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
十大最流行的草根慈善方式,不是为了定义而定义,只是想通过我们的杂志把这些爱心的奉献方式聚集到一起,拍一张圆满的平民慈善全家福,让人们记住这些以爱之名发生过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4.
5.
不少人认为“慈善是富人的专利”,“我们永远盯着富人,盯着大款,却瞧不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力盛,这其实是一种‘有色眼镜’。” 相似文献
6.
7.
8.
9.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日前再捐3300万元慈善物款,使其投入公益事业的总额超过8亿元。这位被温家宝总理称为“有良知、有感情”的企业家,尽管财富拥有量不在富人前列,但其对慈善事业的钟情及实质性付出却一点也不吝啬。这在富人繁殖速度加快而道德与公益水准徘徊不前的转轨时期,尤为难得。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的慈善事业会有怎样的走向?这点很难预测。一方面,金融海啸使得许多慈善家的资产缩水,包括基金会和个人。但另一方面,事实证明慈善不会随着经济的衰退而衰落,至少在美国是如此。大萧条时期,慈善反而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1.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沿海一带的慈善家已普遍意识到锁定某项目做慈善,他们不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每年捐助的数额平均在600万~1000万之间,想把钱用在刀刃上亟待中国慈善法律的出台。 相似文献
12.
慈善监管:政府最大的“慈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不能依赖于慈善从业者的良知与热情支撑起复庞杂的慈善事业,而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包含法律、政策、监管、审计等各方面的规则,并且各方都在规则下动作,才能使我国的慈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3.
爱心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相反,它是一种稀有资源,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慈善事业如果完全倚仗个人的道德良知,那只能算作是“初级阶段”。要建设一个高度文明、和谐的社会,慈善事业仅有这样的水准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的慈善事业实在是太需要“国退民进”了。“明规则”缺失,“潜规则”就会乘虚而人。而“潜规则”大行其道,势必会破坏慈善的生态。“诺而少捐”和“诺而不捐”,既是对诚信的践踏,也是对诚信慈善者的不公平。而“糊涂账”式的捐赠所造成的误会不仅可能伤害公众的感情,也可能伤害慈善企业或慈善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叔叔,我想喝可乐,要冰冻的”,一年前,埋在废墟下80个小时的薛枭,用一句话“逗乐了悲伤的中国”,他从此也多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可乐男孩”。 相似文献
17.
虽然慈善事业比过去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和社会的需要仍有不小的差距,与经济发展的格局并不相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慈善事业的日臻成熟,全社会慈善意识开始不断增强,参与慈善活动的主体不断增多,慈善事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改革和创新,建立,建立一种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烈士型中另慈善格局,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晋江市是一个县级市,经济比较发达,去年GDP达38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7个亿。然而,在晋江也有12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5万名残疾人,1.8万名贫困学生,5208户、13542名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近年来,晋江每年投入社会福利事业的资金2000万元以上,并保持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20.
慈善,在当代中国还是一个比较广受关注的词语,这不仅因为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因为它在今天有着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慈善事业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