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是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重要贡献之一.森区分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不平等,并在传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能力平等观,拓展了不平等分析的视野.森的分析对解决我国的不平等问题的启示是:能力平等观为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提供了方向;从能力扩展的角度深刻理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从能力扩展的角度寻求解决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收入不平等扩大和经济增长降速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本文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以及不平等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CGSS数据和反事实法,以客观的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为标准对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并结合宏观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不同来源的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资本造成的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文化资本代际传递造成的收入不平等未表现出与经济增长的显著相关关系。本文的发现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多种政策协同作用,共同阻断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同时降低收入不平等中的消极成分,即降低由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资本导致的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收入不平等问题。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将居民的收入不平等分为劳资收入不平等和劳动者内部收入不平等,并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入手,研究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对于前者,由于教育只是再生产的工具,所以难以改善劳资收入不平等;对于后者,文章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论证了教育能带来劳动者工资的提高,但若要改善劳动者内部的收入不平等,还需满足教育公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遗产机制、生命周期储蓄和持续性不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具有遗产机制的生命周期模型,在个人具有不同年龄结构的经济中,讨论了社会初始财富分配不平等和生命周期储蓄不平等对加总经济的均衡以及均衡状态时社会财富水平、国民产出、个人消费和储蓄、资本和商品进出口的影响。本文还研究了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均衡时持续性不平等的决定等问题。本文研究表明,在个人关心后代的有限生命周期模型中,如果利率水平不太高,那么社会初始财富分配不平等不影响社会均衡以及均衡时的产出水平和不平等程度,初时财富不平等也会随着代际的延续而趋于消失,历史性的不平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但是,如果利率水平过高,则初始不平等对经济可能具有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消费不平等视角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共享发展的影响机制与影响效应。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相关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降低家庭收入不确定性、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以及拓展居民社会网络等渠道,有效缓解居民消费不平等;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区域更为显著,且在金融素养较低和数字鸿沟较大的居民家庭中更为显著。本研究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探讨和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6.
《国际融资》2011,(3):68-68
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不平等程度也在上升,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世界银行新报告建议政府采取一个三支柱的战略一消除绝对贫困,减少机会不平等,遏制结果不平等。  相似文献   

7.
杜两省  程博文 《金融研究》2020,481(7):75-94
本文通过构建带有职业选择的两部门异质模型,探讨了个体面临的金融摩擦和收入风险对财富分配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经济中存在的金融摩擦会通过职业选择、自我保险和自融资来影响个人的财富积累,从而导致财富的集中和不平等。对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降低金融摩擦在总体上会降低财富不平等程度,但对不同财富阶层的影响不同,其在大幅减少前1%和前10%阶层财富份额的同时,虽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后50%阶层的财富份额,但提升幅度并不大,过高或过低的企业家收入风险,都会加大财富不平等程度,因而存在一个使经济中财富不平等程度最低的适度企业家收入风险水平;虽然金融摩擦和收入风险都会影响经济中的财富不平等,但收入风险本身对财富不平等程度的影响较小,其主要是通过金融摩擦放大了经济中财富不平等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长期关注的问题,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收入分配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本文将人口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归纳为四个方面:正、反向作用、微小作用和不确定性作用。归纳发现,此方面研究的理论基础包含永久性收入假说、人口理论、世代交叠模型、家庭交叠模型、基尼系数和数值模型,且基于不同理论基础得出的结论差别较大。本文在归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现有文献在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界定、收入不平等的衡量指标以及不平等指数分解三方面存在缺陷,并提出将人口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作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却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发展模式,最终出现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形势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深入、系统的研究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主要从统一增长理论方面分析收入不平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CHARLS数据考量中老年人的消费不平等问题,结果发现:2011-2015年中老年家庭总消费水平快速上升,同时不平等程度进一步扩大。从消费分类上看,医疗保健对中老年人消费水平影响最大;从年龄效应上看,中老年群体不平等在67岁以后开始上升。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出生中老年群体会积累更多财富,在基本衣食需求满足后,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更多体现在家庭用品、教育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VAR模型运用我国1981年~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有正的影响,并且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金融发展是收入不平等的Granger原因,所以,我国应进一步推动金融发展迎来收入不平等下降的拐点。  相似文献   

