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颖 《南方金融》2002,(9):48-49
经济犯罪在刑法规范中,有的用语与民商法的用语意义不一,导致了许多问题.本文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法>(以下简称<刑法>)中关于伪造、变造票据在认识上的歧异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付琛瑜 《浙江金融》2006,(11):56-57
票据付款人对伪造、变造的票据应拒绝付款或者承兑.以避免的付款风险,然而,因为一些原因.付款人在未识别出票据是被伪造或者被变造的情况下,可能对该票据予以付款。付款人对伪造、变造的票据付款后能否产生消灭票据权利的法律后果?抑或是由付款人承担该错误付款的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对此没有明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此予以了明确.  相似文献   

3.
之所以在票据法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分歧,笔者认为是立法中票据伪造的概念、范围含糊、不明确所致.在我国,立法中对票据伪造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票据法和刑法中.本文主要从票据伪造概念、性质、界定及相关票据法和刑法中涉及票据伪造的主观因素和影响入手,对票据伪造本身进行辨析,并且解答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票据法立法完善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在票据活动中作为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负有按照票据上记载的事项将款项正确转入持票人账户的义务。200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高法”)颁布了(《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特别强调了商业银行在票据审查过程中的义务及法律责任。很多商业银行因未能识别出伪造、变造的票据或者身份证件而错误付款导致的票据纠纷案件,被法院认定为有“重大过失”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为了保障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的付款是属于票据债务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1995,(6):19-20
促进票据活动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票据法》是专门调整票据关系,规范票据活动的重要法律,它的制定,是我国多年票据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票据长期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6.
认真贯彻《票据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本刊特约评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票据法》是专门调整票据关系,规范票据活动的一部重要法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实施,结束了长期以...  相似文献   

7.
1991年4月9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以及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明确规定了票据的公示催告程序。然而在实务操作中,由于公示催告门槛过低、商家信誉重视程度不高、法律规定不清等原因,出现了一些伪报票据丧失、因公示催告而产生纠纷等情况。我国现行公示催告程序中存在一些实务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第2号令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票据管理,维护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票据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是票据的管理部门。票据管理应当遵...  相似文献   

9.
在记载票据和结算凭证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峰 《金融会计》2004,(10):34-34
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单位、个人办理支付结算的工具,对如何正确记载票据和结算凭证的事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中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如:签章的定义、必须记载事项、金额与日期的填写要求等。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单位与银行之间对执行《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在理解上产生偏差和不可操作性。现将记载票据和结算凭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规范票据贴现业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简称《票据法》)、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在票据交易过程中,如对票据相关法律问题未作深入研究,就有可能引发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自1996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对外开放的力度日益加大,《票据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与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导致法律和票据实践产生冲突,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现实,笔者提出了我国《票据法》存在不足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将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总行正在抓紧制定《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和会计核算手续等重要配套规章制度。为了做好1996年1月1日至...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规范票据行为,保护票据权利为宗旨,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历经十年,随着经济以及票据业务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的支付结算方式不断出现,《票据法》逐步显露出其不适应性.十年以来,《票据法》仅在2004年配合行政法的修改做了微小的改动.近年来,专家学者不断提出修改建议及意见,力促票据法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票据法对票据变造无明确定义,一般认为,票据变造是指没有变更权限之人,以行使票据权利为目的,变更票据上除签章之外的其他记载事项的违法行为。票据变造一般应具备以下三要件:  相似文献   

15.
票据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起初是为了解决企业“三角债”的问题,后来功能逐渐多样化,在后续使用中出现了众多违法违规案件,导致该业务一度停滞。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于1995年5月10日颁布并于次年施行。《票据法》的施行很好地解决了当时票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票据的流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金融会计》2007,(6):51-56
对伪造、变造的票据错误付款的损失应由何人负担,各国立法不尽相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九条就票据伪造变造的风险承担做出了规定,但失之偏颇。本文结合外国立法、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对我国票据伪造变造风险负担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规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已经正式颁布施行。然而各种伪造票据的违法犯罪行为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各种票据纠纷也时有发生,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究其原因,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丁春 《金融会计》2008,(11):28-30
空白票据又称空白授权票据,英美法称之为未完成票据,是指出票人在签发票据时,有意识地将票据上法定应记载事项不记载完全、留待持票人以后补充的票据。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票据法均承认空白票据。空白票据在被授权人补充完整之前,是未生效的、效力待定的票据,而非不完全票据或无效票据。我国《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空白票据的有关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空白票据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1月8日,全国总工会经审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工会票据审计工作的规定》(工审会字〔2012〕9号)(以下简称全总《票据审计规定》)。全总《票据审计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票据包括发票和财政票据。发票按照税收征管范围划分为国税、地税发票。财政票据分为政府非税收入票据和其他财政票据。"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995年5月10日通过的《票据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票据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  相似文献   

20.
浅谈《票据法》及其配套法规和规章的修改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景影 《金融会计》2007,(10):4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是我国管理和规范票据活动的重要准则,与之相配套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是贯彻实施《票据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