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新时代》2006,(5):123
53岁的韦杰夫一个人力量就能改变世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2006年2月,这位中资银行的首位"洋行长"正式离职.韦杰夫短短一年零2个月的任期,使得深发行的行长位置成为了"是非之地",而前行长周林引发的15亿元骗贷风波,至今仍然是这家小股份制银行的软肋.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代》2006,(3):69-71
“尽管他中文流利,但他几乎不和我们沟通,或者沟通起来我们还是存在障碍。很多时候,韦行长都没有和他的副行长们讨论行里的问题,所有的改革内容都是他一个人决定的。”更加糟糕的是,在投资者看来,像韦杰夫这些“老外”也不能给深发展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新任行长忻麦豪来讲,走在前面的韦杰夫是他要温习的一门功课,更是他往后的一面镜子,他要么让广发行成功步入2.0时代,要么就成为“韦杰夫第二”  相似文献   

4.
张可慕 《经营者》2006,(5):79-80
算起来,韦杰夫与中国已有34年的渊源,被称作是“中国通”的他,当得知新桥购并深发展消息时,便立即辞掉待遇优厚的工作,再次来到梦寐以求的中国。他说,“这是上帝的旨意”。但是,由于与董事长纽曼在深发展改革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又被卷入15亿贷款风波, 韦杰夫最终不得不在2月14日这样一个甜蜜的日子酸涩地离开。  相似文献   

5.
沃德与韦杰夫的“闪电陨落”,未免让人叹息。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洋高管”曾在海外有过辉煌的业绩,但如果在现任岗位上不能胜任或者满足投资者的预期,最终只能走人。在中国,一句老话忽视不得:适者生存  相似文献   

6.
2006年,艾伦·格林斯潘结束了近20年的美联储主席任职,他被评价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央行行长”。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在推动美国经济复苏和增长方面,格林斯潘发挥了比里根、克林顿等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尤努斯在孟加拉都可以探索小额信贷和贫困农民的贷款,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探索?”他南下北上,由官而商,关闭一家银行(海南发展银行),又成就一家银行。他就是先任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后任招商银行行长的马蔚华。2006年9月22日,招行成功在香港挂牌上市。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7,(1)
尚福林简介1973年,自北京财贸学院金融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至出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尚福林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时间长达18年。2000年中国国内媒体评点新出任的四大国有银行行长时,尚福林名至实归获得了“行龄”最长行长的头衔。2002年12月,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在央行工作期间,尚福林通过进修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一员。cfp入选理由:他望闻问切,对多年的制度痼疾明察秋毫。他大开大阖,开出的处方具有外科手术般的精确。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证券市场在2006年发生历史性变革。2006年1…  相似文献   

9.
面孔     
《英才》2007,(6):18-18
沃尔福威茨憾别世行 虽然保卫“饭碗”的决心异常坚定,但这位曾经的美国国防部二号人物,现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还是宣布将在6月底辞职,换取董事会承认他在2005年、2006年的工作成绩和良好德行。  相似文献   

10.
戴璐  海涛 《英才》2006,(3):75-75
韦杰夫上任后深发展的业绩报告却并没有制造惊喜,雪上加霜的是,15亿不良贷款曝光,各种争端纷至沓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李刀 《英才》2006,(2):33-33
时代华纳蓄谋已久的权力安排。任命低调、口碑极好的娱乐部首脑杰夫·比克斯(Jeff Bewkes)为总裁和首席运营官,时代华纳“蓄谋已久”。杰夫·比克斯擅长“娱乐”,他曾掌控时代华纳有线电视业务,并任HBO董事长。在他经营的7年中,HBO利润增长了三倍,成为全美最大的付费电视网。2002年起,他任时代华纳旗下娱乐和网络公司 (Entertainment & Networks Group)主席, 直接监管华纳兄弟公司、新线(New Line Cinema)、HBO和Cinemax,并负责CNN、TNT、 TBS、卡通网络(Cartoon Network)和WB电  相似文献   

12.
朱雪尘 《英才》2003,(6):92-93
今年亚布力论坛,第一个从6号道(比赛用道)上摔得鼻青脸肿的人,就是戴志康。“不怕失败”成了采访戴志康时他提到最多的一句话。1988年,23岁的戴志康因不服官家子弟,一怒辞掉了中信银行行长办公室秘书的职务,南下创业,半年后创业失败回到北京。那年冬天,戴志康和他的人大校友挤在一张床上度过。从那时开始,戴志康开始拨动了自己的命运罗盘。  相似文献   

13.
李芃 《经营者》2005,(9):54-57
对于李礼辉的评价,外界使用的词汇是“年富力强”。他有过种地、养蜂的经历。他从海南省副省长上调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这对他是一个人生转折。  相似文献   

14.
谈及巴菲特,人们头脑里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那无以伦比的投资技术以及令人望其项背的资产增长速度——如果有人1965年以一万美元投资于巴菲特所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么到现在他所拥有的市值将超过2.7亿美元。人们更多地是把他作为一个投资方面学习的对象,其实做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巴菲特除了拥有卓越的投资技巧,他更作为一个经理人和领导人,发挥着他在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独到的理念和技术,并在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塑造成美国最大和最成功的“增值机器”过程中显现出其在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俞敏洪 《经营者》2007,(1):48-49
入选理由:他从一个普通教员走向了“教师首富”,并把一个梦想变成了影响无数人的产业:他让专业教育产生核聚变。2006年9月7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见证了来自东方的新传奇。[编按]  相似文献   

16.
环球博览     
佐利克:世界银行新行长5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提名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出任世界银行第11任行长。布什当天在白宫说:“佐利克在外交和经济发展事务方面有长期经验和卓越表现,这使他能够担此重任。”他称佐利克是一位“忠诚的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06,(17):48-49
从他开始,民营书企得以享受与国有新华书店相对平等的政策空间和竞争平台,打破了中国出版物发行领域最后一块“垄断阵地”。他是民营书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突破垄断的最大受益人。  相似文献   

18.
家住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单桥镇粱塘村老寨村民组的韦毅老人年过七旬,退休前在村内小学任教。一年前,他产生了办“家和报”的想法,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传承优秀文化,建设和谐幸福家庭,韦老汉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他蒙的书柜摆满了各种书籍,为他“办报”提供了知识宝库和力量源泉。他经常随身带一个笔记本,遇到家里发生什么有意义的事,就随手记下来。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6,(17):52-53
尹明善是一个认“死理”的狂人。1992年,54岁的他力排众议,开始创业,仅用20多万元就把力帆集团发展起来;2005年,在一片市场质疑声中,67岁的他宣布要转产生产轿车,终于在2006年1月20日,力帆集团第一辆轿车产品——力帆520上市;如今,他又想进入军工领域,并多次分析民企“参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一次晚餐会上,在座的发达国家行长和著名经济学家们对此次危机几乎都持无所谓态度,使林毅夫“感到惊讶”。他们轻描淡写地表示:“30年后,大多数人都将不记得这场危机,顶多在经济学教材中作为一个案例。”林毅夫由此感慨:“这些行长,专家的‘过于自信’,正是这次危机不可避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