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实质上是由政府所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并且政府是我国城市土地出让中的唯一供给主体,因此如何推进城市土地市场化的下一步改革,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政府的行为规范尤其关键本文从政府角度出发,对我国土地市场与政府行为的相关研究做了梳理,试图对今后土地市场的改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土地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可转让的制度安排,构成了城市土地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机制。本文通过对城市土地市场委托代理关系存在模式和相关问题的分析,对完善城市土地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财贸经济》1991,(8):3-15
迄今为止,大多数中外研究者都认为:从总体特征上讲,中国目前还不存在土地市场。本文打算提出并论证一个相反的看法:中国目前不仅确实存在土地市场,而且,土地市场已发展到某种出人意料的程度。这一判断基于如下市场概念:(1)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要经过协商或讨价还价;(2)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交易中产生的补偿费、价格和租金,明显地受供求关系影响;(3)参与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各方均明显地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中国目前的土地市场还不够规范,它明显地带有初期发展的特征。本文将分别就各种交易形式来讨论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并对它们的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当前全国土地供应整体充足,但城市之间差异极大。大连、昆明、济南等9城市商品房去化年数超过十年,价格下调是大概率事件。城市间的巨大差异一方面取决于各地财政压力各有高低,另一方面也因为土地供应弹性大相径庭。综合考虑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及当前房地产市场格局,构建新的土地总量供应机制迫在眉睫,否则部分城市将会面临极大困境。 相似文献
7.
市场的不足和政府的职能决定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的有效参与和有限干预。本文在阐述健康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行为的偏差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了地方政府行为在健康城镇化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市场失灵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市场的局限性,即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公共产品等问题;二是土地市场的缺陷性,即土地市场发育和运行的外部制度环境尚不健全,影响着市场机制正常调节作用的发挥;三是负面性土地市场失灵,即在市场条件下,完善的市场体系运行机制能够对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但由于市场运行的结果不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的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土地的概念及二者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经营城市要正确认识经营城市的二重属性,要遵循市场规则和加强政府调控. 相似文献
11.
分析地方土地财政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驱动因素,选用分税制改革后样本区间为1995~2010年16年间的中央、地方财政与土地出让金及税费收入数据,定量分析得出:一是分税制财政体制致使地方财政总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与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是地方财政总收入对于土地财政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与完善地方土地财政与国家财政体制关系的具体对策建议,为构建地方政府可持续的土地财税收益(经营)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地方债和土地财政都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地方债发还模式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进而会通过地方财政的作用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本文将2014年进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地方债"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自发自还"模式下,地方政府是地方债务发还的主体,直接面临着还本付息的财政压力,存在动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且财政非平衡地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的动机更为强烈.本文进一步检验表明,"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作用过程受地方财政赤字和经济赶超压力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地市场化过程中的三方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市场化配置对于合理利用稀缺的土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央政府希望通过从上到下强制性制度变迁行动,达到土地市场化的目标;而随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灶吃饭"和"财政分权"等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逐步演变成为具有自身效用函数的政治经济组织;土地的实际占有者也不再是政府部门可以任意支配的机构,随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等改革措施的实行而成长为市场体制下的微观经济主体,要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中央政府的供给型制度创新行动并不必然转变成地方政府,特别是土地占有者的自觉行为.于是,在政策传递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土地实际占有者之间的博弈便产生了.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土地市场发育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土地实际占有者三方博弈的过程、结果及其对土地市场化配置的影响,阐明我国土地市场发育迟缓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虽然地方政府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最大的供给者,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失地农民养老权益缺失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原因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征地补偿标准太低且落实不到位,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不到位,地方政府财政兜底压力比较大等方面。应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并对其进行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分权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经济上的分权与政治上的集中管理体制的紧密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始终围绕着如何在垂直的政治治理体制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分税制改革以来,虽然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相对清晰,但支出责任并没有被正式划分。中国地方政府支出也因此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并给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带来风险。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产经营管理是城市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土地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体制和机制问题。所以明确土地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创新土地资产经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是当前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金融稳定视角下的政府职能及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维护金融稳定时的作用日显重要,本文对政府行为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将一行三会纳入政府范畴之后,本文对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我国政府维护金融稳定的现状、问题和挑战。论文考察了美国政府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救援行为和相关启示,对政府促进金融稳定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不断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和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市物流园区建设方兴未艾,但出现诸多规划问题.本文从我国近几年城市物流园区建设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导致出现这些规划问题的原因,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三大思想:区位效益思想、功能划分思想和"规模-结构-布局"思想,为我国制定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中碰到的难题,提供指导性的解决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地下物流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