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很低,而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法律教育的缺失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败多成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创业法律教育,能够使创业者了解创业法律环境,增强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本文对创业法律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并就如何实行创业法律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法学教育的改革背景之下,从国外所引进来的,由于时间和经验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模式,尚处于边缘地带,未被人所重视。据此,从中国的诊所法律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入手,对我国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困境与成因进行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法治的灵魂。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社会实现的前提。然而我国面临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化的进程,只有在公民信仰中构建起对法律的信仰,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法制教育是提升我国公民法律知识、增强我国公民法律意识,切实有效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及体系认知的重要教育方式,也是贯彻落实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改革的关键手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以法制教育滋养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带动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法制教育的推进作用。法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的关系。将两种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起到教化群众思想、规范人民行为、培养百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提高为人民服务和为建设和谐中国做贡献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商》2016,(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成为一个人生存和发展,一个社会和谐稳定,一个国家立足于民族之林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公民的受教育权分析和论证,首先回答了什么是受教育权。其次概括公民的受教育权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再次总结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现状及在法律保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揭示我国教育现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最后基于以上理论提出对改善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现状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少英 《商》2012,(16):168-168
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因大学生道德品质缺失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制定课程时忽视了公民教育课程的设置。因此,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对传统的高校公民教育进行创新,为大学生补好公民教育这堂课。这就需要高校领导要将公民教育列入到高校教育的工作目标当中,对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公民教育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杨少英 《商》2012,(15):183-183
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公民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强调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通过对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的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鲜明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晓惠 《北方经贸》2011,(12):176-177
大学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法律素质状况关系到国家法治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在高校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但我国大部分高校现有的法律素质教育模式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很难适应当前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高校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三个方面对现有的法律素质教育模式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9.
《商》2015,(38)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公共管理领域拥有着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加强其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是解决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信心缺失的必要之路。本文首先从公共管理领域侵害个人信息的表现作出分析,最后公共管理领域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10.
论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娥 《商场现代化》2007,(16):295-296
本文针对现在社会上诚信缺失的普遍现象,从社会环境、法律、教育等六个方面深刻地分析了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且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法律、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法律、加大惩罚力度,以及加强诚信教育等几个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诚信缺失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作为社会基础工程,是为现代国家培养本国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的公民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在我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公民价值观和道德的迷失,公民法制观念的淡化等问题。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对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笔者认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的法律文化进行扬弃,严格依法行政,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树立公民对法律的正确态度等是培养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作为社会形态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政治文化范畴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在我国传统社会中,臣民意识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臣民意识也随之被公民意识所取代,进入了中国人民的政治意识。本文探讨我国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整个发展转变历程对于提高我国民众的公民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婧婧  郭霦 《商》2014,(17):186-187
美国、日本两国公民教育中的社区参与对于培育认可国家和社会的积极公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日两国社区在健全法律的保障下,充分发挥其组织联结作用,调动了社区内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公民参与到其教育活动的实施中来。通过社区实践活动,公民的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反思能力大有提升。借鉴其经验,我国有关部门应完善社区参与公民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团体的建设,提高公民的责任感和主动参与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进入了立法繁荣时期,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是,有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并非就能实现法治。法治实现的过程,要以公民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对法律的全方位认识为基础。应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视角,大力普及、宣传我国颁布的各项法律,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为实现法治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卢梭的公民教育思想承担了由"自然人"到"公意"再向"公民"转化的责任。通过道德教育、自由教育、爱国教育和法律教育构筑起卢梭的公民教育思想体系;借助个人社会游历、创建公民宗教和建立公共教育等方法培养最有道德、最为贤明公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国家要想成为一个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就要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这是法治本身所提出的艰巨任务;我国在法律信仰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它既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也受现实原因的影响;本文对法律信仰的含义进行了说明,对培育国民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多层次市场的发展完善,使得我国理财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人才的匮乏、法律和法规的缺失以及产品的同质化等也制约着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机遇和不足两个方面对我国理财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得我国理财市场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韩国是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作为儒教文化圈中重要的一员,韩国的伦理道德教育在保留传统伦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注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事实证明,韩国这种伦理道德教育的模式成效是巨大的,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也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周祥 《北方经贸》2010,(11):140-141
高职广告专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告行业人才的缺失,但是其现有的教育模式,包括考试方法却制约了自身的发展,所以高职广告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包括从招生到就业的各个环节改革和改善,它是一项庞大的教育工程,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考试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