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晓妍 《华商》2008,(15):88-88
在外国新闻传播史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党报纸一般经历50年至80年占主导地位的发展史,可在我国,政党报纸从1895兴起一直持续到现在仍然占主导地位。究其原因,除了中国社会不断转型的原因,还有社会制度的因素以及西方新闻学对中国报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云扬  高约西 《商》2014,(12):179-180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地位的上升,西方媒体对中国新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涉华报道在西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中所占比例也有涨幅,而由于各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巨大差异,新闻报道中难免出现立场、角度的巨大偏差。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长期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涉华报道在美国主流媒体中一直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戴佳言 《商》2014,(6):151-151
报纸版面作为报纸编辑的重要部分,不仅影响着报纸本身的发行量同时还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中国的报纸版面存在着某些缺陷,所以本文主要从报纸版面的重要性、中国报纸版面的缺陷、西方报纸版面的优点以及中国报纸版面借鉴西方报纸版面的意义等方面出发,探寻中国报纸版面借鉴西方报纸版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试论大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影 《北方经贸》2010,(5):116-117
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国家、社会及公民大众应该承担的法律、道德和职业的责任及义务。坚持新闻真实,把真实性作为新闻工作的第一原则,这是对新闻工作者业务上的最基本要求。坚持报道客观,善于用事实说话,坚持评论公正,注意报道平衡和坚持反映事物全貌,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丹丹 《中国报业》2022,(23):30-3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对新闻事件的舆情处置反映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面对新闻事件,媒体在做好报道的同时,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推动新闻事件的良性舆论走向,为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下,整个社会结构面临全面解组,整个文化价值面临彻底消失的威胁。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发展,为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西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扩张,促使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新闻业应运而生。《申报》自创办开始,就显得别具一格,以其独创的报纸版块结构和重大新闻形式而区别于他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承载了太多的"第一"。它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涂抹了浓重的一笔,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发挥了很大一部分的良性的社会功能,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向中国介绍西方的过程中,给中国封建社会注入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中国逐步演变,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传媒的崛起,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其监督职能也日益突出,在这种趋势下,负面新闻的报道尺度越来越自由,在拥有了更为开放的语境后,负面新闻凭借数量和影响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但是,负面新闻的报道同其他新闻报道一样,存在着效果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报道时机的把握,负面新闻就很有可能起到负面作用。而如果时刻重视其报道的时间限制,才能够强化监督作用,推动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8.
张圣龙 《中国报业》2023,(13):82-83
随着媒体融合逐渐深入,报纸也将新闻采编的重点转向了媒体融合,从新闻发布渠道、新闻采编手法等方面优化新闻传播。但从实践来看,报纸编辑对媒体融合还存在一定的误解,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编辑思维。本文结合媒体融合环境中社会新闻的传播现状,探索如何提升社会新闻的编辑技巧。  相似文献   

9.
郑帆 《中国报业》2014,(8):44-45
一直以来,西方媒体在新闻发布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纵观西方媒体报道,总是令人惊奇地发现,他们往往会歪曲事实,掩饰丑闻,混淆视听,以实现自己的绝对控制权和主导权。本文以西方媒体为研究核心,从新闻基本特征入手,通过真实案例展现西方媒体的虚伪与强权,并就如何应对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中,人们无时无刻不经受着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多种压力挤压,社会新闻就具有了存在必要性和生存空间。社会新闻有许多积极作用,如独特的道德规范作用、社会教育作用、娱乐功能、传递科学知识的作用[1]。此外还可以使我们的观念发生改变、激发爱国和国际情感。然而许多媒体在报道社会新闻时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笔者以最近报纸和网络炒作得很热的谭静坠楼身亡事件为例,探讨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从事社会新闻报道的各个媒体敲响警钟,促使社会新闻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峰  王昆  孙志军 《商》2014,(21):177-177
社会热点报道在报纸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广播电视,尤其是网络媒介形式的出现,报纸媒体时效性的劣势逐渐凸显,这导致报纸媒体对社会热点报道的依赖性加强。为了打赢生存之战,报纸媒体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定位,把握好自己在社会热点报道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刘俊平 《中国报业》2011,(12):50-51
当新媒体改变了媒体格局,报纸不再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工具时,报纸的宣传功能渐渐弱化,以反映社会万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新闻占据了报纸的大量版面。社会新闻不仅成为都市生活类报纸吸引受众,拉动市场,吸纳广告的主打产品,也成为部分党报转变形象、贴近市民的重要副产品。  相似文献   

