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街头巷尾随处有得卖的粽子,也有了标准。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了首个关于粽子的行业标准。此标准对粽子的产品分类、理化卫生指标、标签包装以及运输、贮存和销售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看来,今年端午节消费者可以吃到更多“达标”的粽子了。该标准填补了国内传统点心食品无行业标准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端午节吃粽子是百姓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是一种爱国情结。吃粽子的习俗,在魏晋时期就兴起,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食佳品,不仅为皇宫喜爱,而且成为民间的美食。宋代端午粽子种类、品名甚多且形状各异,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还有九子粽。“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陆游诗),诗中“青菰粽”便是“艾香粽子”(以艾叶浸米裹制)。清乾隆年间又出现了火腿粽。溯源中国粽子,不能不令人慨叹:我们今人真不及古人注重粽子的品质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食文化,食品企业应该…  相似文献   

3.
因为前一段的"申遗风波",今年的 端午节似乎变得有些特殊。我们向来都 是失去了才懂得要珍惜的,因此,韩国 "抢"了我们端午节的事情,终究让国人 对眼前的这一个端午节比往年多了些关 注。这两天,媒体上有关端午节的报道有 很多,然而除了少数在报道赛龙舟的消  相似文献   

4.
为安全端午节绘“五毒图”端午节又快到了,据南北朝梁朝(502~557)人宗懔撰著的《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因为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月”,所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作兴用菖蒲、艾蒿熏蚊虫,或熬水洗澡,有的还将雄黄放进水里兑成雄黄水,洒在室内的阴暗角落。这些习俗,都是先人在文化科学不发达、社会经济落后的古代,为了消灭害虫,防止瘟疫而采取的措施。由于这些做法符合科学道理,且有一定的效果,因此至今仍有人坚持,每到端午节前夕,菖蒲、艾蒿就跟包粽子的箬叶一样成了抢手货。然而,古人为了家人的安…  相似文献   

5.
端午节尚未降临时,粽子市场却已是热浪滚滚。粽子,一件普普通通的小食品,却演变成了社会大问题。吃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习俗,今年市面上粽子礼盒呈热销局面,记者发现,效仿豪华月饼做法,目前粽子市场也出现过度包装的情况,装潢奢华的包装增加了商品成本,此外还存在搭售商品现象。(《北京青年报》5月24日)  相似文献   

6.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三大节”之一的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许多传统习俗又得以继承,如吃粽子、插艾叶、饮雄黄酒等。然而,这些深受百姓喜欢的习俗是否科学,是否对人们的健康有益呢?且看我们给你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7.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9,(11):166-166
认为自己过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端午节,吃了成百个上千个粽子,就能够正确地过一个祥和的端午节,是根本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一套粽子礼盒1880元!这是北京御萦膳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天圆篮端午粽子礼篮”在其官方网站的售价。这款粽子礼盒都由三层构成,第一层有24个粽子,包括黑米蜜枣、牛肉、鲍鱼、糯米豆沙等6种口味。第二层内含一盒五福饼(10块装)、一个茶宝、一个盖碗、  相似文献   

9.
《企业世界》2007,(3):39-39
一提起“五芳斋”,人们都会想到是粽子,最知名的中国粽子品牌。成立于1998年的深圳市五芳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代理江浙名牌产品、特色食品的销售公司。作为较早进入深圳的食品销售企业来讲,打开深圳市场的大门绝非易事,“万事开头难”的局面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是遇到的困难还是超乎想象。虽然浙粤同属南方地域,口味也有些接近,但是要完全接受一个全新的口味、全新的品牌还是要靠诚意的服务和质优的品质再加上不辞劳苦的奔波来逐渐实现。销售产品最重要的是渠道和网络,不建立起产品的销售网络就无法将产品进行全面推广,深圳五芳斋公司就是靠着一家家的登门拜访,一家家的艰难谈判在市场上站住脚跟,现在已经和深圳所有的大型超市和商场建立起了稳固的供销关系,所代理的产品通常都是各大商家极力推荐和热买的商品。深圳五芳斋公司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已经成为深受商家欢迎的品牌代理商和供应商;公司的人员虽然不多但个个精明能干、一职多能,一人负责好几个产品服务十几家商场;不用其它的佐证,从公司总经理许亚琴的身上就可见一斑,她既是公司的负责人也时刻充当一名普通业务员的角色,既要掌控整个公司运作又要负责亲自联系业务,从市场开拓到维护,从品牌策划到实施;正是靠着深圳五芳斋公司所具备的那种浙商“勇于吃苦擅长经营”的优势特点,现在在深圳市场上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五芳斋”粽子;一到端午节买家都会亲自开车到公司来提货,甚至于有些消费者非“五芳斋”的产品不买或者提前—个月预定;现在五芳斋的品牌在深圳已深入人心,中高端人群已成为五芳斋粽子日常消费的忠实顾客,而“五芳斋”的名字也已成为粽子的代名词,拥有高端品牌的位置;深圳五芳斋同时代理的中国蜂蜜之乡江山蜂产品的“江山”蜂蜜已经占据了市场上蜂蜜产品的近四成份额。  相似文献   

