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导其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注重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做到标本兼治,治标抓本。通过突出课堂教学、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重团体心理咨询、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实现思政课与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融合等,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积极心理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记录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心理特征和状态、他人社会观察三方面内容。高校构建这一类型心理档案应拓宽线上线下渠道,立体化收集反映大学生自我内省、外界评价的资料,通过学校层面建立积极心理档案协同数字库、教师层面科学精准利用积极心理档案、大学生层面深度利用个人积极心理档案等应用路径,为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搭建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志  杨鑫铨 《企业家天地》2012,(12):111-112
受传统心理学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关注大学生的消极面,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潜力的开发和发展,更不利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我们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分析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的积极元素,构建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秉承"积极""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大学生,注重挖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做强做优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角度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将积极心理学引入生命教育,探索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性、前瞻性等基本特征,分析生命道德教育、生命品味教育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诉求。以课程体系建设为载体,搭建生命教育主平台;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开拓生命教育主渠道;以新媒体教育为基点,拓展生命教育新空间;以实践锻炼为抓手,强化生命体验教育;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探索生命教育长效机制,使生命教育切实得到贯彻落实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效发挥。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培育大学生积极人格、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应通过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深入挖掘和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营造积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转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立足残障人士生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残障大学生的根本需求,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构建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积极关系体系下构建“了解生命之源、体悟生命之真”的生命探索课程体系,在积极人格的基础上建构“享受生命之善、扛起生命之责、抵御生命之艰”的积极心态课程体系,在积极的情绪中构建“发展生命之美、规划生命之梯”的积极情绪调整课程体系,从而达到启迪残障人士的生命,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我自己”、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展现出生命中全部的爱和闪光点,焕发出自己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南京财经大学40名学生和10名辅导员进行访谈,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主题集中在五个方面:自我和谐、自尊、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和主观幸福感。文章采用文献查阅法,对上述五个方面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侧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理论于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将人类幸福感、创造力及智慧等作为研究基础,用于探索人类美德及深层次潜能,旨在促进人类获得幸福。当今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对于积极人格、积极情绪及社会关系变化的关注和研究,集中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引导,兼顾心理与生理健康发展,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发展的状态。传统的心理健康研究与评定实际上是一种消极取向模式的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健康"或者病态,而不是研究健康状态。这种做法是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背离的。积极心理学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完整的育人观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真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科学知识体系,积极心理学不仅提倡了一些积极理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积极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理念以外,同时应用其积极方法也是必要和可行的。文章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幸福,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均不容乐观。本文对大学生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总体幸福感、职业倦怠感分别进行了调查,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目前大学生与高校教师达到教育幸福的目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积极心理学里,主观幸福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目前,国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日益增多。也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原因,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凤毛麟角。本文从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差异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尝试了解教师目前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将研究视角转向美德、潜力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上,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和积极的情绪,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要完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贴近学生生活,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当前中国多数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理念、方法、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增加积极体验、培养积极品格、创设积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按照“树立意识—激发行动—培养习惯—塑造性格”的基本思路,打造新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的方法,对安徽工业大学2020级1 377名新生进行入学适应能力调研,其中获得助学金的学生有196名,获得过相关部门资助的学生有298名。通过对比发现,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入学适应上无明显差异,贫困大学生入学适应良好。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构建合理的“贫困”认知,创建积极的社会环境,挖掘贫困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提升其入学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趋严重,已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其他手段和方法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促进大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与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及心理暗示、积极情绪等观点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积极教育环境的创设都起到积极的效果,它拓宽了高校德育的渠道。文章指出积极的理念有助于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