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戈 《开放时代》2012,(9):95-103
乞讨问题最近在我国引发了新的讨论,触发点是许多城市新近采取的限制乞讨者活动范围的措施,比如在天桥下修建令人无法驻足的尖锐水泥结构,将车站附近的公共座椅用围栏圈起等.这些以维护市容、强化治安、便利市政管理为出发点的举措,忽略了乞讨者作为公民的权利.本文从我国宪法的共和主义立场出发,首先探讨了国家对乞讨公民所负有的积极义务,这种义务包括让乞讨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其次以政治哲学和法律上的信托概念为框架,探讨了落实公民权之财产维度的可能安排;最后以其他公民面对乞讨者时的伦理选择为着眼点,分析了作为共和国公民对自己的同胞所负有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经28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强的领导与核心力量,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无疑,决定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因素有许多,但是其中一个因素是贯穿至今的,也就是其建设国家的政治方略是人民共和与统一战线的有机统一。从中国共产党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革命与建设历史来看,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共和实践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也与生俱来地具有双重使命,其一是增强党的力量,巩固党的领导;其二是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社会协调与国家整合。  相似文献   

3.
现今出现在东亚各国间的“历史认识”对立问题的核心,并非“历史事实”的对立,而是一种国民间“历史感情”的对立.这种历史感情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媒体传播等外部影响,容易产生过激和偏颇的倾向.各国在其历史教育中总强调不要忘记过去,防止历史自然风化,同时又总站在本国的政治立场上去选择史料,宣传对本国有利的历史解释,其结果无非是在种植和加深国家与民族间的历史怨恨.笔者认为,如果各国都不能站在公平的立场上,用世界公认的方法进行历史教育的话,不如任随人间本性,让历史自然风化,以全体人类的利益为目标,去构建一个新的和谐的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4.
历史主动精神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只有在百年党史视域下系统考察其核心意蕴、生成逻辑和弘扬路径,才能揭示其本真精神。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为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三重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场域;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深入推进理论创新,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在延安时期,党的事业总体平稳,回顾这一时期的重要实践和重大理论创新,对于理解"十个坚持"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人民;理论从实践中来,必须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信,同时需要展示自信;发展进程中需要抓住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6.
剥削有广义狭义之分。我国现阶段仍存在剥削现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要正确对待当前的剥削,对于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剥削行为,要采取历史的容忍态度,对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剥削行为,要采取历史的淘汰态度,允许一定程度的剥削同时又禁止残酷的剥削。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百年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社会摆脱了贫困、跨过了温饱、实现了小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诠释。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脚步并未停歇,仍在向前推进。因此,在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留下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思考新时代共同富裕所面临的新挑战,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伟 《财经科学》2008,(10):3-6
一、30年的改革发生了哪些历史变化 改革是历史的,那么,经过30年的改革进程,改革本身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 1.改革的核心或改革成败的关键,由国有企业改革转变为政府改革,尤其是中央政府职能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揭示历史逻辑起点的政治经济学含义,本文考察了历史逻辑起点对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实质性影响。本文认为,执政党的政治动员能力、社队企业、相对扁平的收入分配状况以及20世纪60年代末的开放与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始自1979年的改革启动成本从而使中国的社会转型呈现出与苏东国家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林权改革尝试始于20世纪80年代,于2003年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具有了某种激进的色彩。本文认为,这种改革受到效率优先、市场至上、产权私有、强制变迁等信条的影响,有可能使公平和效率出现张力。作者认为在中央政府的改革思想进一步成熟的背景下,林权改革的指导理论需要实现经济共和主义的转向,并提出了四项替代性原则,即处境公平原则、产权有限原则、民主治理原则和法律平衡原则。经济共和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私有林权,也不一般地主张公有林权,而是依据具体条件和上述四项原则来形成不同的权利安排。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不是一种简单的政党类型.党的历史身份的本质规定是人民代表与领导工具.认清党的历史身份,自觉进行身份建构与身份强化,必须坚持代表观与工具论的合一.代表观强调党和人民在主体身份上的历史统一性和根本利益上的内在一致性,党的代表选择是基于理论清醒和主体自觉,党代表人民是要充当领导工具,自觉担负领导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美好前景的历史使命.代表观不是要诠释什么先验意识的神秘感,而是要呈现作为历史的先知先觉、人民的先进分子而自我超越的神圣感.工具论是代表观的必然延伸,强调党的价值功能和正当性.要坚持代表观,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牢牢占据共产主义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完成伟大复兴,追求世界大同.要强化工具论,必须尊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推进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不是一种简单的政党类型.党的历史身份的本质规定是人民代表与领导工具.认清党的历史身份,自觉进行身份建构与身份强化,必须坚持代表观与工具论的合一.代表观强调党和人民在主体身份上的历史统一性和根本利益上的内在一致性,党的代表选择是基于理论清醒和主体自觉,党代表人民是要充当领导工具,自觉担负领导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美好前景的历史使命.代表观不是要诠释什么先验意识的神秘感,而是要呈现作为历史的先知先觉、人民的先进分子而自我超越的神圣感.工具论是代表观的必然延伸,强调党的价值功能和正当性.要坚持代表观,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牢牢占据共产主义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完成伟大复兴,追求世界大同.要强化工具论,必须尊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推进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4.
分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础性经济思想.本文梳理了党百年分配思想演进的历程,阐释了其演进的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逻辑.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之道,在指导分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分配关系、分配方式和分配原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分配思想体系.服从与服务于全体人民共同...  相似文献   

15.
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正确处理好城乡关系,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绘就的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幅壮美画卷.一百年来,党推动城乡关系从分离走向融合,创造了伟大的成就,开辟了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中国特色城镇...  相似文献   

16.
历史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丰富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和把握。沟口雄三强调从中国脉络看问题,这在解释辛亥革命时却遇到相当的困境。普遍王权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主导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系统梳理云南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认为云南的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是一条特殊的历史路径,因而表现出城市发展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建设主要依靠行政推进、城市循环封闭二元结构突出等历史特征,这对云南未来城市化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势利的历史     
陈远 《环境经济》2009,(12):65-66
有个人,在近代史上,大大有名,妇孺皆知。历史老想把他绕过去,可惜的是,他是近代史上绕不过去的人物。 卖个关子,不说他是谁,先来一个排除法。  相似文献   

19.
应当以怎样的历史价值取向认识和推动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8年至2005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行了27年,伴随着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经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现代化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另一方面社会进程的种种矛盾也更为复杂和尖锐。因而对于改革就难免争议,至少在对改革的共识上会产生严重的困难:要不要继续改革?以怎样的历史价值观推动改革?以何种历史价值标准评价已经发生的改革?等等,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又是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充满了他与党内错误思想进行的各种斗争,他本人也遭遇过多次打击。不公正待遇既能让人绝望沉沦,也能砥砺人的意志、信念,激发更大的动力和智慧,从而把坏事变成好事。对待不公正待遇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对策,是判断一个人心智境界的重要指标。毛泽东是如何对待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