继接到消费者对家乐福三元桥超市、沃尔玛知春路大卖场食品卫生方面的投诉,以及对迪亚天天自有品牌黄酒仿冒“古越龙山”驰名商标的投诉。 值得人们关注的是,投诉涉及的商品大都是洋超市自己加工和委托他人生产的所谓“自有品牌”商品。虽然“自有品牌”营销模式备受各大超市青睐,然而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洋超市“自有品牌”存在商业欺诈嫌疑,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有诸多不协调之处。如果有关方面不对此严加监管,“自有品牌”营销很可能演变为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一场闹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沃尔玛商业帝国启示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入世"步伐的加快,中国零售商业将在更大程度上对外开放,更多的外国零售商将进入中国市场。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我们的商业企业该如何经营?近年来各地商厦经营惨淡,商家们埋怨竞争太激烈,消费市场疲软;然而,外资的连锁店却红红火火,热阔非凡。是什么原因使两者之间反差如此之大?问题并不在于有没有市场,而在于能不能发现市场,把握机遇以求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实在应当向沃尔玛(WaI-Mart)学点什么。  相似文献   

13.
家乐福与沃尔玛的中国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乐福和沃尔玛是世界两大零售业的巨头,这两个巨头之间在中国市场上一直在进行着精彩的对决,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4年中国连锁经营百强企业中,家乐福(中国)以162.4亿元的销售额名列第五,而沃尔玛(中国)以76.3亿元的销售额位列第20位.尽管家乐福在全球市场的规模远远不及沃尔玛,但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和盈利能力上却取得了领先地位,两大零售巨头在中国的扩张速度、盈利点、供应商管理、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化,让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性格的巨头在中国的博弈.  相似文献   

14.
6月2日。深圳市罗湖区。上午9时整。在高级公关经理曾强先生陪同下,记者来到沃尔玛中国总部。沃尔玛亚洲区兼中国区总裁钟浩威先生回了美国,接受《中国质量万里行》采访的是沃尔玛中国区副总裁李成杰。李先生是马来西亚籍华人,祖籍福建。加盟沃尔玛已有13年的历史,开始3年在美国总部,后10年都在中国。“对您来说,在中国工作与在美国、马来西亚或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中国质量万里行》的采访提问从扯闲篇开场。“在中国工作极具挑战性。”李成杰先生不假思索,随即作答:“马来西亚是我的出生地,一切都很熟悉;美国发展成熟稳定,也比较容易适应。中国就不一样了。随便举个例子:我在美国纽约住过许多年,离开10年再去原来的街区还是老样子,新的建筑不会多,改变是很小的,甚至发觉不出来。但中国就不一样了。3年不去北京、上海就认不得路了。这就是中国:天天都在改变,天天都在发展,而且速度惊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天跟不上就会落伍,因为大家跑得都很快。所以,在中国开拓零售业市场,我们始终怀有强烈的危机感。”“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人怕出名猪怕壮’。盛名之下的沃尔玛有危机吗?”“任何企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沃尔玛也不例外。”“那么您认为沃尔玛当前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对于任何一个企业  相似文献   

15.
很多企业家都抱怨找不到一个好产品,看着市场上一个又一个火起来的新产品,而自己却还在为如何和竞争对手“血拼”苦思冥想。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产品创新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6.
暮鼓晨钟     
郑翼 《人力资源》2012,(1):90-91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建立自我,追求无我",这是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人生感言,意思是说:建立自我,是要让自己强大起来,使个人梦想成真;追求无我,是要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达至更高的理想境界。企业家冯仑在与李嘉诚的一次吃饭中深刻体会了这一点。他原以为像李嘉诚这样的大人物一定会等大家都到齐后才缓缓而来,吃饭时稳坐主桌、拍照时位处中间等,但赴宴时却大感意外。当他们上楼所乘电梯门打开时,李嘉诚已站在门口亲自迎接,而且逐人发放名片,发完后让每个人抽一个签作为照相站的位置,照完相后又让每个人抽一个号作为吃饭座位号。席间,已76岁高龄的李嘉诚没有坐在主桌不动,而是分别在四张桌上坐了15分钟。吃完饭,大家执意要李嘉诚讲几句话,他就讲了自己对"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一点体会。最后告别时他分别用英语和粤语讲了几句  相似文献   

17.
很多企业家都抱怨找不到一个好产品,看着市场上一个又一个火起来的新产品,而自己却还在为如何和竞争对手“血拼”苦思冥想。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产品创新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读者信箱     
《英才》2003,(7)
姜汝祥说现在很多企业家都是市场政治家,依鄙人之见,称为“政治市场家”更为贴切。——鄙人(山那边)一个做佛龛的能“通吃”些什么?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啊!——东乡通过“出身”看财富性格很有独到之处,只是分析还不够深刻。——呼岩  相似文献   

19.
谈控制还为时过早当代经理人:在超市这种业态里,好像从我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似乎还不具备对厂家的主导能力,那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杨启瑞:基本上一点都不具备。我个人认为国美等一些企业也不具备。他可能轰动效应非常大, 但这是两个层次的含义。比如说沃尔玛他做得非常规范,因为具备了足够的实力,而不是靠市场上的降价等手段,降价其实是一种初级阶段。我们更欣赏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企业,他的做法并不是杀价杀得无边无沿。但是他给了消费者非常低的价位,沃尔玛的口号叫天天平价,而同时也使生产厂家获利。当代经理人:你怎…  相似文献   

20.
据我观察,一个人能不能做起来、能不能成功,其实最重要的是钱以外的能力.靠钱的能力,做所有的事情都相对简单.但是,有两个特例我们无法解释,一个是李嘉诚先生的创业,那时候,比他有钱的人很多,为什么这些人现在见到李嘉诚要抬起头看他?因为李嘉诚成为首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