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俊 《华商》2008,(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争论焦点之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有本体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本体论的问题,哲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其中是物质本体论还是实践本体论的争论又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白宗军  李靖 《商》2013,(24):345-345
“本体”是哲学所探讨的最高范畴,是宇宙现象的最高存在。佛教作为一个世界性宗教,其“本体论”是其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它贯穿于一切佛教学说,特别是大乘佛教理论之中。本文主要从大乘佛教空宗之天台宗和禅宗的理论来论述佛教的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信息科学的发展和普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提出了挑战。虽然许多学者对其这些问题纷纷进行思考,但观点却很不一致。本文着眼于讨论主客体认识关系的中介、用信息过程来分析认识过程和探索“虚拟实践”的本质三个方面来浅谈信息科学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与深化,借此求教于理论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学者基于时代和中国国情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进行创新发展的过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国情完美结合的核心.结合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转变,科学地认识当今中国国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国情融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商》2015,(20)
"太虚即气"是张载哲学的核心命题,其思想的本体论、宇宙论、心性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命题而展开。张载哲学的思想体系正是通过对气化的不同解读而体贴出来。因而对于张载哲学宇宙论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加透彻、条理的找到其体系脉络从而加深对张载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为其哲学的首要观点,并且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当中。它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标志在于其实践观的确立,并且它使哲学研究的主题发生了根本的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它的确立终结了以往旧哲学种种的理论缺陷,建构了以实践为其核心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真正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统一。  相似文献   

7.
陈经礼 《商》2014,(2):107-10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从建国之后借鉴苏联模式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到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潮,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唯物主义。在反思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讨论中,诸多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实践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刻的讨论。本文对实践唯物主义学说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一番梳理,以期对实践唯物主义形成系统的科学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理,是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化,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两块基石。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为我们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艺术真理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里的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从游戏、象征到节日,伽达默尔考察了艺术作品的本体论,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真理问题。他把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与游戏同论,指出艺术的存在方式是自我表现,这种表现是指向读者阅读的,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生成的,是作品中介化而达到的一种读者和作品融合的新的统一体。对伽达默亦哲学诠释学的这一观点和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了起来。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人及其实践活动,并为我们提供一种真正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国哲学的建构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原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作为一门科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分析方法,住这些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思维方法。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对于丰富和发展统计学理论体糸,开展统计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晓欢 《消费导刊》2013,(4):189-189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雷锋精神也体现了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和雷锋精神二者都是通过实践理性来阐释科学的认识论和普适性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艺术真理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里的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从游戏、象征到节日,伽达默尔考察了艺术作品的本体论,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真理问题。他把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与游戏同论,指出艺术的存在方式是自我表现,这种表现是指向读者阅读的,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过程中生成的,是作品中介化而达到的一种读者和作品融合的新的统一体。对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这一观点和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谢梅 《商》2014,(35):73-7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总范畴和总概念,而唯物史观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从早期的唯物史观到现在的科学发展观之间,始终贯穿着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性原则—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叔本华和尼采作为唯意志主义哲学的两个代表人物,其哲学观点具有同根同源性.但二者对"意志"范畴的诠释和理解则大相径庭.从意志范畴深入展开,却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哲学人生观,但是尼采和叔本华共同坚持用意志压制理性的基本观点,使两者成为唯意志论的最杰出代表,在反理性的战壕里树起了坚实的屏障.  相似文献   

16.
管理思维方式变革,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的重要视角之一。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概括了若干管理思维变革代表性观点,评价了其进展并反思其不足。本文认为,应基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这一核心特征而提出本土化新范畴,强调创业式创新思维应成为考察本土企业管理思维变革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7.
杨子茏 《消费导刊》2014,(1):133-133
中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反映了20年来中国社会状况的巨大变迁,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把握西方思潮并用之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本文概要地分析了这一思潮的历史演进、主要特征、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性观点等基本问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直面现实社会生活,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18.
孙璐 《中国电子商务》2012,(16):161-161
本文从解释学的本体论角度诠释了伽达默尔的翻译哲学,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证验证了伽达默尔的哲学观点,翻译是隐含的预期,本质上包含了人类理解世界和社会交往的全部秘密,从整体上预先把握意义以及如此被预先把握之物的明白确立这三者的不可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传播的本体论研究,应该摒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以现代的意义论取代传统的实体论,从根本上变换问题的提问方式.将“传播是什么”的形而上追问,真正转化为“传播的存在方式”的历时探勘。传播是解释中的传播。解释是传播中的解释,文本意义的主体间性建构是二者共同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由马克思于1845年写的一篇笔记。其实践观点是贯穿《提纲》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核心。本文在对《提纲》中实践观的理解的基础上,浅薄地分析其价值以及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