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的中关村聚集着国内众多著名的IT精英。用柳传志的话说,这些精英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有过艰辛的创业经历;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还在为更为远大的梦想而继续打拼着。“我可算不上精英人士,充其量只能说是中关村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见习生!”33岁的戴友梅颇为坦诚地说,“中关村的能人太多了,比我强的人一抓一大把……不过这十多年来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再过几年也能做出一点点令自己满意的小成就!”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中关村鼎好电子商城,有一家名叫亚洪飞达的特价精品店。每当有人问及该店的主营业务时,店主史明国夫妇都会很爽快的回答:“简单说吧,‘好东西’我们不卖!——我说的好东西.是别人眼里的最新高科技IT产品.比如售价万元以上的800万象素数码相机等等.这些当然是精品,可价格也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而我眼里的好东西.就是一些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的“机虫”们的好日子的确是越来越远了。还是在前几年,一两个人、租个小门面就坐等生意上门。这边赊帐,那边炒货,这边倒腾那边“攒”,是个人都可以干,纯粹是点体力活再加上脑袋灵光,忙忙碌碌一年也净赚好几万。人们都说,这是赶上了“好光景”,书面语称作“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从事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如今忆起,也只能说,“想当年……”! 既往矣,当初的那些人……一批人早已成“风流人物”,他们在中关村多年的摸爬滚打、他们的坚韧他们的追求,义无反顾地在这滔滔商海中劈波斩浪,而逐渐强大。“事业有成”是他们最好的评价,曾经的荣耀和屈辱都是记忆中闪亮的浪花,都是“成功”的真正注解,也正是他们,曾经是市郊的一大块角落地得以发展成中国的“硅谷”,他们是现在中关村的脊梁、骨架。当然,他们也不是这篇文章所要谈论的话题。一批人仍在继续玩着这永无完结、一成不变的“游戏”,规则似乎没变,结果似乎仍是那样,——饿不死,天天有小赚,但一定肥不了,还整日地操  相似文献   

4.
轻与慕宅 《华商》2014,(2):51-51
你长得是真好看,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但,也实在够恶劣。你才上初二就谈了好几个女朋友,还死乞白赖地求我帮你写情书。我大笔一挥拐着弯儿损人,眯着眼看着你喜滋滋地送去,黑着脸灰溜溜地回来。你咬牙切齿地对我说:“那女的居然看不上你写的情书,我怎么会看上你这么肤浅的人!”而后,你看着笑疯了的我满脸疑惑。  相似文献   

5.
烹饪音乐     
12月的北京已是一派严冬气息。这种时候还能与朋友不辞辛苦在外面的餐厅品味音乐,如若不是此地有着超强的吸引力,恐怕不会有太多的人这样做。记者偏偏在进门前就遇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一行6人,与记者一同踏上通往朝外丰联广场的天桥电梯。当记者向他们打听“纽约音乐厨房是否在丰联四层”时,他们带着惊喜笑开了,“我们也要去那儿。”一个女孩说。一个小伙子插话道:“其实差不多每周都来。我从石景山赶到朝阳门,是不是特傻?”这时人群中另一个小伙子笑着说:“我还不是从中关村赶过来?”与他们说笑着走进丰联大厦,上电梯时就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脑的普及,涌现出大量的电脑爱好者,但估计大部分都象本人一样——菜鸟级的居多,闹得凡是吃电脑饭的生意一概看好,电脑报刊、杂志销路猛增;软件、硬件市场看好;就连通往中关村的大小公共汽车都人满为患。就拿我说吧,自打去年买了这“劳什子”就没断了跑中关村。新机器到家三天,就没“人”了,现在想起来可笑,鼓捣半宿,当时汗就下来了,还是不灵。一大早打车直奔中关村的厂家,车钱花了二十五,没想到人家三分钟解决问题。感动得我逢人便说:神了,到底是专家! 二次电脑又闹病,再找厂家,人家脸就变了,临了,非要收100块钱不行,死说活说就差给人下跪了才算是逃出门。自诩半个文人的我抱着那包袱(里面包着机器),站在中关村大街上,脸红得象猪肝,斯文扫地,直想抽自己俩嘴巴。打那以后发誓“死机不求人”。买书  相似文献   

