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我想讲两点。一点是关于“双百”方针的一般性议论,一点是专门讲讲经济研究和“双百”方针的关系。关于“双百”方针,今天我想着重讲的是今后我们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这个方针坚定地、长期地贯彻下去,不能再象三十年前那样热闹了没有多久就名存实亡。今天把这个方针坚持下去的客观条件是有的。这就是与三十年前相比,现在我们国家已经牢固地把工作重点转到了建设上面。要建设,就要求科学思想向前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不搞“双百”方针而去搞“左”的那一套,老百姓、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实在厌恶透了,不会再接  相似文献   

2.
严海蓉 《开放时代》2010,(6):102-120
20世纪80年代关于“知识分子负担”的讨论凸显了脑力劳动(业务工作)和体力劳动(家务劳动)的矛盾,使家务劳动的问题成为一个阶层的特有负担,而遮蔽了性别的问题。重读80年代的小说《人到中年》可以读出以下问题:家务劳动在话语上怎样变成了一种负担?陆文婷为什么只能代表知识分子,而不是女性?谁是家务劳动理想的、合适的承担者?“知识分子负担”的话语如何为保姆进城搭台?对小部分家庭而言,雇佣家务劳动是用阶级的关系“解决”家务劳动中性别分工的问题和家务劳动社会化不足的问题。社会主流对家务劳动的定位、认识和处理反映出改革时代的现代化进程中,脑体、城乡和男女这三组社会差别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都熟悉“半夜鸡叫”这个故事。看到本文题目时,可能认为我这个问题有点多余,周扒皮半夜学鸡叫的目的是延长高玉宝们的工作时间,要长工们多干活。这样简单的问题还要问?且慢取笑,我当然知道周扒皮半夜鸡叫的目的。我要问的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周扒皮为什么不采用其他办法?  相似文献   

4.
卢俊卿 《经济月刊》2012,(5):170-171
从商近20年来,我考察过的国内外企业应该超过500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我想过“规模”,想过“利润”,想过“技术”,想过“管理”,甚至还想过“中国驰名商标”。然而,遗憾的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张闳 《商周刊》2012,(26):96-96
在书写文化的黄昏中,“英雄牌”钢笔悲剧性的命运,也难以避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衣口袋里别上一到两支钢笔,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身份标识。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才会这样做。作为书写工具的钢笔.也就成了知识和文化的象征物。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退潮后,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传统伦理道德的两难抉择中选择了后者。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自我实现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冲突,十分精微地传达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在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中内心世界的痛苦,蕴含着极其复杂的时代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最近,媒体常谈到“民主是个好东西”或“民主不是个坏东西”,思想上有所触动。回忆起来,让我在心灵上第一次受到民主意识深深撞击的,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初来美国不久的事。那次心灵撞击,十分偶然,十分意外,堪称意外收获。当时至少有三个“没想到”。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80后”,特指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78之后)及80年代前半期,年龄介于20-29岁之间的青年人群体,是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生代群体。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段被符号化了的特殊时期,“80年代”正在陷入一场多方合谋的书写竞赛,事关“80年代”本来面目的许多重要问题正在被肆意改写和重构,其肇因皆在于对这一思想史上特殊时段的思想主线有意无意的背离。“80年代”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避免‘文革’的重演?”而中心论题则是“反封建”。整个“80年代”文化思潮的演变环节依次是“反‘文革’”,“反封建”,“反传统”,再往后才是所谓“文化热”,而贯穿各个环节的中心线索是对“文革”的反思。“启蒙”是整个“80年代”的基本属性,从“反‘文革’”到“反封建”到“反传统”,全都是在“启蒙”:因此,整个“80年代”都属于“新启蒙”时代。  相似文献   

