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的发展阶段,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甘肃正宁县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县份来说,坚持城乡统筹,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抓好城乡产业联动、城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遂昌县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流通、千方百计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及康庄工程等等措施的落实,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合作经济》编辑部 《中国合作经济》2009,(11):1-1
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以完善、创新土地流转制度为切入点的新一轮农村改革方兴未艾。我们在四川自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看到的景象正深刻印证着这一改革进程,形势的发展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4.
5.
6.
7.
发达国家农民少而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好、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一个基本特点。在走向发达国家的进程中,这些国家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农业就业人口纷纷向非农业转移,农业就业人口总量急剧下降,随着现代化进程基本结束,农业就业人口达到一个较低水平,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业就业人口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二者均接近社会平均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用统筹的思路破解农民增收难问题,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村人力素质,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还需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着力突破城乡之间要素双向流动难、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和公共财政体系建立难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11.
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本文针对当前武威市农民收入现状及影响因素,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探索和破解农民增收问题,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是实现武威跨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一、农民增收现状及特点会宁县辖28个乡(镇),总人口58.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19万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51元,同比增长11.6%;但与全省3134元相比少783元,低25%,与全市2984元相比少633元,低21%,促进农民增收和扶贫攻坚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事关全局。在过去七年,农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不到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7%,综合分析这是“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根本之策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安徽省当前乘全面取消农业税的东风,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孙华玲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7):28-30
一、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变化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3.8元增加到2009年的5153元,增长了117倍。从1983年开始,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首次超过工资性收入。2009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别占农民纯收入的49%和40%,两项相加接近90%。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一直比较低。2009年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占农民纯收入的3.3%和7.7%。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力量。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必须正确认识农民素质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科教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素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着力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建设城乡全面融合型新农村是今年我市"三农"工作的新目标、新思路。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大投入,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落实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当前,面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相对禁锢的土地政策,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却遭遇“两难”:一方面是“老人农业”、粗放经营,相当部分农民对一向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弃之不愿、用之无心”;另一方面是土地难以顺畅流转,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举步维艰。土地要素怎样才能得到激活,统筹城乡突破口究竟在哪里?日前,我们针对江津区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一些成功做法进行了深人调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辖1个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1个新区、9个苏木乡镇,共159个行政村.2007年,全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5.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二产增加值181.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6%;三产完成增加值112.7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7.6%.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8∶60.6∶37.6,呈现出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统筹城乡发展中对农民的教育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素质问题,农民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农民作为现代中国社会的弱势阶层,同时也是教育弱势群体,靠其自身的力量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着眼于"治本"的"教育补偿"对贫困乡村和边远地区人口以及失去土地依存而逐渐"市民化"的农民为主体的广大社会低收入阶层的"脱贫"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