7.
笑一笑     
《光彩》2005,(7)
中国人的“小聪明”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还有一个中国人走在大沙漠中。走着走着看到一个瓶子,打开瓶塞后飘出来一个人,那个人说:我是神仙,我能满足你们每个人三个愿望!美国人第一个抢着说:我第一个愿望是要很多的钱。神仙说:这个简单,满足你!说说第二个愿望吧。美国人说:我还要很多的钱!神仙满足他的愿望后,美国人又说了他的第三个愿望:把我弄回家。神仙说:没问题。于是美国人带着很多的钱回了美国。神仙又问法国人。法国人说:我要美女!神仙给了他美女。法国人又说:我还要美女!神仙也满足了他,给了他美女。法国人最后说:把我送回法国。神…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说法恐怕有很大成分来源于中关村大街上的各个电子配套市场,现在想想,那时候的电子配套市场真的是很“土”,像当年的“黄庄电子配套市场”、“四海配套市场”等等现在想起来就好像卖菜的大棚一样。作为在中关村工作的一个老“村民”,看着如今的海龙、太平洋、硅谷等电脑商城的“崛起”忽然觉得世界变化的真是很快。其实也不是觉得,世界真的变化很快,中关村刚刚确立的“海龙、太平洋、硅谷”三强鼎立的局面似乎马上就要被一些新兴的“势力”所打破了!可以说打破这种“平衡”的力量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些力量的出处,只从结果来看,这些新兴势力的出现势必会使中关村的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也使得市场上的商品更加繁荣,如  相似文献   

9.
倪轶容 《浙商》2010,(6):75-75
别人说张跃飞是“工作狂”,他笑了:“我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啊,和大家一样,我也想休闲、娱乐,打打高尔夫球,出国走走看看,没有人是天生的工作狂!”  相似文献   

10.
鼓捣电脑有些年头了,深知这行的知识更新之快是呈几何级数发展的。稍不留神就会落伍,更何况我这个业余爱好者了。巧的是妻就是发行报纸的,于是可以免费阅读许多电脑方面的杂志、报刊。慢慢地倚仗老婆的“权势”便有些高傲起来。人前人后张嘴闭嘴大谈Internet、BIOS、Windows什么的,满嘴都是专业名词,倒也唬住了一些人。办公室的小魏恰好要换个光驱,问我什么牌子好,我当即说:“这还用问吗?源兴34倍速啊!读盘能力特强,听我的,没挑!”小魏还是不放心说:“干脆,咱一块去趟中关村吧。”  相似文献   

11.
<正> “‘好东西’我们不卖!”在北京中关村鼎好电子商城,有一家名叫亚洪飞达的特价精品店。每当有人问及该店的主营业务时,店主史明国夫妇都会很爽快的回答:”简单说吧,好东西’我们不卖!——我说的好东西,是别人眼里的最新高科技IT产品,比如售价万元以上的800万象素数码相机等等,这些当然是精品,可价格也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而我眼里的好东西,就是一些价格实惠质量又过关的‘另类货’,图的是让低收入的老百姓和学生捡个实惠。”  相似文献   

12.
闪电行动     
嗡!嗡!嗡!清晨,一架军用直升飞机正向森林深处飞去这架飞机是联合国反黑组织的,里面载满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特种部队精英!他们正要去完成一项非常恐怖的任务……“我叫草鱼儿,今年十九,家住在中国北京,我已经当过三年的特种兵了!(真会吹牛)每年军队大比武都是全国第一,哈哈!”中国北京?!刚刚申办奥运会成功的那个城市?”一个身高158cm的日本人笑着对我说。哩了哇啦!各种语言聊在了一起,乱七八糟。我就不明白,这些人混在一起能干成事么?不一会儿,飞机飞到了一片树林的上空慢慢地停了下来。报话机里响起了声音:“READY……GO!”就看见我身边的“傻大兵”们飞似地就从飞机上跳了下去。哇塞!真不愧是特种兵,胆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尴尬     
在中国,中关村的名字完全可以用 “妇孺皆知”来形容。即使在国外, 中关村的知名度也随着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节节攀升,中关村经常被习惯地称为“中国的硅谷”。尤其是从 1999年开始,随着所谓“新经济”热潮的涌动,中关村更是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政府到企业,从中关村里的人到海外留学人员,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各种软环境的变革。从创业到投资.从名为“中关村”的企业上市到各种“中关村”概念的泛化,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强化着人.们对于中关村的认识。 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中关村的时候,当我们不带任何偏见地考察它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如果没有奥运,也是特殊的一年:改革开放30周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成立20周年。”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股份公司副总裁、北京澳林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北京中关村不动产商会会长杨建平站在他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中关村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15.
1、如果客户说:“我没时间!”那么推销员应该说:“我理解,我也老是时间不够用。不过只要3分钟,你就会相信,这是个对你绝对重要的议题……”2、如果客户说:“我现在没空!”推销员就应该说:“先生,美国富豪洛克菲勒说过,每个月花一天时间在钱上好好盘算,要比整整30天都工作来得重要!我们只要花25分钟的时间!麻烦你定个日子,  相似文献   

