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从经典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校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长期稳定性特征,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其即期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利率的外生性削弱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调节作用;基于VEC模型的短期Granger因果检验,支持货币量、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了1990年—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M2与通货膨胀(CPI)的关系进行研究,考察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具体关系.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来考察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均衡、短期波动以及二者之间是否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通货膨胀率变化的重要原因,应通过调整货币的供给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3.
国内文献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大多采用季度数据,本文利用1985-2011年期间的年度数据,对长期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并且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研究发现,货币需求函数长期均衡模拟效果比较良好,与实际国民收入成正比,与一年期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成反比,但后两者影响较小。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个别年份缺口比较大,表现出短期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傅强  罗丹 《技术经济》2010,29(2):98-102
通过构建以收入、股票市场市值、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汇率为自变量的货币需求计量模型,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以我国1994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均衡水平调节状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以上变量与实际货币需求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货币需求在短期内存在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自发调节机制,各自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各异且具有不同的动态过程。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协整和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货币流动性与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差额和投机资本之间长期的动态关系以及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机制。结论是,中国货币流动性与三种形式的外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出口差额短期内即可造成流动性的扩张与收缩,长期影响则更明显;外商直接投资中、短期内不会对货币流动性带来剧烈影响,但长期内会导致流动性反向剧烈波动;投机资本对流动性的影响,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是显著的。最后,从外贸政策、外资政策和控制投机资本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海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眉  费方域 《当代财经》2006,(11):103-107
运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上海对外贸易进口、出口、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五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进口、出口、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贸易出口与消费分别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则是投资的Granger原因;从短期来看,三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快,且消费的短期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变化影响比较明显,进口和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GDP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货币替代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检验了2003年1月~2008年5月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和波动率对人民币货币替代的影响程度。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显示,总体上有效汇率因素对货币替代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NEER比REER影响更大。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人民币货币替代率与人民币NEER、REER及其波动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VEC模型揭示了有效汇率的短期波动对货币替代率的长期均衡关系有一定冲击,但影响的弹性较小。2003年以来人民币的反替代现象主要是由于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现实和预期下,巨额外资输入寻求避险和保值引起的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而导致的。本文建议货币政策要与汇率政策进行协同,将名义有效汇率纳入政策考虑因素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杨思群  申旻彦 《金融评论》2012,(3):55-65,124,125
货币需求是被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长期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货币政策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变量。货币需求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关系反映了收入水平、利率、消费价格水平以及资产价格水平和货币需求之间的重要关系。这些关系也是确定货币政策时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中国的长期货币需求和短期货币需求1985~2010年年度数据进行了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水平)对货币数量在长期和短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率水平在长期仍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价格的长期货币需求弹性较低,短期和货币需求没有关系;当货币数量失衡时,向长期均衡进行调整的速度很慢。由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中介指标、操作指标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等方面都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理解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失调、波动与调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区分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均衡汇率、失调和波动,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值,发现人民币不存在严重高估和低估,只是产品市场上近期实际汇率低估且程度在加深,而资产市场上高估;产品市场上实际汇率长期波动主要源自相对供给冲击,资产市场上短期波动则主要来自自身调整机制和相对货币供给冲击。政策含义表明:资本账户保持一定管制降低了风险溢价,允许决策者调整短期实际汇率波动,扩大波动幅度减缓汇率升值预期,消除资产市场上短期失调;长期波动决定因素使得决策者只能以产品市场长期均衡汇率为升值目标汇率,在需求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供给管理政策实现内外经济均衡。  相似文献   

10.
将电子货币引入通货膨胀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电子货币通过改变货币供求结构和货币流通速度产生通货膨胀效应.基于2003、2011年的季度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电子货币的通货膨胀效应显著存在.从长期来看,一方面,电子货币会使货币流通速度先下降后上升,并且当前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电子货币通过减小货币乘数提高了通货膨胀率.而在短期,电子货币导致的货币乘数减小降低了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陈福中 《经济论坛》2009,(15):77-81
本文以上海为例,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相关率、金融效率及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保险市场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当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接近-0.7单位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回调与宏观经济新常态并行,房地产主要指标与GDP增速的波动特征相似.本文构建自回归与误差修正模型,反映房地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均衡动态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房地产对GDP具有显著的弹性影响与长期均衡作用.自房地产显现回调以来,房地产投资与房价仍然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且短期影响显著增强;但商品房销售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明显减弱.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信贷和土地成交价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其影响系数较大.同时,房地产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生偏离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这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性.  相似文献   

13.
师博 《经济问题探索》2007,(11):14-19,41
本文在油价波动分解的基础上采用月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存在非对称性效应,短期来看油价下跌对产出增长率的逆向冲击较大,但长期中油价上升的负面效应更为显著.并且,由于原油价格从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比较缓慢,造成油价波动对产出增长率的逆向冲击会在长时间内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供应量和上证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对股票价格有影响,而股票价格波动是货币供应量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因此,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应分析实体经济的变化,也应关注证券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湖南省2 536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与土地资源处置方式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与土地资源处置方式的社会化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非农就业状况对其处置土地资源方式的影响最大,对非同一地点转移的程度影响较轻,对农村家庭剩余劳动力转移比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笔者采用1997年~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考察了中国家庭债务、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家庭债务、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存在均衡关系,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显著,但家庭债务拉动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较小;从短期波动关系来看,当居民消费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42的调整力度把非均衡状态拉到均衡状态.要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应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注重发挥住房的财富效应并合理配置家庭资产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货币—产出非对称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货币与产出之间的非对称影响关系研究,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平滑迁移向量误差修正(STVECM)模型,对1989—2007年我国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影响关系展开实证分析。引入年产出增长率、年货币增长率以及年通货膨胀率的年度变化作为转移变量,线性检验表明我国货币、产出和价格系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通过模型估计识别了我国货币—产出关系的经济和/或政策状态相依性;运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关系。概括来说,我国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关系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其依赖于经济周期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货币供给的高速增长和低速增长阶段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加速和减速阶段。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长期均衡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收入变化对消费支出是如何产生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大小 ,在全国及不同省市的具体表现则各有差异。本文主要运用协整技术研究云南省城镇居民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程度 ,运用消费敏感性分析方法 ,探讨边际消费倾向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丁尚宇 《宏观经济研究》2023,(11):14-24+127
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经历了被动投放到主动投放的转型,对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研究紧随政策实践变化。基础货币投放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是货币金融政策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分析基础货币投放、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动态时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基础货币投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关系,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效应要大于短期效应,但基础货币主动投放的中短期效应要大于长期效应。这既体现出中国货币政策精准投放效果显著,也反映出基础货币投放对经济的长期支撑效果有待提高。(2)基础货币投放对物价水平中长期影响均大于短期影响,而且中长期影响更加稳定。(3)不同基础货币投放阶段,被动投放和主动投放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时滞较为一致,但程度略有不同。本文认为应在优化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的同时,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从短、中、长期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计划。  相似文献   

20.
韩永宝 《经济师》2014,(9):31-32
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驱动因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劳动力流动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程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二者都是劳动力流动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城乡收入差距对劳动力流动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在劳动力流动率的未来预期波动中,城镇化程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且是正向的,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波动性上升后呈现出持续缓慢的上升态势。因此,要提高劳动力流动率,就必须提高城镇化程度与水平,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其在城镇中的生活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