10.
漫话粽子     
漫话粽子季力加“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煎熬。”这是南方一首典型的民间粽子歌。它形象地道出了粽子四角尖尖的外形,佐料繁多的内馅,白莹如玉的颜色,难熟费火的煮制。粽子,古称“角黍”。早在1700年前魏晋之时已很流行。棕子最初以季米做成,而黍米...  相似文献   

11.
报告解读:端午节前,为加强粽子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保障粽子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福建省质监局组织对福建省企业生产及市场在售的粽子产品进行了专项抽查。共抽检豆沙粽、鲜肉粽、花生粽、蜜枣粽等粽子产品79批次,其中,抽查福建省26家企业生产的粽子产品44批次。经检验,合格79批次,产品抽样批次合格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百分百圆月     
《中外企业文化》2003,(144):U011-U011
春节的年饭、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特别的标识。中国人讲究以物寄情,这圆圆甜甜的月饼象征着合家团圆甜美幸福,这皓月清辉代表着相隔遥远的思念牵挂。所以,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发展,从古至今传统节庆的意义却仍然历久弥新,中秋的月饼还是不能假以它物。  相似文献   

13.
亲情依依     
母亲年轻时不会包粽子。每年的端午,她总是早早起床将洗净的芦苇叶放置锅中与糯米同煮。这个早晨全家人都会在满屋的芦苇香中起床,围着小饭桌吃着有点泛绿的糯米饭。我与大哥从来没有因母亲不会包粽子而不快乐,芦苇糯米饭依然能够让孩子的我们知道今天是端午节。  相似文献   

14.
<正>毎个节日都连接着一种食物,除夕是饺子,元宵是湯圆……马上就到端午了,人们很自然地就想到粽子。无论是哪一种节日美食,背后必定蕴含着数不尽的故事与传说。那黄绿的粽叶里包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每个人的心里自然都有不同的答案。端午节的来历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  相似文献   

15.
<正>老家的堂屋旁,有一口水塘,因其形状呈三角形,村里的人便叫它"三尖塘"。不知"三尖塘"的中央何时隆起一个小土堆。不知小土堆何时变得越来越大。也不知土堆上何时就长满了芦苇。收完麦打完场,乡亲们刚坐下来喘口气,端午节便到了。记忆中,到了端午节家家都要选苇叶包粽子。天一亮,便有女人拿着镰刀或剪子在"三尖塘"里选苇  相似文献   

16.
这个龙年端午节,一位嘉兴姑娘深情手绘《家乡的味道》组图,在新浪微博上被大量转发和评论,引起了人们对旧时端午节的记忆,唤起人们对“我们的节日”共鸣。、“过端午.到嘉兴”。作为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浙江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嘉兴端午习俗融合“吴越文化”、“稻作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的特质,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演绎,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7.
韩倩 《湖北审计》2014,(7):55-55
5月的房陵,处处充满阳光和生机,红的草莓、黄的野杏、青黄的枇杷、还有白里透红的水蜜桃.犹如风姿绰约的姑娘.俏皮地傲立枝头.纷纷展露着自已的身躯。今年的初夏,阳光恰到好处地造就了这一片生命旺盛的景象。端午就像远方的亲人,每年都会在最美的季节带着馨香过来探望。儿时的我每当在小村庄里闻到粽子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相似文献   

18.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粽子行业健康发展,近期,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粽子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四川、陕西、吉林、河南、海南、广西、安徽、江苏、福建、云南、辽宁、山东、广东等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3家企业生产的208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0.9%。  相似文献   

19.
当听到健力宝集团的李经纬“倒下”时,我立刻就联想起了几年前的褚时健。当年的褚时健事件,促使我们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地位和待遇问题的反思,并促成了我们在2001年的杂志上连续就国企老总“围城现象”进行的报道和讨论2002年我们又围绕企业改制问题接连推出几期有关的报道。对改制问题了解得越多,越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恐怕还会有人掉进去。改制,应该说是经过多年改革的国有企业最终必然要走的一步。在此之前,各种形式的企业内部改革探索都小心翼翼地绕过了产权这一根本性问题。“国企改革这么多年来,只有像现在这样从…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在2007年第9期上刊登了“永务‘阳谋’”的封面文章,在业界引起很强烈的震动,我们这些长期从事水务工作的人,都没有想到主流媒体对这个领域能有这样深度的关注。这篇报道将水务行业里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