12.
李晓娜 《时代金融》2014,(6):217-218
个人收入的纵向不平等一直是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有大量文献讨论过这个问题,从指标的测算到实际应用。近年来,发达国家由于养老金制度改革,养老金给老年人带来的不平等问题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丰富的文献。本文对这些文献做了简单的梳理,以期找出可以借鉴和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张川川 《金融研究》2016,(1):99-115
经济理论表明收入不平等影响城市房价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及性。本文基于城市住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城市收入不平等对低收入家庭住房可及性的影响。经验研究表明,城市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上升会显著加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成本负担,显著降低其人均住房面积和居住质量。在控制自身收入的影响后,收入不平等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可及性仍然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住房产品的差异化能够对收入不平等的负面影响起到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扩展巴塞尔的公共领域产权分析,结合有关国家代理人的寻租与创租行为,对无法预期的随机性政策、由于得不到相同程度的法律支持和政策许可导致不平等的经济政策、以及由于法律和政策禁止行为得不到执行导致不平等的经济政策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认为随机性政策和不平等政策使得经济行为主体无法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合理预期,形成不稳定的受益和受损关系,降低了经济效率,从而说明这样的政策可能带来的产权效应及其可能造成经济竞争过程的不公平,引发国家代理人大规模的寻租和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5.
邹静娴  张斌  魏薇  董丰 《金融研究》2023,511(1):1-20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信贷增长对中国家庭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整体而言,信贷增长可以缩小家庭收入不平等,主要作用机制是信贷增长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收入和单位时薪以缩小劳动收入不平等。同时,文献中所发现的信贷增长可能恶化收入不平等的机制——扩大家庭间非货币金融资产差距,在我国表现并不明显,原因在于中国家庭的非货币金融资产比例较低,这一点对于高收入家庭也不例外,且大部分家庭难以从金融资产交易中获利。信贷增长带来了各个收入组的房屋价值上涨,但高收入家庭房产价值上涨的幅度高于中低收入家庭,因此房价上涨扩大了不同收入家庭所持有的房产价值差异。考虑到家庭调查数据往往对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和财产覆盖不完整,上述结论可能低估了信贷增长对极少数高收入家庭收入和资产的影响。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信贷增长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影响,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鉴于BRIC国家拥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提升金融系统的可及性对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减少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金砖国家是否实现这些目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BRIC国家为例,实证考察了2004年到2017年期间金融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贫困和存款增长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包容性能有效降低收入不平等,但失业率、转移支付、出口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此外,包容性财富并不能改善贫困发生率。但高等教育入学率、出口和人均GDP增长都能有效改善贫困。最后,经验证据表明,人均GDP增长能有效提升存款增长率。  相似文献   

17.
徐英 《时代金融》2013,(11):58-59
收入分配问题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始终是被关注的重点,其中的不平等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且基尼系数的高与低几乎成了衡量收入分配差距大与小的通用标准。但本文将从代际收入流动这个角度来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进而揭示由机会不平等所造成的子女收入差距过大现象,由此剖析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差存在的原因,并相应给予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对金融发展能否减少收入不平等却存在分歧。本文使用1978-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模型系统GMM分析方法发现:金融发展减少收入不平等最大的作用来自间接机制,即通过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和工资;金融发展的直接机制主要体现在深化效应上,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范围的提升主要有利于富人;间接机制减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大于直接机制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种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是以收入不平等拉大为代价的,尤其是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然而,新的研究发现,虽然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十分严重,当今最大的收入差距础乡之间,而在城市和乡村内部。虽然城乡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应该已处于贫困线之上,但与他人收入的巨大落差却使很多人无法摆税贫困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差距拉大和人口结构老龄化等问题也日渐凸显。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收入不平等和老龄化之间的关系是否也同样表现出时变特性?基于时域视角,使用含断点的时变协整、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考察我国老龄化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时变的动态关联机制,并进一步采用平滑迁移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TVAR)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非对称的影响及测度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和人口老龄化在研究样本区间内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改善收入不平等的同时,应该注意人口结构的改变对收入不平等所产生的影响,加快完善我国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