13.
当新媒体改变了媒体格局,报纸不再成为人们接受教育的工具时,报纸的宣传功能渐渐弱化,以反映社会万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新闻占据了报纸的大量版面。社会新闻不仅成为都市生活类报纸吸引受众,拉动市场,吸纳广告的主打产品,也成为部分党报转变形象、贴近市民的重要副产品。  相似文献   

14.
崔腾翔 《中国市场》2011,(40):72-72,74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着诸如体系不完整、制度不规范等较为严重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深入分析,并借鉴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特点,提出适合我国目前社会责任披露环境和最终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措施。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美国剧作家、《推销员之死》的作者亚瑟·米勒在1961年曾经意味深长地说道:“我想,一份好的报纸,就是一个国家在和自己对话”。10年后,两个《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撰写的一系列报道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下台,报纸的地位因此而大增。在其鼎盛时期,报纸迫使政府和企业担负起了它们应尽的社会责任,也为其他媒体设置了新闻议程。但是,如今  相似文献   

16.
赵欣 《中国报业》2014,(6):42-43
社会新闻是新闻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报道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报道的质量、速度及真实性直接决定这社会新闻在众多媒体竞争下的传播效果。由于社会新闻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新闻的服务性也是保证社会新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社会新闻只注重新闻的内容和速度,不注重大众的感受,那么这样制作出来的社会新闻只能是不受大众欢迎的,不具有任何社会意义。本文针对社会新闻的服务性问题,论述社会新闻打好服务牌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谢波飞 《中国报业》2014,(24):54-54
在一份报纸的头版经常会出现重大的体育赛事报道,因此,在对体育新闻进行报道时,也应该预先有一个详细的新闻策划。随着报业市场竞争不断激烈,报纸要想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新闻策划必不可少。在对报纸新闻进行策划的过程中,对读者的需求要重点考虑,进而提升报纸的市场竞争力。在策划体育新闻报道时也是一样。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有关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邱芹 《中国报业》2023,(12):34-3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于新闻内容、报道形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切实做好新闻工作,推动传统媒体健康稳定地发展,一定要从根本上打破思维定式、创新工作方法。就报纸行业而言,要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实现理想效果,达成既定目标。本文主要就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采编转型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希光在《新华青年》上撰文说,1961年4月27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对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发表了一个演讲,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一段令自由主义新闻学教授震惊的话,他要求报社的老板们在报道新闻时,不仅要问一下:“这是新闻吗?”还要问一下:“这条新闻有利国家安全吗?”但今天,当问到哈佛的一些教授:在报道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新闻时,美国政界和新闻界的老板会不会问前方记者:“这条新闻有利于西方对科索沃的军事干预吗?”你不会期望他们会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一位在这里访问的德国教授指出,报社的主编绝对有这方面的压力,他们会枪毙那些不利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杨云霞 《中国报业》2012,(14):34-35
"农民工"在媒体中多是"贫困"、"无知"的代名词,媒体对农民工的报道中负面报道占了绝大多数。但是,在这些负面报道的背后,媒体往往忽略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更加忽略了这个群体给中原地区——城市以及农村的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农民工流动不仅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大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对于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媒体应当在关注农民工精神需要的同时,关注其对中原社会的巨大物质推动力,使这一群体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媒体应当对农民工题材的新闻进行客观报道,并且根据农民工的需要设计新闻内容,使农民工群体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