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政府财政收支日趋紧缩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现有存量提高健康产出是政府医疗投入的核心问题.而基于投入路径的健康绩效检验至关重要,关乎未来政府医疗投入的结构性优化.利用2007-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补供方"和"补需方"对健康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增加"补供方"与"补需方"的投入均可显著促进健康产出;持续"补供方"或"补需方"对健康边际产出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增长,具体表现为倒U型;"补供方"与"补需方"是提高健康产出的一体两面,互为基础.二是"补供方"超过门槛值会直接提高"补需方"对健康产出的促进效应,而持续"补需方"可以间接提高"补供方"的健康产出.因此,提高政府投入的健康产出,需建立结果导向型健康投入机制,实现"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健康资源均等化配置,"补供方"应从粗放型转为精准滴灌型,构建对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地区的协助网络;以"补需方"为主,构建竞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樊敏杰  殷强 《经济经纬》2023,(6):109-120
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和宏观数据,考察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补需方”和“补供方”维度来看,两项支出对医疗总费用均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主要体现在住院费用方面。“补需方”有利于降低自付费用进而降低患者医疗负担,而“补供方”则会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2)“强基层”对各类医疗费用均呈现出不同的降负效应。(3)各分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分别通过提高患者就诊频次、增加医疗资源和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等渠道,进而对医疗费用产生不同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结构,提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降低居民医疗负担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把公立医院改制成独立经济利益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财政对公立医院由补供方变为补需方,让公立医院展开市场竞争,政府代表患者购买公立医院服务,这样的改革思路是不可能成功的。其根本原因就是无法消除医疗服务特异性所导致的严重市场失灵。公立医院间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医疗(药)费越来越贵。公立医院改革成功的标志是真正做到"公益性"。实现"公益性"公立医院的关键环节是公共监督。因此,公共监督下的由国家财政举办的公立医院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刘松暖 《经济前沿》2001,(10):103-104
宝安区是深圳市6个辖区之一。全区人口273万,辖8镇2街道,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5所,病床2240张,医务员工5014人。2000年全区共收治住院病人81万,门诊515万人次,病床使用率达86%。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宝安建区以来,政府加强了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领导,投入4亿多元用于区、镇医疗机构的建设,引进一批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增添了大量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强化了改革与管理,加速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体系基本形成。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医疗体制改革仍较滞后。领导管理体制的竞争机制尚未完…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是否有助于提高与本地居民偏好更加匹配的公共服务水平未有定论。借助“省管县”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文章旨在从微观需求角度考察地方分权对公共服务改善的效果。采用2005年的县级宏观数据和 CG S S2005居民调查数据,本文对“省管县”改革与公共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Logit模型结果表明,“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实施未能使当地政府提供让居民更加合意的医疗服务,反而恶化了居民对公共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在排除了“改革错觉”、“预期效应”以及“滞后效应”的干扰后,这一结论依旧稳健。文章认为,财权扩大加剧了地方政府间竞争,使得县级政府有更大的激励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基建领域而非民生领域,这将导致医疗服务供给相对不足,进而引起满意度的下降。中介分析证实了这一推理。文章研究有助于从微观视角评析分权改革的公共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6.
曾理斌  李晟 《当代经济》2011,(24):29-31
社会医疗保险供方道德风险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转型和医疗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本文采用既有资料分析法对社会医疗保险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主要形式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从激活市场机制、健全政府监管和整顿医疗队伍、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三方面来防范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主要观点,为防范医疗供方的道德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扭曲和后果,并讨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改革的两大方向,即公立医疗机构的结构重组和制度变革:一方面,政府通过公共财政的力量,引导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更多地流向市场不足的地方;另一方面,推进公立医疗机构的制度变革,使公立医疗机构转变为独立的法人,为各类医疗机构的大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最近对这一政策的效应看法出现分歧,一些同志认为其政策效应正在递减,应该用新的政策加以替代。这对粮食直补政策的去留非常重要,本文因此进行了专门分析研究。首先确定测试"效应递减"的指标,然后依次考察了粮食直补政策积极作用的发展变化,探索了"效应递减"生产的原因,分析了直补政策与价格支持的利弊,文章最后提出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区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居民的基本社区医疗服务。其优点是方便就医、减少病人的诊疗费用和时间、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医疗服务需求,是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现状还存在各种问题,譬如,医护人员不足、素质偏低、流动过多,医疗机构规模和分布不够完善,医疗信息建设不完善,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等。  相似文献   

10.
