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原有金融状况指数的短期利率、汇率、股价、房价的基础上,加入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和金融机构贷款总额3个变量,通过广义脉冲响应方法来构造中国的金融稳定状况指数。并且将两个指数对货币政策测度的效果运用样本内检验和样本外检验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较金融状况指数而言,金融稳定状况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有着更强的相关关系和更为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构建了金融稳定指数,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金融业的稳定状况;然后基于STR模型构建了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模型,并以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结果发现:以滞后一期产出缺口为转换变量的、考虑金融稳定的泰勒规则呈现出非线性特征;与不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相比,以滞后一期产出缺口为转换变量的、考虑金融稳定的非线性泰勒规则,满足泰勒条件,在拟合优度方面表现更好,有助于中央银行在实现价格、产出目标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总量宏观分析的视角,提出了金融变量与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冲击—传导机制”假说,据此用中国的数据构建金融状况指数(包含房价的FCI1和不包含房价的FCI2),再对金融状况指数(FCI1和FCI2)与房地产指数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资产价格中房价比股价更能反映一国的金融状况;在引入金融状况指数的金融变量中,利率与房价的相关性最强;房价和利率对总产出的影响周期更长。国房景气指数、房地产投资指数和房价指数对FCI冲击的响应显著,并存在不同的表现。由于房价对居民财富、金融状况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显著,货币政策理应干预房价,必须精准把握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的力度以及注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金融条件指数的构建方法,分析了关于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的研究现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机制变异,传统构建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文强调时变权重和引入非金融变量两条改进思路。实证部分首先构建固定权重金融条件指数作为对照,再利用TVP VAR模型构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条件指数,检验了时变权重金融条件指数对通货膨胀率的解释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时变权重金融条件指数优于固定权重情形,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的金融状况;信贷可得性的引入优化了金融条件指数;本文构建的金融条件指数先行于通货膨胀约11个月,对通货膨胀率的解释和预测能力很强。构建合理的金融条件指数对于提高危机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实现经济金融双重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融状况指数FCI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经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封北麟  王贵民 《财经研究》2006,32(12):53-64
文章运用VAR模型经验估计了中国的金融状况指数FCI,结果表明FCI指数对通货膨胀率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在此基础上,将FCI指数作为目标和信息变量纳入泰勒规则,运用GMM方法估计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发现FCI指数与短期利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成为货币政策的短期指示器;但是利率调节对CPI通胀率、产出缺口和金融形势的松紧变化均反应不足。特别是利率对金融形势松紧变化的调节不足,刺激了金融不平衡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相互推动和累积,是经济不平稳发展的重要政策诱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利率、汇率、股价、房价、信贷和国际油价缺口构建了新形势下我国的金融条件指数(FCI),并考察了FCI对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在确定FCI各变量权重时,我们基于联立结构模型,明确设定所有金融变量通过总需求进而影响通货膨胀,同时允许国际油价直接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FCI对通货膨胀和GDP增长率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说明FCI可以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扩大,房地产价格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准确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对于提高政府经济决策质量,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和公众需求,减少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盲目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复销售法解决了房地产指数编制过程中保证样本同质性的问题,是国际上流行的指数编制方法。主成分分析(PCA)指数是根据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计算的重复销售指数。指数的构造过程包括房屋利润率的确定、经济和金融变量利润率的确定、因素的建立、指数的构造等四步。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2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4季度的数据,构建中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并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对金融稳定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联性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1)自2002年第1季度以来,中国金融稳定性不断提升.(2)总体而言,各经济变量的脉冲响应强度随着滞后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弱.(3)短期内,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有利于金融稳定;中长期内,经济持续过热不利于金融稳定,物价上涨对金融稳定的负向影响强度逐渐减弱,并可能由负转正.(4)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影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5)与金融稳定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影响相比,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强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有代表性的金融指标的结构化特点,构建具有时效性的金融压力指数以识别中国金融体系的压力性;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模型(MS-VAR)研究中国金融体系压力的区制特征,并利用Granger线性与非线性因果检验分析金融压力与工业一致合成指数的增长关系.研究表明,2008年以来,中国金融压力较高;中国金融压力从高区制状态返回到低区制状态需要较长时间;金融压力指数对一致合成指数有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影响,反之却不成立.对金融压力指数进行预测表明,中国金融系统压力在2011年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工业一致合成指数下半年将逐步回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风险管控的范畴逐渐下沉至区域和地方,因而厘清影响省域层面金融稳定的关键指标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值法构建2015—2020年的我国省域金融稳定指数,并在时空上对比各省指标权重和指数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省域金融稳定差异来源。研究表明:省域金融稳定状况呈现由“中间低—四周高”向“中部集聚”迁移的空间格局;各地区风险因素总体集中在省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和企业部门杠杆率;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稳定程度呈现负相关趋势;东北地区的金融稳定指数可能存在地缘性风险辐射;空间分级后影响同一层级金融稳定指数的因素集中于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业流动性和工业企业负债3个指标;时间序列上影响指数均值和离散程度的指标为省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波动率。基于以上结论,从宏观、区域、省域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参照IMF(2006)和ECB(2006)对金融稳定性的定义,将金融稳定性归纳为金融体系基本要素平稳运行和具有抵抗巨大冲击的能力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8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性指数,以中国2004~2008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均值化后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对当前金融稳定性的状态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04年以来的5年间,我国金融稳定性不断增强,金融体系基本要素平稳运行,但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却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蒋丽丽  伍志文 《财经研究》2006,32(3):93-102