16.
蒋仞 《饭店世界》2007,(1):36-36
使我产生思考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次在某地知名餐馆吃饭,上的菜中有一道明显的“粗制滥造”,一桌人都抱怨色、香、味均差,但大家也容忍了。最后一道菜是鱼汤,向服务员催了几次,可等到碗中的白米饭都凉了,汤却迟迟上不来。我叫服务员,希望她能进厨房去催一下,殊不知服务员的回答令我惊谔不已:“已催过了,不能再去催了,再催,厨师要骂啦!”于是我去跟餐厅经理说,他也是“息事宁人”,对我们说:“就再耐心等一会吧,惹毛了厨师,反而更慢。”看来,厨师是得罪不起的,客人是可以怠慢的。  相似文献   

17.
就像所有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微软一样,中国所有用电脑的人也都知道瑞星。在中国IT历史上,瑞星可以说是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企业。10年的生死沉浮,瑞星从一个手工作坊迅速做大达到顶峰,然后又迅速滑到谷底,在沉寂多时之后,又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再一次成为国内杀毒软件市场上的王者。这当然是一个奇迹! 瑞星的命运与两个人休戚相关,一是董事长王新,另一个就是原总经理刘旭。刘旭与王新的合作是中关村传颂的经典故事。在与王新十年的合作过程中,两人也曾发生过争执,并曾数次提出分手,然而最终却因为在一个“事情还是要往前走的”的情况下,互相妥协而化解。如果刘旭当初没有遇到王新,不选择离开中科院,刘旭可能不会成为国内外反病毒行业的专家,也就不会在中关村成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那么,刘旭的最终“引退”对瑞星而言意味着什么?英雄与理想是相伴的,当一个个人英雄盛行的时代走到尽头时,理想主义是否也成了IT业新法则下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18.
他跟共和国同龄,经历了中苏友好、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第一批上山下乡,第一批出国留学。然而,虽然他也是海归,也有上千个海归朋友,但当这些朋友回国创业一夜成名变富的时候,他的工资几乎是不变的几千元公务员工资。北京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说:“我无条件的回国,无条件为留学生工作,是我最基本的知识分子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蒋肖斌 《华商》2014,(10):77-78
谈恋爱,女主角一定漂亮且穷,男主角一定又高又帅又有钱,还有个强势的妈;发生误会时,一个说:“你听我解释!”另一个说:“我不要听!”被冤枉时,主角决定以死证明清白,一定要说:“我死给你看!”不过,往往最后都死不了。说遗言,要不就是太长,滔滔不绝如做报告;要不就是太短,只来得及说凶手名字的第一个字。小姐和丫鬟没事就喜欢去后花同,一定会遇到个落难公子。刑场上,一定有人在关键时刻喊:“刀下留人!”  相似文献   

20.
怎么看,张荣都不是想象中的“富豪”。他指着自己那套面料很一般的藏青色西装,说:“这是我们公司统一的工作服,上班和社交场合我都穿它。”然后,又拉着衬衫领子,让我猜价钱,这是一件市面上早已不流行的暗条白衬衫,很多打工仔穿的那种。我就说:“百来块钱吧!”他得意地笑了:“30块。”见我怀疑,就很认真地扯着袋口边的商标说:“海螺的,打折的时候一下子买了6、7件,换着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