“过度医疗”的制度根源与医生声誉激励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看病贵"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中的突出问题,导致"看病贵"的一个直接推动因素是医疗服务中的"过度医疗"问题。医疗服务具有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在此背景下会形成医患之间合约谈判权的非对称分布,形成"权责不对等"的"委托困境"问题,从而引发"过度医疗"和医疗市场中"富人驱逐穷人"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政府管制并不能改变医患之间合约谈判权的非对称分布格局,解决过度医疗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建立以医生声誉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管理与监督机制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晓琳 《生产力研究》2005,(6):52-54,57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管理模式为卫生管理部门,应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责任。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的筹集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个人合理分摊,主要用于补偿大病医疗费用、门诊费用和无疾病支出返还。应通过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需方(农民)费用支出及供方(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费用的控制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监督制度等制度来控制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的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闵行区从2005年8月份开始对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进行改革,特别是最近几年,突破了思想理念约束、利益约束、制度约束和管理约束,全力推进药品现代流通在医疗机构的应用,通过重塑药品现代流通方式,解决了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中的若干难题,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效。闵行区的改革探索在起步阶段不需要政府投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复制性,能够使新医改迅速见到成效。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8)
我国医保制度已实现全覆盖,但资料显示,居民个人现金医疗支出不降反升,医保报销带来的好处已基本被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所抵消,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和费用非正常增长等不合理因素外,还与公立医院缺乏改革动力有关。改革医疗服务供方支付方式,重塑激励约束机制,是提高政府投入绩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三明市医改起步较早,以改革药品招采机制、实行院长"年薪制"等为标志性动作,实施了一系列联动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其他省市医疗体制改革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三明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做法和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山西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晓云  贺川 《当代财经》2021,(11):28-40
后疫情时代,重新审视财政投入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对于提升健康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省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数据、卫生总费用筹资数据双重视角,通过构建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投入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财政投入强度存在显著的政府间互动和正向溢出效应;相较于社会、个人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促进效果更显著.同时,区域间财政透明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异质性因素对财政医疗卫生投入强度存在门槛效应,且当前大部分省份处于递增效应阈值区间内.因此,应提升财政资金投入强度,拓宽公共医疗筹资渠道,增强各省份医疗服务供给上的协同合作与空间联动,发挥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低、竞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采购模式一般为政府采购,由受到社会监督的政府实施集中批量采购,有利于规模效应的形成,降低了采购的价格,节约了采购的财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性和公益性,充分地保障人们群众的利益。然而,公立医疗机构政府采购的关键环节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完善公立医疗机构政府采购的措施进行一定深度的探究,希望促进公立医疗机构采购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减少财政资金,保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同时,希望为进行政府采购的相关人员提供采购工作上的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公立医院价格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如何通过实施多项打包收费政策,推进三医联动改变医疗机构趋利性,提高医患满意度。方法:阐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四类打包收费项目和适应范围,收集深圳市四家三甲综合医院2016—2020年住院均次费用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法,体现打包收费与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比价关系,提高医患满意度,达到收费制度改革的医改成效。总结:在目前的收费制度下以及公立医疗机构绩效改革、医保控费等多项指标体制下,多元化打包收费模式适合现行公立医疗机构,并且是能够提高医疗质量、有效控费和遏制过度医疗的收费模式,可行性和推广性强。  相似文献   

18.
张涛  袁伦渠 《生产力研究》2013,(8):80-82,91
美国的"管理式医疗"机制在全球医疗保障领域独树一帜。"管理式医疗"的实质,在于医保机构从游离于医患关系之外的被动赔付者转变为介入医患关系之间的"第三方",通过一体化医疗服务网络、预期付费制度、医疗服务管理、健康管理等契约安排或管理手段,克服医患关系中的市场失灵,解决医疗费用和质量问题。要破解医疗体制改革的困局,从根本上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我国需要在明确医保部门、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分工定位,加强人才、软件、硬件三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借鉴"管理式医疗"的先进经验,完善医疗保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层卫生组织是社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卫生组织包含了乡镇卫生院和社会医疗服务中心等.按照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国家实行了新的医疗改革,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经营工作就是提供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新医改政策的指示,国家将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这将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有了资金保障,将会有利于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将分析新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的变化,并重点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成本核算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3)
文章分析了医疗服务"乱收费"的成因,提出了加强物价管理、转换收费方式、变革医疗机构薪酬分配体系、完善医疗机构补偿和医疗卫生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