关于资本外逃的经济金融效应问题,近20年来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资本外逃损害金融稳定吗?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4个衡量中国金融稳健性的指数,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资本外逃对中国金融稳健性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资本外逃对金融稳定构成显著的威胁,即使考虑经济基本面这一控制变量之后,资本外逃对金融稳定状况也有显著的不利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估算与实证分析:1998-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开放,国家金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警示我们,在金融业发展、开放与创新中,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结合中国实际,选择微观、宏观和国际市场三大类17个金融经济指标,采用主观赋值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国1998-2007年金融安全指数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影响金融安全的主要风险变量对中国金融安全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违约风险(不良贷款)和国际游资风险构成了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威胁;资本市场风险与中国金融安全状况同方向变动;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胀风险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外汇储备、金融不稳定、资本流动以及实体经济变量的系统分析框架,探讨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的相关因素,继而模拟出中国合意的外汇储备规模。研究结果表明,若国内金融稳定受到冲击或者跨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外汇储备在广义货币量中的占比就会增加;金融不稳定和实体经济状况对外汇储备占比的边际影响都呈现递减的态势,说明外汇储备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另外,模拟结果显示,在确保国内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并不过度,正处于合意的区间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德旭  娄峰 《金融评论》2012,(5):1-14,122
本文分别从宏观经济安全、中观经济安全、微观金融市场机构和国际外部风险冲击四个方面选择22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主观赋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基础指标权重,刻画了1985。2011年期间中国金融安全状况。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与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事实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可以用来反映和评价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从宏观经济安全、中观经济安全、微观金融市场机构和国际外部风险冲击四个方面选择22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主观赋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基础指标权重,刻画了1985~2011年期间中国金融安全状况。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与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事实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可以用来反映和评价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了更为匹配样本数量的中低频域分析和拐点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的金融周期。从单个变量的识别结果来看,信贷、信贷与GDP比例、M2和房地产价格均是识别中国金融周期的重要变量,而股价并非识别中国金融周期的代表性变量。综合的金融周期实证表明,金融周期的确是与传统经济周期所不同的一种内生的经济现象。金融周期普遍比用GDP识别出来的传统经济周期的持续期更长、振幅更大。中国的金融周期是先行于实体经济周期的。金融周期下行会对实体经济的复苏带来负面影响。宏观政策需要严格把握政策力度,确保双周期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8.
李巍 《财经研究》2007,33(11):41-52
文章建立一个由金融发展程度、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不稳定指标组成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中国1982~2005年的年度数据对这些变量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的调整动力学进行相关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发展程度、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不稳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但三者之间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所有结果均显示,无论从短期和长期看,金融发展程度对一国的金融稳定具有显著影响,对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兵  张明 《财经科学》2011,(1):82-90
本文在运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中国省际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基础上,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蓬勃发展的加工贸易出口是否促进了生产率增长。结果发现,加工贸易出口对中国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研发能力、二元结构状况、金融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宏观经济稳定等因素制约了这一作用的发挥;而且,在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等多个变量的平均值尚未达到促进这一作用发挥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稳定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在“新常态”时期被更加广泛关注。金融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以洞悉金融周期为前提,要求细究金融周期变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为政策精准性提供支持。本文利用相关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季度数据,使用滤波方法找出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平稳时期,运用机器学习算法验证所选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匹配度,并测度各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重要度。本文发现波动期和平稳时期宏观经济表现虽有不同,但资产价格指数和信贷水平对各宏观经济变量的重要度之和都达到50%以上,而其他金融周期变量如利差、杠杆率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的重要度则有限。这表明相关政策需有的放矢,相较于无差别的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可将重心置于维护资产价格稳定和优化信贷政策配给,为宏观经济稳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