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地 《现代会计》2007,(6):47-48
1.新会计准则为什么将“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负债类科目? 按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承租人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别长期负债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来填列,也就是说,从性质上说,它已经属于负债类科目(《企业会计制度》将“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资产类科目)了。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会计准则>附录规定,"发出商品"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该科目可按购货单位或商品类别进行明细核算.对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发出商品,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借记该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相似文献   

3.
付春 《财会学习》2014,(12):59-61
正一、"递延收益"科目在会计准则的应用演变"递延收益"科目最早出现在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中,出租方在核算中增设了"递延收益——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主要核算企业由融资租赁业务所产生的应收而尚未收到的融资收益总额。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2001)》中,也涉及"递延收益"科目的使用,主要包括: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收入、特许权费收入、高尔夫球场果岭券收入及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根据2006年10月30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递延收益"  相似文献   

4.
湛忠灿 《上海会计》2010,(11):17-18
对于带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有的对"短期借款"科目设置了明细科目核算,有的简化核算;对贴现息一般都在票据到期时确认。本文认为按照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等,"短期借款"不需要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对于贴现息,根据我国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和国际会计准则惯例,在贴现时符合费用确认条件,应在票据贴现时确认为财务费用。  相似文献   

5.
一、应付职工薪酬明细科目的汇算清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明确: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对于以上明细科目,实务中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会计核算反映的是实发工  相似文献   

6.
刘强 《财会学习》2014,(9):54-54
请问长期待摊费用中的开办费这个科目可以记几年?从注册一登记后几年不能再记到此科目上了? 在线专家: 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新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与主要账务处理”(财会[2006]18号)开办费的会计处理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应收票据"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企业可按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该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相似文献   

8.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融资租凭资产超过企业资产总额比例30%时,企业应在租赁开始日,按当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付款额的现值两中较低作为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按其两的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合理的方法,摊入期损益-财务费有。那么,什么是它的合理摊销方法呢?笔认为,只要摊销方法能适应企业生产的特点,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符合固定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都应当认为其为合理的方法,因而,以及几种方法都可供企业选择。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下的在建工程核算问题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和领域,本文首先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下的在建工程核算规定并明确了研究所涉及范围,接着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在建工程会计核算的明细科目设置和工程项目细分,再次分析了在建工程转固的条件确认和基本流程,最后综合利用前面的理论分析和知识阐述进行了某电力企业的个案分析.对在建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重点进行解释说明,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一、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新变化(一)全面确立"实提"折旧的政策要求原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对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虚提"折旧的做法,即在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而非计入支出或费用。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未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折旧在成本费用管理和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修改了关于借款费用的处理。本文在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及其应用指南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比较了新会计准则下与旧会计准则下,对借款费用处理的相关规定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新的借款费用准则可能会对企业造成的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骆秋光 《财会学习》2018,(14):101-103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资产还是负债?与应付利息有什么不同?如何摊销?要不要纳税调整?如何在报表中列示等一系列问题.都给我们会计人员带来不少困惑,在工作中增添不少麻烦.如何正确理解未确认融资费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轻松应对未确融资费用的会计核算是我们会计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用对比的方法巧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性质、产生、摊销、纳税调整和列报,系统介绍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核算原理,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借鉴已发布实施会计准则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了新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基本准则具有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具体准则涵盖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各个进程的业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覆盖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的空白。应用指南主要解决了规范科目运用、会计报表设置…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7,(9)
有关教材对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一般采用列表的形式,学生对其摊销额的计算总是难以理解和掌握。文章从贷款的角度解析每期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额与"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两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前述分析运用T型账户辅助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额,这样更形象和直观,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掌握,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慧丽 《中国外资》2010,(22):74-74,76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并对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进行了删减,使得此类摊提费用核算发生变化,由此引起我们对取消摊提账户的利弊的思考,以求在对此变化的影响和意义的探讨中更准确的把握在新准则下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本文就保险费租金、报刊杂志费、固定资产修理、借款利息费以及长期待摊费用等的预付和预提业务核算为例,对摊提费用的核算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并对长期待摊费用的核算内容进行了删减,使得此类摊提费用核算发生变化,由此引起我们对取消摊提账户的利弊的思考,以求在对此变化的影响和意义的探讨中更准确的把握在新准则下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本文就保险费租金、报刊杂志费、固定资产修理、借款利息费以及长期待摊费用等的预付和预提业务核算为例,对摊提费用的核算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以资产融通的方式由企业向租赁公司租入的固定资产,这种租赁方式租赁期较长,租赁费不是一般的租金、实际上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固定资产。对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这样规定的: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当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比照自有固定资产核算》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租金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同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相似文献   

18.
新《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应收账款”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企业可按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期末一般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如为贷方余额,则为企业的预收账款。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下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广泛借鉴国际标准,统一核算原则。对存货采购成本,新存货准则规定,无论工业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原则上计入存货成本。本文主要探讨新准则实施后,流通型外贸企业如何根据外贸企业本身经营特点及其核算上的特殊要求,依据新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出口商品采购成本的核算。  相似文献   

20.
一、一直以来,生产车间费用化的修理费都是在"制造费用"科目中核算的,比如<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车间支付的修理费,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