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炳炎教授继承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卓炯先生的理论,并加以弘扬而写成的新著《社本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研究《资本论》著称的卓炯被尊称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他生产前的宿愿之一,就是深信《资本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能显示新的生命力,并为之而长期尽心竭力地致力于改写《资本论》。《社本论》的写作,是他人未竟事业。  相似文献   

3.
吴铭 《开放时代》2013,(5):33-41
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媒体崛起的背景,并对《开放时代》近年发表的涉及新媒体运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作者认为,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新媒体运用对于知识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者也指出了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希望引起知识界的反思与警惕。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是我国第一部《资本论》历史典据注释,是《资本论》注释的经典之作。本书所指的“历史”主要是指经济学说批判史,但也包括《资本论》中一般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任务。“典据”所指的是典故和某些材料的出处和根据。该书共四辑,总计395条注释条目,是孟氧先生40余年呕心沥血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自由派说,应该让工人和资本家自己去博弈。但中国的国情是,工人自由组织工会的空间很小,没有自由罢工的权利,他们的手脚被捆住了。所以,在劳资关系中,劳动者的利益比较容易受到侵害。也正是这样,《劳动合同法》中才会有潜在的、倾向劳动者的一面。” ——华生,著名经济学家,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燕京华侨大学校长、中国社科院、东南大学兼职教授、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6.
唐·德里罗的长篇小说《大都会》中,多次出现有关“看”的一系列词汇。主人公帕克在漫游过程中的观看行为暗含着凝视与被凝视的权力关系,展现了漫游者帕克独特的都市认知体验。帕克在对大都市城市景观的视觉占有过程中,实现其主体性建构。然而后现代媒介社会中充斥着隐形权力的凝视,个体主体性在凝视的规训下不断发生解构,使得帕克沦为被城市边缘化的他者。小说展现帕克作为凝视者与被凝视者的双重身份,揭示出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在从事《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应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讲话”精神,要以“讲话”中提出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始终坚持”又要“与时俱进”的要求、“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不断深化对“三条规律”的认识的要求及“五个多样化”和指导思想一元化的要求为指导,做好《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的性质是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曾先后形成了科学、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事实上,无论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方法论前提、资本的历史还原及人类“历史之谜”的发生机制来看,《资本论》的性质都是一种揭示人存在真相的历史现象学,它是对人类“历史之谜”的根本解答,而这种解答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终篇"在全三卷中处于相对独立地位。它既是全三卷的总结或者说结论部分,又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科学认识中所隐含的批判性意蕴的理论升华,还可以看成是《资本论》写作必不可少的文献综述。因此,它在《资本论》定稿中处于"导言"地位,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具有类似价值。依照马克思的思想方法,不应该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看成是抽象的思维模式,也不应该将终篇看成科学认识进程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回到“五四”自居,将自己视为针对于文革以至十七年以来的封建主义的启蒙叙事,同时又将现代西方整个地作为启蒙主义的思想资源。这种现代性叙事既忽略了1949年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反资本主义性质,同时又忽略了西方现代主义反省现代性的维度,这双重忽略的恶果是,在中国真正地进入了市场经济进程中的时候,它便完全失去了对于社会的诊断能力,这也是新时期文学日益陷入非历史化的个人内心和语言技巧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微利”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结果,“微利”时代的到来,势必将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该文通过对“微利”本质的分析,结合实际从管理精细化、技术创新机制、购销策略创新、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阐述了企业在“微利”时代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西方史学自19世纪、20世纪之交传入中国,本来就需要一个消化过程,然而,一方面该过程远未完成,另一方面,对新史学极具价值的传统社会却分崩离析、消亡殆尽了。事实证明,黄仁宇是唯一成功往还于“旧社会”与“新史学”之间的学者,而帮助他实现衔接的恰恰是错位的路径。他是“旧社会”的亲历者,离开大陆、台湾使之跳出意识形态僵化对立的氛围,借助美国及欧洲相对自由的学术条件,释放并解析储存已久的信息,直至不拘泥左、右派系,形成“大历史”的构想。不过,既要细细品味具体的“生活经验”,又要将其消化在“大历史”框架中,这成为黄仁宇的“解脱史学”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13.
谢韬先生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是为辛子陵先生一部书稿写的序言,谢序称辛著“是一部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彻底完成拨乱反正的书”,并说“作者以令人信服的历史考证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民主社会主义者,是‘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首倡者。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还说“保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平地长入社会主义,才是《资本论》的最高成果,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其实,辛著对《资本论》有关股份公司论述的理解是极其错误的,说“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是《资本论》的最高成果”、“《资本论》第3卷推翻了《资本论》第1卷的结论”更暴露了作者对《资本论》这一伟大著作的无知。  相似文献   

14.
过去10年,党中央始终把西部大开发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总体谋划,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和成就显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这几个字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晴。所谓点晴,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三十年中我们明显看到市场体系培育了,政府职能转变了,管理体制改革了,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力量。所以只有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12)
《社会主义五百年》一书的作者是于幼军、黎元江,两位作者对于本书的著作可谓是倾尽精力,潜心创作。《社会主义五百年》一书共分为三卷,三卷书非常清晰明了地让读者知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以及传播到中国以来的状况。全书以中国传统文学章回演义的体裁形式,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以及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内容相结合,并以文学的形式娓娓道来。形式非常新颖,不同于以往的社会主义著作的写作风格,全书以全新的形式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讲述的生动而活泼,非常吸引大众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18.
19.
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来年,社会主义虽然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仍然是我们党始终面临、执著探索并不断回答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国内外现实条件,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我们党执政57年的历史上第一次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不仅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开拓了社会主义理论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