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服务均等化背景下,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系统间协调发展评价研究渐受关注。本文在对国内外代表性研究成果概述及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评价对象范围、指标构建逻辑、评价方法与模型等方面存在不足。为克服现有评价缺陷,实现该领域内研究递进式发展,需要引进新模型、或对评价方法进行组合等改进。  相似文献   

2.
以常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常州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得分,然后根据协调度定量模型将系统间协调度进行划分,提出常州市未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而物流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二者间的协调发展能够驱动区域经济有序发展。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因此采用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2016-2020年数据为例,运用DEA模型对两系统协调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探究协调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效率为轻微无效率类型,江浙沪地区与安徽省之间存在区域发展差异。并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和第三产业占比对协调发展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提升协调发展效率角度出发,对长三角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成 《致富时代》2011,(1):62-63
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种客观要求,为促使二者真正实现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只有通过对二者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才能更好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从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二者存在互为输入输出的关系,只有坚持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指标控制方法,才能更好的促使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2016,(11)
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构建交通运输—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对甘肃省2003年—2014年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在整个系统中,交通运输与经济优质协调,且变化相对平稳,但是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整体协调度波动较大且不够稳定,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只有把握好两者关系,使二者能够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然而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二者往往无法协调发展,本文即针对这种现实状况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进一步进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基于SPSS13.0的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安徽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然后利用综合得分建立各系统间的协调模型,并得出各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对安徽省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引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指交通运输与经济两个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协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称为交通运输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董大鹏、董莹莹等运用相关系数、灰色关联度、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就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广东省四大区域为例,对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四大区域中珠江三角洲处于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类,东翼和山区处于过渡发展类,西翼则为不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10.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分析了2010-2018年黑龙江地区的三个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哈尔滨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水平不断提升,两系统间综合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使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2018年达到了优质协调发展型;绥芬河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表现出先上升后稳定在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两系统表现出由载体城市经济带动口岸增长的协调发展态势;黑河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态势,系统间综合发展速度失衡使得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增长较为缓慢。因此,为促进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口岸经济发展,建立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市场论坛》2009,(2):19-22
文章设计了一套分层次的安徽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分别对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各子系统内部、两两子系统间和系统间的总体协调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安徽省经济社会中还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各行业转型升级之路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技术手段,零售业发展受数字经济影响较大。选取了全国各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通过熵权法对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零售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构建两者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从时序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数字经济和零售业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数字经济与零售业协调发展指数逐年提升;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可以促进我国数字经济与零售业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强化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铁路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交通运输枢纽的功能、结构及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或设备间的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系统的综合功能,强化铁路交通运输枢纽的系统功能,优化运输网的点、线系统能力协调,进而提高整个铁路交通运输大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服务.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带动了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渐满足人民物质需要,但是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由于能源禀赋的差异,能源对于区域经济及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内蒙古作为全国主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其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影响和整体是否遵循了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具有代表性并值得关注的。本文通过构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和相关评价指标,使用2007年至2012年内蒙古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对内蒙古地区的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彭磊义 《江苏商论》2013,(10):16-19,22
文章基于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和饭店业两个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模型,确定了系统构成指标和进行定量分析的数据来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尔后,借鉴成熟的衡量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判评相关模型,运用SPSS软件针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和饭店业在1996-2008年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准确、全面、系统地预测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文章在综合研究近年来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发展原因,并在主成分评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ARIMA模型对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我国目前能源消耗量最大且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看来,如何才能形成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体系,是新条件下事关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对不同运输方式进行系统定位或怎样形成一个综合的运输体系结构,保证环境、能源的持续健康有效利用,并保障长足可持续发展,仍是当下新条件下需要迫切解决的命题.浅析二者有机结合的市场需求下探索未来我国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以我国深、沪两地上市的交通运输企业为样本,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10个财务指标,借助SPSS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交通运输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市场发展潜力、偿债能力等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排出了前10名运输企业。同时发现,从事海运、依托港口发展的交通运输企业需防范金融风险;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状况不能过于依赖所处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构建广西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搜集2011-2020年相关指标数据。运用熵权法和TOPSIS对广西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进行综合评价,再采用耦合模型对广西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耦合度都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在2011-2017年处于失调发展,2018-2020年处于良好协调发展,两个系统协调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最后提出以数字化手段促进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调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