10.
二战以后,日本科技政策体系在“反应性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也就是说,科技政策总是响应特定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直接需要。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定了所谓的“赶上”政策,企图进入全球主流科技。20世纪70年代,日本科技发展的目标是设法解决能源危机以及空气和水污染问题。而80年代贸易摩擦触发的外部压力使政策面向两个方面,即国际化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高西沟人就自觉地选择了退耕还林的路子。 “1964年,高西沟的沟里山上就插着‘严此禁牧’的牌子。”冷梦说,这是农民自己的话,“校对书稿的时候,校稿人说这句话不通,我说你千万别改,实际就是这样。如果这牌子还在的话,可能算是中国农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哈耶克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哲学、心理学等很多领域。纵观他的研究生涯,不难发现他的研究兴趣有两次比较明显的“转身”:一次是从“技术经济学”转向“知识论”,时间大约是上世纪30年代末,另一次是从“知识论”转向“政治哲学”,时间大约是上世纪40年代末,如《奥地利经济学在美国》的作者Vaughn所说的,从那个时候开始,哈耶克已经停止为经济学的读者写作了。  相似文献   

13.
汤永清 《时代经贸》2011,(22):93-93
1.概论 “以人为本”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80年代广为发展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原则、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是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人为中心,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人本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翟盛文  高月管 《经济论坛》2009,(24):140-140
70年代以来,在北起西柏坡苏家庄,南至涉县赤岸的太行山脊上修建了202“平涉”战备公路,全程386公里,同时对石太307国道也几经修复,到了90年代又修建了石太高速公路。“三路”的开辟为太行山老区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但随着车辆、运输量的迅猛增加和旅游业的兴起,太行山老区平山县西柏坡、矿市镇、井陉县城的交通瓶颈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从1979年开始,一直到2007年我退休为止,我的寒暑假大都忙于海峡两岸的讲学和开会,共约四十余次。在1982年的春天,台湾的经济早已开始起飞。那里的经济学界,闻得我们前年在大陆举办的“颐和园讲习班”非常成功。他们就向“教育部”反应,很希望我们在台北也举办一次类似的讲习会。这时台湾的“教育部”次长是余传韬先生,他是1970年代初期,被延揽归国的才俊。他与我本就相识,  相似文献   

16.
柔然 《财经文摘》2008,(3):65-65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入观念激烈冲撞的时代。“雇工问题”、“租界风波”、“洋浦风波”,成为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三大争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现在回头来看,阻力的破除确非易事。  相似文献   

17.
闽台经贸合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丽 《发展研究》2005,(5):35-37
1、闽台贸易往来稳步增长.福建省是大陆最早与台湾发展贸易往来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80年代末进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尽管90年代中期由于台湾当局“戒急用忍”政策的实施,使闽台贸易经历曲折,但仍然在不断增长。近些年来,福建省通过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产品交易会”、“台湾商品交易会”、“海峡两岸商品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9.8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经贸交流盛会,逐步建立起同台湾的贸易渠道,  相似文献   

18.
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稚童,无不被一个极端熟悉而又异常陌生的字眼所困惑。这个字眼就是“资本”150年代,当人们敲锣打鼓高唱“社会主义好”的凯歌告别“资本”时,心情无比激动;60年代,当重提“阶级斗争”口号时,无数人们绷紧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神经;  相似文献   

19.
A :这同样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就十分重视知识分子问题 ,邓小平早在1977年就指出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要依靠科学技术 ,最重要的是人才 ,提出了要“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现在 ,我们大家都知道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存与发展 ,与其经济、科技竞争能力密切相关。科学技术是由人来掌握和运用的。在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竞争、科技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这里我也还是想从媒介上得到的信息 ,来谈论这个与西部地区开发密切有关的话题。据报上的一则消息说 ,最…  相似文献   

20.
姜波 《经济》2007,(3):62-69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10年左右时间,在中日两国国内以及两国之间都充满了“逆转”。 在日本,这10年的前半段,是全社会依然笼罩在“失落的10年”(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的阴影之下.日本持续了30余年、且似乎要一直特续下去的的高增长神话已彻底破灭.经济停滞甚至动辄出现负增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