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很难说是谁第一次提出了“民工潮”的概念,但没有人会忽视“民工潮”现象 一向“安土重迁”的中国农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绵不断地涌现出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据统计,现在全国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数多达8600万,其中今年以来新增600万,全国处于流动状态的农业人口已近1.3亿,相当于日本总人口。流出的农村劳动力主要来自农产品主产区的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以安徽省为  相似文献   

2.
(一) 进入九十年代,既没有人搞动员,又没有人发号召,世代与黄土地打交道的中国农民,走出世代眷恋的黄土地,披挂一身尘土,背负一副行囊,浩浩荡荡地向大中城市进军,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不同乡音汇集成的滚滚春潮。今日“民工潮”因其流动的自发性、供职的自主性和价值取向的趋高性已与昔日“民工”的传统概念相去甚远。“民工潮”实质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流动。亦是市民眼中的芸芸打工仔、打工妹们。  相似文献   

3.
“民工潮”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张宏  张佳 《特区经济》2009,(2):126-12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然而,在"民工潮"汹涌澎湃之际,也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大量外出人员的回流和回归。通过分析回流现象背后的原因,探讨回流给社会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从而找出妥善、积极应对"民工潮"回流的有力措施,这对于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后期,中国农民又有一个寓意深远的创造。大量农村劳动力为了充分就业,为了捕捉更好的发展机会,毅然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故土,到沿海去,到南方去,到城市去,到所有适于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去。没有政府的组织,也没有党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踏上了这条道路。于是,就有了场面恢宏的几千万农民跨区域大流动,就有了波澜壮阔的"民工潮"。如果说改革进程中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发  相似文献   

6.
“民工潮”的理论透视孙自铎(合肥230053,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民工潮"是继农业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又一次对国民经济形成巨大冲击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近年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民工潮"的现状、特点等作了直观描述,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1.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也就不会有中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稳定,也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如果农民还是一如既往的聚集在日益狭小的耕地上单搞种植业,投入农业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农民仍旧收入低下、长期贫困。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有利于农民的脱贫致富。据调查,安徽外出民工年均收入5000元左右的占10%,2000元左右的占60%,1000元左右的占20%,按劳均收入1500元计算,全省外出劳力一年创收75亿元,  相似文献   

8.
9.
喻国华 《特区经济》2004,(12):172-17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四亿人口就有九亿多农民;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曾视为生命的土地,远离了曾经日夜厮守的村落和熟悉的农事,涌进各地城市,于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农民掀起的“民工潮”。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进行着跨省区、跨县市的地域性转移,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潮流,这股潮流被称为“民工潮”。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外出打工者不过几百万,而目前在外流动的民工已逾1.14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且席卷全国的“民工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以发展、社会流动加快的必然产物。特殊的国情、农村庞大的隐性失业人口和城市发挥较大的“拉”力是构成其规模之大、影响之远的重要因素。“民工潮”促进农民增收,为农业结构的升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带来整个农村的新变化并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进程。  相似文献   

11.
12.
每到“春运”,各大新闻媒体挂在嘴边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民工潮”,尽管有关部门一年比一年的提前作出准备工作,可“民工潮”仍势不可档。今年离春节尚有一个月时,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就纷纷警示,今年的民工流量将会大大超过往年。 应当说,“民工潮”的出现,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要以现有城市规模去吸纳1.5亿以上并继续增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年均11.7%的速度增长着,平均每年的转移量都在一千万人左右。由此产生的“民工潮”愈演愈烈,为全社会所瞩目。对这股潮流进行剖析,弄清它流动的去向、区域及其相关情况,并总结、借鉴一些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其合理疏导和管理,逐步纳入有序渠道,必将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湖北省谷城县地处山区,农林混杂。由于实行退耕还林和连续多年的禁枪禁猎,曾经销声匿迹的野猪多了起来,并有泛滥成患之势。一些野猪下山寻找食物,啃食、毁坏庄稼的现象时有发生。仅以该县冷集镇王家沟、马家沟、黄家坪、老湾、陈山等村为例,常有上百头野猪出没,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去年秋天,野猪就毁坏已成熟的水稻、红薯、花生、玉米等农作物近1500亩。由于野猪已列入国家动物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5.
起落民工潮     
20年民工潮潮起潮落.农民工的身份地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盲流”到“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称呼的变化折射出社会对农民工的逐渐认同。  相似文献   

16.
1991民工潮     
《中国报道》2008,(12):60-60
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有这样一首民谣,可以说描绘了当年无数民工的美好希望:“马路是银行,工厂是钱庄。两手窄空来,回去盖楼房。”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也强烈震撼着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但有限的土地上的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聚焦民工潮     
2月22日,历时40天的春运落下帷幕;其间中国铁路发送旅客达1.49亿人,比去年同期增加950万人,创历年春运历史新高。然而对于不少城市而言,春运还未结束:如40天内发送旅客2474.9万人,加开旅客列车6864列,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的上海,部分热门线路加开的旅客列车仍将继续运行。今年的春运可谓多流叠加(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商务流……),高潮迭起,其中人数最多的毫无疑问是务工流。从1989年,春节铁路客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拥挤状况,庞大的务工流引起各方关注,被媒体形象地冠名为“民工潮”,以形容民工流动的来势凶猛。此后“民工潮”这个名词便被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8.
风雨民工潮     
哪里有城市,哪里就有民工;哪里有民工,哪里就有繁荣。可以这样说,我国许许多多城市的开放和振兴,民工是拓荒者,是支撑着这一个或那一个城市正常运转的力量。可以设想,没有民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经济必须有新的制度,我们不能把新经济简单地理解为互联网、计算机,它最重要的是制度变迁。制度是作为新经济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对于我国而言,为走向新经济有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要予以高度重视。(1)以投融资方式创新为特征的风险投资制度;(2)以创业板(二板)市场为特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3)以各种无形资产参与分配为特征的股票期权制度;(4)以知识产权为重要特征的产权制度;(5)以科技园区和孵化器为特征的科技和经济相结合机制。 一、风险投资是新经济的催化剂,新经济为风险投资创造了…  相似文献   

20.
“北京共识”以及与其相反的各种有关中国的描述,都是伴随中国崛起而产生的自然反应,是围绕中国崛起而必然出现的国际关系大调整、国际战略思想大调整的一部分。中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为复杂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